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092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茶叶烘干设备,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带式传送机构、隧道式微波烘干箱、隧道式红外烘干箱,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其传送带依次穿过微波烘干箱和红外烘干箱;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微波烘干箱、红外烘干箱的电路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根据制茶工艺设定工艺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保证了加工品质的一致性,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茶叶的破碎;微波、红外结合使用,既很好的利用了微波的快速烘干的特点,又利用了红外热辐射和热传递相结合的优点,使茶叶内部孔隙增大,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逸出,保证了产出茶叶的高品质,且能耗低、无污染。尤其适用于茶叶烘干。(*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茶叶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的茶叶干燥设备包括如下三种一、翻板式热风干燥机;二、微波烘干机;三、 红外烘干机。但翻板式热风干燥机通常采用以油、煤或气等作为燃料的燃烧炉作为热源, 能源利用率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工作环境恶劣;微波烘干机虽然对茶叶烘干效果非常明显,但微波烘干的茶叶香味不够,不能产出高品质的茶叶;红外烘干机对茶叶的香味有很大的提升,但红外加热的穿透深度不够,茶叶在远红外的照射下,表层先慢慢干燥,当里层开始干燥时,所释放出来的水蒸气又会使表层受潮,整个茶叶的干燥过程是在反反复复的干燥受潮中完成的,最终带来的结果是茶叶的干燥速度慢、干燥时间长,不可避免的造成高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无污染,且产出茶叶品质高的茶叶烘干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茶叶烘干设备,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带式传送机构、隧道式微波烘干箱、隧道式红外烘干箱,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位于机架两端的反向轮、位于两反向轮之间的一组支撑轮、张紧轮以及绕过各反向轮、 支撑轮和张紧轮的传送带,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其传送带依次穿过微波烘干箱和红外烘干箱;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微波烘干箱、红外烘干箱的电路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微波烘干箱前后分别设置有微波抑制器。进一步的,所述微波抑制器、微波烘干箱、红外烘干箱依次连接,并由微波抑制器、 微波烘干箱、红外烘干箱的各内腔构成连续的隧道腔。进一步的,所述微波烘干箱的微波腔体为多模式微波整流腔并具有多点微波馈入口,微波源位于微波烘干箱顶部,排湿管位于微波烘干箱后侧,所述排湿管上设置有风机; 所述风机、微波源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微波烘干箱上设置有微波扼流门,所述微波烘干箱的电路包括微波扼流门的开门报警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烘干箱上安装有升降机构,设置有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位于红外烘干箱内的升降支架,所述红外烘干箱的红外发生装置通过升降支架安装在红外烘干箱内;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所述微波烘干箱前方的传送带上方设置有进料斗、沿传送方向位于进料斗后方的布料辊,所述布料辊包括辊体及固定在固体上的刮板,所述布料辊由轴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自转电机驱动。进一步的,设置有由红外烘干箱延伸至同侧反向轮下方的罩体,并由传送带、罩体包围构成与红外烘干箱下方设置有出料斗。进一步的,设置有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传送带下方的传送带清扫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带式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位于传送末端的反向轮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送带清扫机构是与链传动机构相连并在链传动机构作用下自转的刷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工时,茶叶随传送带首先进入微波烘干箱,利用微波功率的高效率及微波加热的特性,使茶叶内部外部同时快速发热,茶叶内部的水分快速逸出,水汽通过微波烘干箱的排湿系统排出,避免茶叶的二次湿润,达到快速烘干的同时保证茶叶的不会被闷黄。然后,茶叶随传送带进入红外烘干箱,通过远红外烘干茶叶经微波烘干后剩余的水分及排湿系统未完全排出而残留在茶叶表面的少量水分,同时对烘干的茶叶进行提香作业。