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702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连接部(3)和第二换热部(2),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内侧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该扁管折弯型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安装角度,从而提高换热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first heat exchange part (1) and a connecting part (3)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2), and the first part of the heat exchanger (1) connecting part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3) and the second (2); the first part of the heat exchanger (1)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heat Department (2) with angle positioning components further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sid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flat tube bending heat exchanger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but also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installation angle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等热交换装置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基本部件,上述基本部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这个密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从而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达到制冷效果。热交换装置所包含的基本部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基本的热交换部件,其结构基本相同,统称为换热器。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型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A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 ;N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和第三换热部3';如图3所示,M型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 1'、第二换热部2'、第三换热部3'和第四换热部4';并且在各个换热器中,相邻的两个换热部之间均通过连接部5'连接。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三种换热器均具有以下缺陷第一、换热器在运输时,由于上述三种类型的换热器占据的体积比较大,因而单位运输空间内所能够放置的换热器的数量比较少,从而导致运输成本比较高。第二、换热器在安装时,如图4所示,换热器的安装角度α易于发生变化,不易精确控制,该安装角度α易于变化为α ‘,从而影响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鉴于此,如何降低换热器的运输成本,并提高安装角度的精确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安装角度,从而提高换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连接部和第二换热部,且所述第一换热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侧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多个第一扁管,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多个第二扁管; 所述角度定位部件为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夹持于所述第一扁管与所述第二扁管之间。优选地,所述隔离板为U型结构,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底板;所述第一立板进一步向外侧弯曲形成有第一弯板,所述第一弯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扁管卡装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中且相邻所述第一扁管间的第一翅片支撑所述第一弯板。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板进一步向外侧弯曲形成有第二弯板,所述第二弯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扁管卡装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中且相邻所述第二扁管间的第二翅片支撑所述第二弯板。 优选地,所述底板进一步为由外侧向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凹陷的弧形板。优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 V型板、第二 V型板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板,所述横板一端与所述第一 V型板的背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 V型板的背部连接;所述第一 V 型板的V型开口卡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端部,所述第二 V型板的V型开口卡接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端部。优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限位板和支撑挡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扁管的内侧,所述支撑挡板设于所述第二扁管的内侧,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挡板上。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扁管之间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扁管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限位板铰接。优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上的第一导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上的第二导板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之间的中间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插装部,所述第二导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插装部,所述中间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插装部和所述第二插装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扁管卡装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槽中且相邻所述第一扁管间的第一翅片支撑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扁管卡装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槽中且相邻所述第二扁管间的第二翅片支撑所述第二连接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插装部和所述第二插装部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中间板的一端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部的U型槽中,所述中间板的另一端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二插装部的U型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插装部和所述第二插装部均开设有第一 T型槽,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 T型部,所述中间板的一端的第一 T型部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部的第一 T型槽中,所述中间板的另一端的第一 T型部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二插装部的第一 T型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插装部,所述第二导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插装部,所述中间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插装部和所述第二插装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部上设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垫块上,所述第二换热部上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垫块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垫块插装于相邻所述第一扁管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垫块插装于相邻所述第二扁管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插装部和所述第二插装部均开设有第二 T型槽,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 T型部,所述中间板的一端的第二 T型部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部的第二 T型槽中,所述中间板的另一端的第二 T型部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二插装部的第二 T型槽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当换热器在 运输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相互平行,因而换热器减少了自身体积,使得单位运输空间内所能放置的换热器的数量显著增多,因而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当换热器安装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等于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并予以定位控制,显然该种结构设计的换热器能够精确控制安装角度,进而保证了换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型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变化示意图;图5-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3为图5-2中的换热器在放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4为图5-1和图5-2中的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5为图5-4中的隔离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6为图5-5中隔离板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1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3为图6-1和图6-2中的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1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2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3为图7-1和图7-2中的隔离板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4为图7-1中的换热器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5为图7-2中的换热器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1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2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连接部(3)和第二换热部(2),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内侧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峰蒋建龙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