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池的柔性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传统电池控制保护电路有很多种,主要包含锂电池的充电保护电路、 锂电池的放电保护电路、锂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铅蓄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保护 电路。所采用的电池保护电路均基于传统硬质印刷电路板,针对传统硬质电池(厚度超过 2毫米)。尽管电路工作原理相对成熟,但目前的电池控制保护电路难以适用于新型的柔性 薄膜电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统的电池保护电路均基于硬质基材,作为柔性电池的控 制保护电路就牺牲了柔性电池的柔性可弯曲的优点;传统的电池保护电路整体厚度较大, 通常超过2毫米,作为柔性电池的控制保护电路将使得整体厚度明显增大;由于柔性电池 电极也为柔性材料,传统电池控制保护电路不易与柔性电池直接连接。这就使得针对柔性 薄膜电池需要有专用的新型控制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柔性保护电路,它可以克服现有电池保护 电路的不足,是一种基于柔性薄膜基材的、可以用于弯曲状态下的、可以承受外界应力的影 响的电池保护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池的柔性保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池的柔性保护电路,包括外部负载RL,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电池、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阻R1以及保护电路的输出正极PACK+和保护电路的输出负极PACK-构成;其中,所说的电池包括电池正极BAT+和电池负极BAT-;所说的场效应管Q1的漏极通过电阻R1连接电池的正极BAT+和保护电路的输出正极PACK+,其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电池的负极BAT-连接,其栅极则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保护电路的输出负极PACK-连接;所说的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连接电池的正极BAT+和保护电路的输出正极PACK+,其源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及电池的负极BAT-连接,其漏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国轩,张瑞峰,苗文旭,管世忠,马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