由于茶叶从微波烘干到红外烘干的距离很近,因此茶叶到达红外烘干时还没有冷却,减少了预热环节,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及能源利用率。因此,本技术的茶叶烘干设备,通过微波烘干的快速脱水、红外烘干的最终干燥和提香,保证了产出茶叶的高品质,且无二次湿润、预热,能耗低、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前部放大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后部放大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 1上的带式传送机构、隧道式微波烘干箱2、隧道式红外烘干箱3,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位于机架1两端的反向轮12、位于两反向轮12之间的一组支撑轮13、张紧轮14以及绕过各反向轮12、支撑轮13和张紧轮14的传送带11,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其传送带11依次穿过微波烘干箱2和红外烘干箱3 ;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微波烘干箱2、红外烘干箱3的电路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传送带11采用的是耐高温的食品级网格输送带。加工时,茶叶随传送带11首先进入微波烘干箱2,利用微波功率的高效率及微波加热的特性,使茶叶内部外部同时快速发热,茶叶内部的水分快速逸出,水汽通过微波烘干箱2的排湿系统排出,避免茶叶的二次湿润,达到快速烘干的同时保证茶叶的不会被闷黄。 然后,茶叶随传送带11进入红外烘干箱3,通过远红外烘干茶叶经微波烘干后剩余的水分及排湿系统未完全排出而残留在茶叶表面的少量水分,同时对烘干的茶叶进行提香作业。 由于茶叶从微波烘干箱2到红外烘干箱3的距离很近,因此茶叶到达红外烘干箱3时还没有冷却,减少了预热环节,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及能源利用率。因此,采用本技术的茶叶烘干设备,可根据制茶工艺设定工艺参数,对同一类茶叶的加工品质保证一致,而且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茶叶破碎的可能性;微波、红外结合使用,即很好的利用了微波的快速烘干、茶叶内部水汽快速逸出的特点,又利用了红外热辐射和热传递相结合的优点,使茶叶内部孔隙增大,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逸出,保证了产出茶叶的高品质,且无二次湿润、预热,能耗低、无污染。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微波的泄漏,所述微波烘干箱2前后分别设置有微波抑制器 4。为了避免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茶叶与外界的接触,避免外界环境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缩短微波烘干箱2和红外烘干箱3之间的距离,所述微波抑制器4、微波烘干箱 2、红外烘干箱3依次连接,并由微波抑制器4、微波烘干箱2、红外烘干箱3的各内腔构成连续的隧道腔。所述的微波烘干箱2可以采用现有的隧道式微波设备,具体的,所述微波烘干箱2 的微波腔体为多模式微波整流腔并具有多点微波馈入口,微波源位于微波烘干箱2顶部, 排湿管22位于微波烘干箱2后侧,所述排湿管22上设置有风机23 ;所述风机23、微波源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在如图所述的实例中,微波源为微波磁控管21,沿传送带11输送方向共均布有六个,微波磁控管21经微波激励腔25以多点微波馈入口的方式与微波腔体进行耦合;微波磁控管21采用水冷,并设置有缺水报警电路。为了方便操作,所述微波烘干箱2上设置有微波扼流门M,所述微波烘干箱2的电路包括微波扼流门M的开门报警电路。红外烘干箱3可以采用现有的隧道式红外烘干设备,具体的,所述红外烘干箱3上安装有升降机构,设置有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位于红外烘干箱3内的升降支架,所述红外烘干箱3的红外发生装置通过升降支架安装在红外烘干箱3内;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升降机构是气缸,所述红外发生装置是沿传送带11传送方向均布的远红外管31,加工时根据制茶工艺调整远红外管31距茶叶的高度,从而改变茶叶的受热条件。为了方便布料,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所述微波烘干箱2前方的传送带11 上方设置有进料斗8、沿传送方向位于进料斗8后方的布料辊5,所述布料辊5包括辊体51 及固定在固体上的刮板5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叶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带式传送机构、隧道式微波烘干箱(2)、隧道式红外烘干箱(3),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位于机架(1)两端的反向轮(12)、位于两反向轮(12)之间的一组支撑轮(13)、张紧轮(14)以及绕过各反向轮(12)、支撑轮(13)和张紧轮(14)的传送带(11),沿带式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其传送带(11)依次穿过微波烘干箱(2)和红外烘干箱(3);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微波烘干箱(2)、红外烘干箱(3)的电路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和平徐海卫彭元辉徐传娣曾潇曹江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