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干扰素β治疗亚裔病人的丙型肝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601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的应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这种治疗对于用干扰素β初步治疗后4周显示能清除丙肝病毒RNA的病人效果更好,更适合。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的应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这种治疗对于用干扰素β初步治疗后4周显示能清除丙肝病毒RNA的病人效果更好,更适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应用。
技术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几乎所有的急性感染患者中引起了慢性感染状态。大约20%的慢性丙肝感染(CHC)病人发展成肝硬化随后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腹水、脑病和出血疾病(Alter M,1992)。长期随访提示这些估计可能是保守的(Davis GL,1992);而且,慢性HC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TaborE等,1992)。干扰素(IFN)是机体对病毒感染反应产生的糖蛋白。它们可抑制病毒在受保护细胞中的复制。干扰素由较低分子量蛋白质组成,其作用无显著特异性,即一种病毒诱导的干扰素对广泛范围的其它病毒有效。然而它们可能是是种族特异性的,即一种生物产生的干扰素只能激发同种或密切相关种族细胞的抗病毒活性。IFN是因其潜在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而被研究的第一组细胞因子。三种主要的IFN称为IFN-α、IFN-β、和IFN-γ。这些主要类型的IFN最初按其来源的细胞分类(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或T细胞)。然而逐渐清楚的是一种细胞可产生几种干扰素。因此,白细胞IFN现称为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2-6-3 02100632.51.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应用。2.重组干扰素β在制备给予曾采用干扰素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丙型肝炎病人皮下注射治疗丙肝病毒感染的药品上应用,所述病人用IFN-β开始治疗4周后显示HCV RNA被清除。3.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重组IFN-β是重组IFN-β-1a。4.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曾用IFN-α治疗但无反应的亚裔病人,是用IFN-α剂量至少3MIU、一周3次治疗至少12周的那些病人,他们具有以下一种结果(a)血清ALT未能正常化,或(b)AL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帕森斯黄迪仁B马斯切克
申请(专利权)人:应用研究系统ARS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N[菏属安的列斯群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