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768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弧形取暖器,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量比较集中,能节省电能,能改善取暖效果的取暖器。包括电源、框架、放置在框架内的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由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弧形的弧线为水平方向。将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使热量反射区域更集中,取暖时可以改善取暖效果,节约电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用电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是关于室内加热的一种弧形取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取暖器大多采用金属电热丝、半导体、陶瓷等作为发热元件, 该类取暖器利用热传导原理达到室内逐步升温的目的,普遍存在着有效取暖面积小、能耗高、温度不易调控、室内温度不均勻等缺陷,而且容易损坏,返修率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取暖器为了提高取暖效果,一般在发热元件后面采用弧形反射面将热量反射出来。中国专利局于2010年10月27日公开告了一份CN201615536U号文献,名称为一种碳纤维管发热的取暖器,该取暖器包括一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器体,器体内安装有由电机带动的贯流风轮,出风口上并排布置有至少两根碳纤维发热管,每根碳纤维发热管上安装有一可将热向前反射的小反射罩;出风口内侧器体上设置有一大反射罩,至少三根碳纤维发热管并排间隔布置在大反射罩外侧,每根碳纤维发热管上安装有形如抛物线形状的小反射罩;在传统大反射罩的基础上,在每根碳纤维管单独增加一个抛物线形状的小反射罩,采用双层红外线反射装置,来提高碳纤维管红外线的反射量,并且每个小反射罩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内部送风通过这些间隙把残留热量送出,从而提高取暖的效率。该取暖器在每根碳纤维发热管上安装有一可将热向前反射的小反射罩,虽然局部而言热量是集中了,但整体而言各发热管的热量还是平行反射出来的,因而外部取暖的热量还是比较分散, 取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暖器发出的热量比较分散,取暖效率不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热量比较集中,能节省电能,能改善取暖效果的取暖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电源、框架、放置在框架内的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由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弧形的弧线为水平方向。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可以制成厚度如同纸张的非常薄的发热器,具有发热面积大、发热均勻、材料轻、底耗能、高能量转化效、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将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可以使热量集中反射到弧形面中间,改善取暖效果,节约电能,更适用于个人取暖的场合。作为优选,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度为90-120度范围内,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长为 600-1200mm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可以将1_2个人围在圆弧内取暖,节电效果明显。作为优选,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度为100-110度范围内,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长为750-1000mm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可以将1个人围在圆弧内取暖,节电效果更为明显。作为优选,框架的底部设有外延底脚。由于整个取暖器比较薄和轻,因而容易翻到,在框架的底部设置外延底脚可以增加框架底部的厚度从而增加取暖器的安放稳定性。作为优选,发热装置还包括电极、前绝缘层、后绝缘层,前绝缘层、后绝缘层弯曲成与纸状发热器相同的弧形,纸状发热器夹在前绝缘层与后绝缘层之间,电极固定在前绝缘层、后绝缘层两端,电极的一端与纸状发热器相连,电极的另一端与电源相连。在纸状发热器前后放置绝缘层可以提高安全性。作为优选,框架的外侧设有可放置插座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分别与电极相连。可以在室内设置多个取暖器,第一个取暖器通过无级调温开关与市电相连,经无级调温开关调节后的电源电压输送到电源插座上,为后面一个取暖器提供电源,后续的取暖器不需要再设置无级调温开关,只要将后面取暖器的电源线连接到前一个取暖器的插座上即可,方便了用户使用,将插座放置在空腔内,当需要使用电源插座时可将电源插座取出,当不需要使用电源插座时,将电源插座放置在空腔内,防止运输、存放取暖器时损坏电源插座。作为优选,在后绝缘层的外侧还设有辐射膜和保温层,辐射膜与后绝缘层相贴,保温层与辐射膜相贴。短切碳纤维发热丝通电后发热并产生大量的远红外线,正面的远红外线通过辐射进行热传导,背面的远红外线可以通过辐射膜进行反射,使取暖器正面发出的热量更大,背面发出的热量减小,改善了取暖效果。作为优选,电源包括无级调温开关,无级调温开关一端与电极相连,无级调温开关与市电相连。通过无级调温开关可以控制短切碳纤维发热丝的发热温度,从而控制室内温度,改善取暖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 使热量反射区域更集中,取暖时可以改善取暖效果,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弧形取暖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中1.框架,3.发热器,4.前绝缘层,5.电极,6.辐射膜,7.保温层,8.无级调温开关,9.插头,10.插座,12.后绝缘层,13.空腔,14.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弧形取暖器,参见图1,包括框架1、安装在框架1内的前绝缘层4 和后绝缘层12、固定在前绝缘层4和后绝缘层12之间的由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3、设置在后绝缘层12外侧的辐射膜6和保温层7、设置在发热器3两端的电极5 ;电极5固定在后绝缘层12的两端,电极5的一端与发热器3相连,电极5的另一端通过无级调温开关8与插头9相连,插头9与市电相连。保温层7、辐射膜6、后绝缘层12、发热器3、 前绝缘层4依次压紧而呈弧状,并与框架1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外侧设有空腔13,在空腔13内设有插座10,插座10与电极5相连。前绝缘层4和后绝缘层12由FR-4等级的绝缘材料制成。参见图2,框架1由铝材制成。参见图3,在框架1的底部外沿了一个圆弧底脚14。弧形发热面外壳2内表面的弧度为105度,弧长为905mm,弧线为水平方向。当需要有两个以上取暖器同时使用时,有一个取暖器通过无级调温开关8与市电相连,并将插座10从空腔13内取出,后面的取暖器插头9依次连接在前面一个取暖器上的插座10上。将取暖器按图3所示连接好后,第一台取暖器的插头9与市电相连,无级调温开关 8将室内的温度与所设定的温度相比较,根据比较值的大小将市电转变为变化的电源电压, 供给各取暖器加热电源。将弧形取暖器放置在取暖者的旁边,尽量使取暖器围住取暖者,由于发热器3呈弧状,将热量集中反射到圆弧面内,只需要少量的热量,就能将圆弧面内的小范围空间快速升温,供取暖者取暖。以上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最佳方案之一,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弧形取暖器,包括电源、框架、放置在框架内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由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所述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所述弧形的弧线为水平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度为90-120度范围内,所述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长为600-1200mm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弧形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度为100-110度范围内,所述纸状发热器弧形的弧长为750-1000mm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弧形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外延底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弧形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电极、前绝缘层、后绝缘层,所述前绝缘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弧形取暖器,包括电源、框架、放置在框架内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由短切碳纤维发热丝制成的纸状发热器,所述纸状发热器弯曲成弧形,所述弧形的弧线为水平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国华袁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禾子施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