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0582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该纳米粒包括药物和由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序列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载体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载体材料可用于有机药物、水溶性药物或水不溶性抗癌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便,适于大规模生产,特别适应于制备靶向给药的抗肿瘤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
具体涉及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医药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1990年Weidner采用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显示乳腺癌新生血管,发现肿瘤血管密度(MVD)与肿瘤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病人预后是相关的.此后MVD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在许多肿瘤被证实。抗血管形成的干预治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989年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新生血管药物干扰素(αIFNα),迄今已有13种该药物正在进行II-III期的临床试验。Agniostatin和Endostatin是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剂,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由Falkman实验室报道。1999年美国FDA已批准Endostatin进入I期临床试验。但药物的使用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这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经济负担,探索一劳永逸的方法也是血管形成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胞识别和粘附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对含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Arg-Gly-Asp,RGD)序列在细胞识别和粘附方面的报道引人注目.RGD是细胞膜整合蛋白十几种受体和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等配体识别与结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粒包括作为活性成份的药物和由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序列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的作载体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粒包括作为活性成份的药物和由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序列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的作载体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药物为有机药物、水溶性药物和水不溶性抗癌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其特在于其中所述的载体材料用赖氨酸、乳酸和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分子量为4.0×103~6.0×104;赖氨酸/乳酸为100~50∶0~50;短肽含量为0.001~50%;纳米粒径在10~1000nm。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一定量的由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与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加到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有机溶剂中构成有机相,取适量药物加入有机相中,将其匀化后形成初乳,初乳加到一定量的乳化剂和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所构成的水相中,再次乳化,所得乳液蒸发有机溶剂1~5小时,使其挥发完全,即得短肽修饰的聚赖氨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的水分散体系,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友容王庆瑞陈雪英何春菊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