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2766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包括上层平台、纵向支撑架、斜撑支架和下层平台,上层平台为方形,面积略小于电梯井横截面积,下层平台面积小于上层平台,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与上层平台相应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斜撑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层平台远离电梯门的一侧,在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设置有用于卡在电梯门口墙板阳角处的直角形支腿,上层平台四角处各设有一吊环,其中靠近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大于远离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当平台被吊起、各吊环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时,直角形支腿全部位于电梯井内。该操作平台加工简单,可实现自稳并能重复使用,通过上层平台的固定螺栓更增加了平台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建筑电梯井结构施工中,一般采用钢管、扣件及脚手架从底部开始扎设 直到顶层的方式,作为电梯井剪力墙支模用的操作平台,或者采用单层槽钢拼接平台,依靠 支座螺栓达到稳固效果。前者钢管及管卡的占用量大,浪费大量的人工且不安全;后者受支 撑螺栓强度、支座处墙体砼强度及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影响,极易出现平台坠落的安全事 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梯井施工用操作平台。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包括上层平台、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靠近电梯门一 侧的纵向支撑架、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远离电梯门一侧的斜撑支架,该上层平台为方形,面 积略小于电梯井的横截面积,在上层平台下面还设置有下层平台,该下层平台的面积小于 上层平台,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与上层平台相应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所述斜撑支 架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层平台远离电梯门的一侧,在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设 置有用于卡在电梯门口下部的墙板阳角处的直角形支腿,在上层平台的四角处各设有一吊 环,其中靠近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大于远离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当平 台被吊起、各吊环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时,所述直角形支腿全部位于电梯井内。所述的上层平台由上层平台支架和铺设在上层平台支架上的脚手板组成,所述下 层平台由下层平台支架和铺设在下层平台支架上的脚手板组成。为了更方便施工,在所述的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上均铺设有脚手板;为了防止放 置在下层平台上的施工机具掉落,在下层平台的周围还设置有防护栏,优选的是,在防护栏 上加装防护网。另外,为了提高安全性,在所述上层平台的任意相对两侧的下面还可以设置固定 在电梯井壁面上、用于支撑上层平台的支撑件,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相对两侧各均 勻设置2个。为了便于电梯井模板的逐层施工,所述平台的高度应与楼层的高度相当。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取材容易,在工地内即可焊接组拼,加工简单,而且 可在多个工程中重复利用;在上层平台不设支撑点的情况下,由上层平台和直角形支腿即 可进行稳定支撑,从而实现自稳,通过上层平台下面的4个支撑件,更大大提升了平台的安 全性;操作平台下层可放置小型施工机具,随结构施工逐层提升,无需每层上下吊装,提高 了塔吊利用率,缩短了工程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主体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在井内安装、提升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的整体高度与楼层的高度相当,以便于电 梯井模板的逐层施工,其为双层结构,包括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上层平台由上层平台支 架1和铺设在上层平台支架1上的脚手板9组成,下层平台由下层平台支架2和铺设在下 层平台支架2上的脚手板(图中未示)组成。在上层平台1下面靠近电梯门一侧设置有纵 向支撑架4’,在上层平台1下面远离电梯门一侧设置有斜撑支架3。上层平台为电梯井结 构施工提供操作面,下层平台用于放置小型施工机械11,例如电焊机、空气压缩机等。