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94693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主要是令一无线充电座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对一用电设备进行充电,该无线充电座周期性地启动,以判断是否有用电设备进入感应范围内,一旦有用电设备进入,该无线充电座的发射端线圈将发射电磁波,由用电设备的接收端线圈感应产生电流,并根据内建的特定时序执行导通或关闭,由此相对改变无线充电座内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再由无线充电座判断其耗电流的变化时序是否与内建时序相符,若相符则持续发射端线圈进行充电,若不相符,则停止对用电设备充电;由此防止因无线充电座与用电设备电压设计不同而造成损坏,确保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身份认证机制的 ,其可有效过滤非相同电压设计的无线充电座与用电设备匹配 使用,以确保使用安全。
技术介绍
利用电磁感应技术所构成 的无线充电机制是已知的,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各种日常 用品或计算机相关设备,最常见的日用品是电动牙刷,由于牙刷经常接触水,必须有良好的 防水措施,因此电动牙刷就外壳而言是完全密闭的,其充电时是插在充电座上,通过电磁感 应方式进行充电。至于计算机外设设备则以无线鼠标最为常用,其亦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以 达到充电目的。由于电磁感应充电的技术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与安全性的问题尽管电磁感应充电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不同产品与不同厂商所设计的电压规格却 不尽相同,当一无线充电座与电压规格不同的用电设备配合使用时,因既有无线充电座无 法辨识待充电用电设备的规格是否匹配,当有用电设备进入感应范围内即开始充电,故容 易因规格不符而造成损坏,甚至酿成意外。为解决前述问题,中国台湾公开第200924346号“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令一无线充电装置包含一接收模块,当一手持装置进入一预定范围,该接收模块由该手持装置无线接收 一认证码;—认证模块,用以判断由该接收模块接收的认证码是否为一预设认证码;以及一充电模块,如果该认证模块的一判断结果为是,该充电模块即开始对该手持装 置无线充电,并且一旦该手持装置离开该预定范围,该充电模块即停止对该手持装置充电。由上述可知,前述公开专利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无线充电装置对进入预定范 围内的手持装置进行充电之前,先判断手持装置是否送出认证码,再进一步确认认证码是 否正确,若判断结果正确,才开始对手持装置充电。利用前述技术除可管理使用权限,亦可 解决因规格不匹配所造成损坏及影响安全的情况。再进一步前述公开专利案的说明书内容可知,该接收模块采用RFID读写器接收 前述认证码,其意味着相对送出认证码的手持装置必须设置RFID电子标签,才能收发信 号,但RFID的运用,须额外增设相关组件,势必提高制造成本,故尚非可行。由上述可知,无 线充电方式有其便利之处,但就使用安全而言,的确有管制使用权限的必要,但如前述公开 专利案实行的RFID认证技术,涉及特定组件的额外使用,则有成本上的考虑。因此如何在 不大幅提高成本的原则下有效达成认证的目的,则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解决方案 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在一无线充电座对一用电设 备进行充电前,仍将进行身份认证,但是该认证可在既有的组件架构下达成,无须新增特定 的组件,而兼顾实用与成本。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有一无线充电座,包括一发射端处理器、一发射电路、一电流检测器及一发射端线 圈;该发射电路输出端与发射端线圈连接,以驱动发射端线圈发射电磁波;该发射端处理 器输入端通过电流检测器与发射端线圈连接,以判断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状况,发射端处 理器输出端与发射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控制发射电路的工作与否;再者,发射端处理器内 建一负载检测程序,以判断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状况;一用电设备,具有一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一接收端处理器、一充电器、一蓄 电池、一接收端线圈及一整流器;其中,该接收端线圈通过整流器分别与接收端处理器及充 电器连接,该充电器又与蓄电池连接,以利用接收端线圈感应电磁波后所产生的电流对蓄 电池充电;该整流器输出端又通过一开关与一负载端(电源输出端)连接,该开关系受控于 接收端处理器; 若待充电的是前述与无线充电座匹配的用电设备,且该用电设备放置或靠近该无 线充电座时,该用电设备将感应到发射端线圈送出的电磁波,随即由接收端处理器以一特 定的时序启闭该开关,使接收端线圈亦以前述时序呈间歇性动作,由于用电设备对于发射 端线圈为一负载,当负载出现时序性变化时,该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亦将产生相对的时序 性变化,而发射端处理器通过电流检测器检测该发射端线圈耗电流的变化时序是否与设定 值相同,若相同,表示待充电的用电设备为“合法装置”,随即由发射端处理器持续地驱动发 射电路,进而继续对用电设备充电;反之,若发射端处理器判断发射端线圈并未出现时序性 变化,或其变化的时序与设定值不同,即表示待充电的用电设备非“合法装置”,该发射端处 理器随即关闭发射电路,不再对用电设备充电;利用前述装置可有效落实使用权限管制,并 确保使用安全。