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011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芯杆(1)、外套筒(2)、胶塞(3)、以及带针座(4)的注射针,芯杆中间偏上部位胶塞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1)顶端胶塞(3)的上方设一锥头(8),锥头(8)中间开一长弹性槽(7),锥头(8)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10),针座(4)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4)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6),其特征在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重量大于后端部,位于胶塞(3)内的芯杆(1)上设有密封槽(9)。安全自毁功能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设计针座重量在前端,能实现自动组装机上料定位,实现加工自动化;降低产品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医用临床上,由针刺伤暴露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日趋严重,针刺伤成为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普通注射器功能单一,不能实现用后安全自毁,造成一次性普通注射器产品重复使用,在国内外由于产品重复使用引发的血源性交叉感染事故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于2008年6月1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 2008200M429.4,技术名称为一次性使用的自毁注射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存在的问题是只能半自动化生产,成本高,推广应用难。本次通过技术设计的改进、工艺革新以及标准自动化加工手段实现量产,大幅度降低成本,将会产生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符合全自动组装工艺、产量高、成本低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包括芯杆、外套筒、胶塞、以及带针座的注射针,芯杆中间偏上部位胶塞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顶端胶塞的上方设一锥头,锥头中间开一长弹性槽,锥头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针座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其特征在于针座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重量大于后端部,位于胶塞内的芯杆上设有密封槽。针座4前端部长度为8mm,直径3. 25mm,针座4后端部长度为6mm,直径4. 5mm。工作原理拉动芯杆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外套筒筒内,当把带有胶塞的芯杆向注射器外套筒筒内推进时,管内的液体/空气为了保持原来的体积,就从注射针尖排除,药物充分注射之后,弹性槽向中间回缩倒钩轻松进入针座内孔,芯杆头部与针座充分接触,药物没有残留, 针座的回拉台卡住了因弹性槽回弹而起作用的芯杆上的倒钩,借助使用者的拉力,在注射完毕后将拉动芯杆,由于芯杆上的倒钩已经被针座的回拉台卡住,拉动芯杆注射针的针座就被拉回注射器外套筒筒内,同时将芯杆折断,完成自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安全自毁功能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设计针座重量在前端,即针尖一端,能实现自动组装机上料定位,实现加工自动化,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医护人员可以将使用完的注射器立即毁掉并进行下一步的回收利用。通过对芯杆锥头部分的密封槽与胶塞紧密配合的设计,解决了行业内注射器套筒内密封存在缺陷的难题,注射器滑动性能良好,正压和负压测试均非常理想,确保了该产品物理性能指标满足标准及法规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的最佳实施例。其中1、芯杆2、外套筒3、胶塞4、针座5、针尖6、回拉台7、弹性槽8、锥头9、密封槽 10、倒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3 本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由芯杆1、外套筒2、胶塞3、针座4、针尖5、回拉台6、弹性槽7、锥头8、密封槽9和倒钩10组成。芯杆1中间偏上部位胶塞3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1顶端胶塞3的上方设一锥头8,锥头8中间开一长弹性槽7,锥头8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10,针座4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4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6,位于胶塞3 内的芯杆1上设有密封槽9,针座4前端部长度为8mm,直径3. 25mm,针座4后端部长度为 6mm,直径4. 5mm,由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直径加大所以使针座4前端部重量大于后端部。在芯杆1的锥头有一部分裸露于胶塞3之外,并在裸露部分上设有倒钩10,裸露部分内有一部分是空心即弹性槽7,所以具有一定弹性,借助使用者的推力使其进入针座4, 针座4内部设有回拉台6,在将吸入的药物注射完成后,在使用者推力的作用下芯杆1与针座4充分接触,并使弹性槽7扩张,使芯杆1的具有弹性的倒钩10可以轻松被卡入针座4 的回拉台6中,完成注射,因为回拉台6将倒钩10卡住,所以需要用更大的力将其拉回,使用者需要用比推力更大的力拉动芯杆1,这样就会将针座4拉回外套筒2内,同时将芯杆1 折断,使注射针和芯杆1不能够再次使用,从而满足自毁的效果。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拉动芯杆1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外套筒2内,当把带有胶塞3的芯杆1向注射器外套筒2内推进时,外套筒2内的液体/空气为了保持原来的体积,就从注射针尖5排除,药物充分注射之后,弹性槽7向中间回缩倒钩10轻松进入针座4内孔,芯杆1头部与针座4 充分接触,药物没有残留,针座4的回拉台6卡住了因弹性槽7回弹而起作用的芯杆1上的倒钩10,借助使用者的拉力,在注射完毕后将拉动芯杆1,由于芯杆1上的倒钩10已经被针座4的回拉台6卡住,拉动芯杆1注射针的针座4就被拉回注射器外套筒2内,同时将芯杆 1折断,完成自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包括芯杆(1)、外套筒O)、胶塞(3)、以及带针座 (4)的注射针,芯杆中间偏上部位胶塞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1)顶端胶塞(3)的上方设一锥头(8),锥头(8)中间开一长弹性槽(7),锥头(8)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10),针座 (4)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6),其特征在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重量大于后端部,位于胶塞(3)内的芯杆(1)上设有密封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为8mm,直径3. 25mm,针座(4)后端部长度为6mm,直径4. 5mm。专利摘要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
包括芯杆(1)、外套筒(2)、胶塞(3)、以及带针座(4)的注射针,芯杆中间偏上部位胶塞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1)顶端胶塞(3)的上方设一锥头(8),锥头(8)中间开一长弹性槽(7),锥头(8)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10),针座(4)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4)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6),其特征在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重量大于后端部,位于胶塞(3)内的芯杆(1)上设有密封槽(9)。安全自毁功能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设计针座重量在前端,能实现自动组装机上料定位,实现加工自动化;降低产品成本。文档编号A61M5/50GK201930354SQ20112001665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车林杰, 陈光林 申请人: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使用小剂量自毁注射器,包括:芯杆(1)、外套筒(2)、胶塞(3)、以及带针座(4)的注射针,芯杆中间偏上部位胶塞的下方设有折断凹槽,芯杆(1)顶端胶塞(3)的上方设一锥头(8),锥头(8)中间开一长弹性槽(7),锥头(8)底部外表面设有倒钩(10),针座(4)中部开方孔宽度大于针座(4)内圆孔直径形成回拉台(6),其特征在于:针座(4)前端部长度大于后端部且重量大于后端部,位于胶塞(3)内的芯杆(1)上设有密封槽(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林车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