上层 平台为方形,其面积略小于电梯井的横截面积,下层平台的面积小于上层平台,下层平台靠 近电梯门一侧和上层平台的相应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斜撑支架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 定在上、下层平台远离电梯门的一侧,在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设置有用于卡在电梯门 口的下部墙板阳角处的直角形支腿4,在上层平台的四角附近各设有一吊环,其中靠近电梯 门一侧的两个吊环7的高度大于远离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8的高度。直角形支腿4中垂 直的向下的部分可以由纵向支撑架4’向下延伸形成。此平台在上层平台不设支撑点的情况下,通过上层平台和直角形支腿即可进行稳 定支撑,实现自稳。当整个平台被吊起、各吊环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时,直角形支腿4能够 全部位于电梯井内(参见图4),从而可以顺利完成平台的提升。为了提高安全性,在上层平台的任意相对两侧的下面还设置有固定在电梯井壁面 上、用于支撑上层平台的支撑件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在所述相对两侧各均勻设置2 个。另外,为了防止放置在下层平台2上的施工机具掉落,在下层平台2的周围还设置 有防护栏10,优选的是,在防护栏10上加装防护网(图中未示出)。上述操作平台在电梯井内能否实现顺利安装与提升取决于以下六个技术参数1、左侧较低吊环8的高度;2、右侧较高吊环7的外侧边与电梯井墙体的距离;3、两侧吊环的高度差;4、上层平台外侧边与电梯井墙体的距离;5、上、下层平台连接斜撑3的角度;6、下层平台支腿4伸进电梯门口的尺寸。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上、下层平台全部采用10#槽钢 焊接组拼,在上下层平台上均铺有50mm厚的脚手板9 (下层平台2上的脚手板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的平台按电梯井内净空尺寸2200 X 2200mm、层高^OOmm设计,上述六个参数的 参数值分别为左侧吊环8的高度为130mm ;右侧吊环7的外侧边与电梯井墙体的距离为250mm;两侧吊环的高度差为250mm (S卩380mm-130mm);上层平台外侧边与电梯井墙体的距 离为50mm ;上、下层平台连接斜撑3的角度为70° ;下层平台支腿4伸进电梯门口的尺寸为 300mmo这六个参数值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参数变化,则需调整其余参数值,否则平 台无法实现顺利吊装及提升。在本实施例中采取先定义六个参数中参数1 (130mm)、参数 4 (50mm)、参数5(70度)、参数6 (300mm),其余两个参数(参数2、参数幻可以通过AutoCAD 软件的旋转命令演示确定。如遇电梯井尺寸及层高不同于本附图,需根据相应尺寸按比例先绘制AutoCAD加 工图,初步绘制完成以后,通过AutoCAD旋转命令对安装、提升过程进行演示,如演示过程 中遇平台任何部位碰撞电梯井内壁,则需相应调整上述六个参数值,直至平台顺利安装、提 升并能实现使用功能与自稳功能。下面结合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平台的提升过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将塔吊的吊绳分别拴在4个吊环上,由于两侧的吊环高度不同而吊绳 的长度相同,所以高度低的两个吊环7先被提升,使操作平台倾斜,使直角形支腿4完全进 入电梯井中,此时,向上拉动吊绳,将操作平台提升至上一层已完工的电梯井道内,人工将 操作平台拉至水平,使直角形支腿4卡在电梯门口的下部墙板阳角处,然后松开吊绳,上层 平台远离直角形支腿4的一侧便抵靠在电梯井的壁面上,由于下层平台上的直角形支腿4 卡在了电梯门口下部墙板的阳角处,从而整个平台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更安全起见,还可以 在上层平台下面设置钩头螺栓或其它支撑件,将支撑件插入电梯井壁面上的预留孔中并固 定。施工完毕后,拆下支撑件,即可按上述步骤继续提升该操作平台。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包括上层平台、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靠近电梯门一侧 的纵向支撑架和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远离电梯门一侧的斜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 平台为方形,面积略小于电梯井的横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自稳操作平台,包括:上层平台、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靠近电梯门一侧的纵向支撑架和设置在上层平台下面远离电梯门一侧的斜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为方形,面积略小于电梯井的横截面积,在上层平台下面还设置有下层平台,该下层平台的面积小于上层平台,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与上层平台相应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所述斜撑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下层平台远离电梯门的一侧,在下层平台靠近电梯门一侧设置有用于卡在电梯门口下部的墙板阳角处的直角形支腿,在上层平台的四角处各设有一吊环,其中靠近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大于远离电梯门一侧的两个吊环的高度,当平台被吊起、各吊环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时,所述直角形支腿全部位于电梯井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王波刘建华王俊杰王德明李小刚袁健李爽代作启李彬赵婷苗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