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3244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该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该技术方案采用气力提升法不仅对除尘脱硫系统所产生的渣、浆进行自动清理和排放,并且还可进一步完成对脱硫渣、浆的氧化过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除尘脱硫的方法主要有四类,即石灰法、石灰石法、双碱法还有氧化镁 法,对于上述四种除尘脱硫方法,均产生大量难溶于水的脱硫副产物,该副产物在除尘脱硫 过程中用沉淀池沉淀收集后,需要及时的排出进行处理。同时对于除尘来说,收集的大量烟 尘也需要及时的排走。因此,对于脱硫除尘工艺来说,排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 的排渣方法很重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将废渣排走,将会影响整个脱硫除尘工艺的顺利 进行。目前用于排渣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其一是抓斗法,该方法是在沉淀池周围铺设轨道, 抓斗机在轨道上往返运行操作,利用抓斗机的抓斗对沉淀池内的沉积物进行提渣清理。该 种方法对于清理提取固状物或粉状物比较适宜,而对于清理提取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 时,清理提取效果不佳。特别是清理提取沉淀池内的脱硫渣时,极易产生死角,而造成清理 提取不彻底。同时该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定期操纵抓斗提渣,而不能实现对除尘脱硫过程 中除渣操作的自动化。抓斗机属于特种设备,不仅投资大,手续还烦琐。其二是渣浆泵法, 该方法是利用渣浆泵的抽取功能,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清理。虽然该种方法即适 用于除尘的粉煤灰,也适用于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但该类设备成本高,同时该类设备 长期运行磨损严重,故障率高,耗能大,运行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在除尘脱硫及环保行业的 应用。其三是除渣机法,由于除渣机有部分设备浸泡在沉淀池中,因此除尘脱硫的浆液对浸 泡的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造成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该类设备也存在长期运行 磨损严重,故障率高,耗能大,运行成本高等不足。并且该类设备还存在着当沉淀池较大时, 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的缺陷。特别是该类设备对于清理提取粥状流动性较强的脱硫渣时,清 理提取效果不佳。其四是人工清理法,利用人工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清理。该种 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受环境影响大,工作条件恶劣。特别是除渣时必须停机运行或者 排空沉淀池中的上层液体才能进行清理除渣,严重影响了除尘脱硫的效果。综上所述,目前用于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设备共同存在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实现 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自动清理排渣。并且设备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脱硫渣清 理效果不佳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除尘脱硫系统中沉淀池内各种形态的脱 硫渣混合物实现自动清理的排渣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 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 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 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 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上述所说的沉淀池内可并行安装多组有效数量的气提器。所说的气提器由进气管 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构成,进气管路经控制阀与气压源连通,进气管路的输出口接于排渣 管的下部,进气管路输出口以下部分的排渣管的下端口内形成吸附区,排渣管路上设有控 制阀,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控制阀及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 道。上述所说气提器的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的连接方式为切向、垂直或介于切向 和垂直之间的连接方式之一。其排渣管的吸渣口为一喇叭口状。上述所说沉淀池的底部为 一双“V”字状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该技术方案采用气力提升法对除尘脱硫系统所产 生于沉淀池内的渣、浆进行自动清理和排放,即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的排渣管 下端部的吸附区置于沉淀池的渣态储流区内,通过外接高压气体的作用,在气提器排渣管 的下端部由于管内外密度差形成了一个沿排渣管向上的提升力,即在气提器排渣管的下端 部形成了一个吸附区域,在吸附区的作用下,对渣态储流区内的渣、浆进行自动的提升清理 和排放。同时由于被提升的渣、浆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因此在对渣、浆进行自动提升清理 和排放的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完成对脱硫渣、浆的氧化过程(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 通过设定适当的气渣比,可以替代脱硫除尘系统中传统的脱硫渣氧化环节,从而达到排渣 氧化一体化的效果。其一体化集成工艺,简化了传统氧化工艺网式布管的方式,使得除尘脱 硫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施工简单方便,对原有环境布局影响小。同时本技术还具 有如下特点1、可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进行自动清理排渣。通过对设于进气管路和排 渣管路中的阀门控制,不但可方便实现对沉淀池内的脱硫渣、液进行自动的清理排渣,还可 实现对排渣管路和进气管路的反吹功能,避免了排渣系统长时间运行后发生的堵塞现象,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除尘脱硫系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2、除尘脱硫渣、液清理排放彻底。 在沉淀池内并行安装多组气提器,排渣管喇叭口状的吸渣口都分别置于沉淀池底部“V”字 状结构的凹槽内,对集结于沉淀池底部凹槽内的除尘脱硫渣、液进行干净彻底的清理和排 放。同时将气提器的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的连接形式设计为切向、垂直和介于切向 和垂直之间,可有效地调整和改变被排放渣、液的提升流速和旋流效果。3、该装置还具有整 体结构简单、投资少,防腐耐磨性好,维修成本低,应用灵活方便,可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提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切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垂直方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气管路输出口与排渣管间介于切向和垂直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排渣装置是在沉淀池内设有渣、液储流区域,其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6, 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 8及与其对应的清夜出口 9形成除尘脱硫 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5,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由进气 管路2和控制阀及排渣管4构成,如图2所示,进气管路2经控制阀1与气压源连通,进气 管路2的输出口接于排渣管4的下部,进气管路2输出口以下部分的排渣管4的下端口形 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5内,排渣管路4上设有控制阀3,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2和控 制阀1、3及排渣管4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为了适应对各种不同结构除尘脱硫系统的应用,并且可将除尘脱硫浆液中的废 渣、液进行彻底干净的清理排放,本技术可根据除尘脱硫系统的需求在沉淀池内并行 安装不同数量的气提器,本实施例仅给出了两组并行安装的气提器结构示意图,用于说明 其工作原理。同时为了有效地将除尘脱硫系统中排放出浆液中的渣、液进行集结收集,本实 用新型将沉淀池的底部设计为“V”字状结构,该结构可自动将除尘脱硫系统中排放出的渣、 液进行分离,其重量较重的渣体自动集结收集在沉淀池的底部“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排 渣管4的下端部为吸附区,排渣管4的吸渣口为喇叭口状,排渣管4下端部的吸附区置于沉 淀池底部“V”字状结构的凹槽内。从而进一步有效地保证了可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脱硫系统中的排渣装置,在沉淀池内有渣、液储流区域,沉淀池的上部为分离除尘脱硫浆液中渣、液的液态储流区,沉淀池构成的容器与设于沉淀池上部的浆液进口及与其对应的清液出口形成除尘脱硫浆液的输送通道;沉淀池的底部为渣态储流区,其特征在于沉淀池内安装有气提器,气提器进气管路的输出口与排渣管的下部连通,排渣管下端部形成的吸附区置于渣态储流区内,由气提器的进气管路和排渣管形成了对除尘脱硫浆液中废渣的排放输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徐彬张润春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润利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