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医学院专利>正文

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O*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6052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由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按85~110mg∶1ml比例充分混合制成。所述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研磨块状Fe↓[3]O↓[4]为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微粒,经高温、高压和环氧一烷消毒后与碘化油按80~110mg∶1ml比例反复抽吸,充分混合。可与化疗药物均匀混合为行栓塞治疗或灌注化疗药物。利用碘化油的导向性和Fe↓[3]O↓[4]微粒的持久栓塞作用,栓塞准确、彻底、持久,对肿瘤组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是一种优良的选择性末梢混合栓塞剂,适宜于临床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性微球治疗肿瘤的药品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经动脉导向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磁性微球混悬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加之肝病背景和手术复发率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率较低。故大部分肝癌患者都采取非手术治疗。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肝动脉栓塞术已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但一般的栓塞剂在栓塞肿瘤血管的同时,还引起部分正常血管的栓塞,这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无疑是一巨大打击。开发和研制性质优良的栓塞剂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课题。目前,研制的栓塞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在保证栓塞作用的同时,尚具有化疗、放疗、免疫增强、靶向定位的功能。用Fe3O4微粒作为永久性末梢栓塞剂,经过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具有较好的栓塞效果,并且Fe3O4微粒在阻断血流的同时,其磁场尚能对肿瘤细胞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存在难以选择性进入栓塞靶区等不足。碘化油作为亲肿瘤性的载体能携带抗癌药物选择性进入肿瘤组织内,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一定的栓塞作用,但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刷和组织细胞的清除等作用,使其栓塞作用不够彻底、持久。我们对前期的动物实验进行研究表明,粒径为250μm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对兔肾动脉有良好的栓塞效果。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混悬液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Fe3O4微粒悬浮于碘化油中注入载瘤动脉,利用碘化油的导向性和Fe3O4微粒的持久栓塞作用,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使栓塞更加准确、彻底、持久,达到对肿瘤组织更佳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它由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按85~110mg∶1ml比例充分混合制成。所述Fe3O4微粒直径为5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其中,粒径大于200μm的微粒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块状Fe3O4为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微粒,经高温、高压和环氧—烷消毒后与碘化油按80~110mg∶1ml比例反复抽吸,充分混合。所述的Fe3O4微粒系用300~1000目筛网筛分获得粒径为5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微粒。所述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与化疗药物均匀混合为行栓塞治疗或灌注化疗药物,其中,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剂量为4~18ml,化疗药物常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脲嘧啶(5-FU)500~1000mg、顺铂(CDDP)50~100mg或羟基喜树碱20~30mg的2~3联用药。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显示杂在以下方面一、兔肾动脉栓塞作用。用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右侧兔肾动脉进行成组对照实验,分别观察病理学改变。血管造影和病理学结果表明,栓塞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病理学检查表明,实验组栓塞部位Fe3O4微粒与碘化油存留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5,列联系数r=0.76);实验组和对照组栓塞肾密度变化,在栓后1周时差异无显著性(P1>0.05),栓后2周、4~6周时差异存在显著性(P2<0.05、P3<0.05);而实验组动物血清铁、肝、肾功能在栓后各时间段与栓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此,兔肾动脉栓塞作用和导向作用结论为1.250μm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相混合,栓塞过程中两者具有同步、同向的特性,是混悬液发挥导向性栓塞的基础。2.粒径为250μm的S-Fe3O4-Lp对兔肾动脉有良好的栓塞效果,可栓塞肾的小、微动脉;栓塞部位Fe3O4微粒与碘化油的存留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并能使碘化油长期存留于栓塞部位。二、临床实验检测对比数据及统计效果。1、病人资料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086例中晚期肝癌病例中,抽取资料较齐全的132例,其中男125例,女7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5岁。以上全部病例行AFP、B超、CT、血管造影检查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按栓塞剂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1)四氧化三铁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组,简称Suspensionof tri-iron tetroxide microspheres and Lipiodol,STML组,42例;(2)四氧化三铁微粒组,简称tri-iron tetroxide microspheres,TM组,30例,作为对照;(3)碘化油-明胶组,简称Lipiodol andGelatin sponge,LG组,30例,作为对照;(4)碘化油组,简称Lipiodol,Lp组,30例,作为对照。表1为四组病例间相关临床特征。表1四组病例间相关临床特征 2、混悬剂及制备 采用机械研磨取得直径为250μm Fe3O4微粒,经高温、高压和环氧一烷消毒后备用。使用时,将制备好的颗粒直径为250μm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按100mg∶1ml比例反复抽吸,充分混合制成STML。3、设备 数字减影血管机,矩阵1024×1024,采集速率1~3帧/秒;全身螺旋CT机,层厚10mm、层距10mm;病理资料图像分析仪;图像处理软件。4、方法4.1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Yasilo或RH管,经腹腔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了解肝肿瘤血管解剖情况,排除无动静脉瘘后,置导管端于靶血管内,在电视监视下,行化疗栓塞治疗。4.1.1 STML组将化疗药物与STML混合均匀行栓塞治疗或灌注化疗药物后推注STML行栓塞治疗,其中STML剂量为4~18ml。4.1.2 TM组将单纯四氧化三铁微粒和化疗药物混合制成混悬液行栓塞治疗或灌注化疗药物后推注单纯四氧化三铁微粒行栓塞治疗,其中四氧化三铁微粒剂量为6~12mg。4.1.3 Lp组将碘化油和化疗药物充分混合制成混悬液进行栓塞,其中碘化油的剂量为5~20ml。4.1.4 LG组将碘化油和化疗药物充分混合制成混悬液行远端末梢血管栓塞,然后辅以明胶海绵行近端血管栓塞,其中碘化油的剂量为5~20ml。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脲嘧啶(5-FU)500~1000mg、顺铂(CDDP)50~100mg、羟基喜树碱20~30mg等。常为2~3联用药。4.2 检测方法 4组均于术前行CT、USG、肝、肾功能和血清铁浓度、AFP检查,并完善其他相关检查。术后通过定期复查AFP、肝肾功、血清铁浓度、CT、肝区平片和再次介入治疗时行肝动脉造影,观察治疗效果。4.2.1 DSA 观察STML组和LG组栓后5~10ain和再次治疗时(1~3mo.)肝动脉造影表现,比较两种栓塞剂早期、远期栓塞效果和侧枝循环形成情况。4.2.2 CT 栓后1w及再次治疗时(1~3mo.)复查CT(层厚10mm,间距10mm,零角度肝区扫描),观察STML组栓塞剂沉积的形态、栓塞区CT值变化,了解STML沉积情况;观察STML组和Lp组栓后肿瘤大小变化,比较两组栓塞治疗效果;观察STML组和TM组栓后栓塞剂在肝脏非肿瘤区停留剂量,比较两种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其特征在于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按85~110mg∶1ml比例充分混合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其特征在于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按85~110mg∶1ml比例充分混合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其特征在于Fe3O4微粒粒径为5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其中,临床治疗粒径大于200μm。3.栓塞治疗肝肾肿瘤的Fe3O4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块状Fe3O4为50μm~300μm非限定规格微粒,经高温、高压和环氧一烷消毒后与碘化油按80~110mg∶1ml比例反复抽吸,充分混合。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曙光阎东顾亚律郭立王家平程新宝李迎春普成荣韩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