又由于前述认证机制不需加入特定的组件,因此不用大幅提高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座与用电设备的方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电设备的一般工作状态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电设备的充电方法流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无线充电座11发射端线圈12发射电路13电流检测器14发射端处理器20用电设备21接收端线圈22整流器23充电器24蓄电池25接收端处理器26 开关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无线充 电座10及一匹配的用电设备20所组成;其中 该无线充电座10包括一发射端线圈11,作为一感应线圈,以发射电磁波;一发射电路12,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出端与前述发射端线圈11连接, 以便将调制的发射信号通过发射端线圈11送出;于本实施例中,该发射电路12包括但不局 限为一脉宽调制控制器(PWM);一电流检测器13,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与前述发射电路12的输出 端连接,用以检出发射端线圈11的电流状况;一发射端处理器14,由一微控单元MCU构成,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 端与电流检测器13的输出端连接,以取得发射端线圈11的电流检测信号;发射端处理器 14内建一负载检测程序,用以判断前述电流检测信号的变化时序是否与一内建的设定值相 同。以及用电设备20,包括但不局限于计算机周边装置、手机、或是消费性电子产品, 由一电源模块执行充电及供电作业,该电源模块包括一接收端线圈21,作为一感应线圈,以接收前述无线充电座10送出的电磁波;一整流器22,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与前述接收端线圈21连接,以 便将感应电流整流为直流信号;—充电器23,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与前述整流器22的输出端连 接,以取得经过整流的直流电源;一蓄电池24,与充电器23的输出端连接,以通过充电器23进行充电作业,该蓄电 池24亦用以供应用电设备20本身及其内部各组件工作所需的电源;一接收端处理器25,由一微控单元MCU构成,其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 端与蓄电池24连接,以判断其电力状况;接收端处理器25内建有一时序启闭程序;一开关26,连接于整流器22的输出端与一负载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之间,该开 关26的启闭并受接收端处理器25的时序启闭过程控制。由于前述无线充电座10与用电设备20匹配使用,因此其发射端处理器14内建负 载检测程序的时序设定值与接收端处理器14所执行时序启闭程序的时序是一致的。至于无线充电座10与用电设备20配合的运作方式详如以下所述该无线充电器10周期性地启动发射电路12使发射端线圈11发射电磁波,并判断 是否有响应,若有响应即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无线充电座,包括一发射端处理器、一发射电路、一电流检测器及一发射端线圈;该发射电路输出端与发射端线圈连接,以驱动发射端线圈发射电磁波;该发射端处理器输入端通过电流检测器与发射端线圈连接,以判断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状况,发射端处理器输出端与发射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控制发射电路的工作与否;再者,发射端处理器内建一负载检测程序,以判断发射端线圈的耗电流状况;一用电设备,具有一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一接收端处理器、一充电器、一蓄电池、一接收端线圈、一整流器及一开关;其中,该接收端线圈通过整流器分别与接收端处理器及充电器连接,该充电器又与蓄电池连接,以利用接收端线圈感应电磁波后所产生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该开关连接于整流器输出端与一负载端即电源输出端之间,该接收端处理器内建一时序控制方法程序,以控制该开关的启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裕祺毛睿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