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光伏电池的新结构,属于太阳能光伏领域。
技术介绍
光伏电池作为一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光电转换器件,一直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 个是降低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另一个是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光伏电池的 稳定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晶体硅光伏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生产技术成熟的优点,一直以来占据光伏 电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但是传统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生产时需要在高温长时间进行, 高温工艺可能会使硅材料产生更多的缺陷,会限制到电池效率的提高,而且高温过程中若 有污染会极大降低电池的效率,对材料和生产环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高温环境会 增加电池的生产成本。晶体硅光伏电池目前的现状是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成本也过高。 于是人们转向研究非晶硅光伏电池,非晶硅光伏电池解决了生产温度的问题,它可以在低 温下生产,同时因为非晶硅的光学吸收系数大,电池所需的厚度很薄,节约了生产材料,从 而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但是非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非晶硅光伏电池又 面临一个光致退化的问题,即非晶硅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硅/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的叠层顺序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正面银电极、正面TCO导电薄膜、p型重掺杂纳米硅层即p+层、p型轻掺杂纳米硅层即p层、p型轻扩散晶体硅层即p-层、n型晶体硅层、本征纳米硅层即i层、n型纳米硅层、背面TCO导电薄膜、背面银电极;或者是正面银电极、正面TCO导电薄膜、n型重掺杂纳米硅层即n+层、n型轻掺杂纳米硅层即n层、n型轻扩散晶体硅层即n-层、p型晶体硅层、本征纳米硅层即i层、p型纳米硅层、背面TCO导电薄膜、背面银电极,其中掺杂浓度:p+层>p层>p-层,n+层>n层>n-层。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