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6672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外表面具有纵向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该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旨在解决现有混凝土用的粗合成纤维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不强,在混凝土开裂的过程中易拔出,脱离混凝土基体,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不能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影响混凝土整体性能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粗合成纤维,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用之粗合成纤维。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最为致命的弱点AM^生大,而且随着混 凝土强度的提高,其破坏形式往往呈无征兆的突变性破坏,这对大型复杂的混 凝土结构而言,无疑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也限制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粗合成纤维(如直径大于O.lmm的聚丙烯合成纤维)是一种兴起于20世 纪末的新型增强增韧材料,具有耐腐蚀、易分散、成本低及显著提高混凝土的 韧性、抗冲击、抗疲劳和抗拉性能等一系列优点,同时,也能提高混凝土早期 塑性抗裂性能,可以代替钢纤维,特别是在露天腐蚀环境下使用粗合成纤维更 有意义。因此,目前在混凝土中通常会使用粗合成纤维来解决上述问题。粗合 成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好,不会结团,因此混凝土中添加粗合成纤维除具 有阻裂的作用外还可以部分的起到微筋材的作用。聚丙烯粗合成纤维一般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并经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纤维与混凝土的亲和力和握裹力,提高纤维与混凝土的 粘结力和摩擦力。现有在混凝土中使用的聚丙烯粗合成纤维,由于其结构呈螺 紋形状(以此来加强其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但是,当混凝土被破坏开裂 时,其因受力被拉直,造成其握裹力及与水泥基体的粘结力减弱,在混凝土破 坏的过程中易拔出,并脱离混凝土基体,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 不能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影响了整体混凝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 旨在解决现有混凝土中用的粗合成纤维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不强,在混 凝土开裂的过程中易拔出,脱离混凝土基体,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 不能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影响整体混凝土性能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外表面具 有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粗合成纤维,由于其外表面沿纵向具有 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因其表面凹凸不平,增强了粗合成纤维与混凝土 的握裹力及粘结力,且不会因为在混凝土被破坏时被拉直,也就不会因此造成 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减弱,在混凝土破坏的过程中易拔出,并脱离混 凝土基体,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的问题,能够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 改善整体混凝土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侧视图; 图2是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与现有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相比,不会因为 在混凝土被破坏开裂时被拉直,造成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减弱的粗合 成纤维,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外表面沿其纵 向具有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外表面具有纵向交替连接的突起部1和凹陷部2。这样,该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 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增强了粗合成纤维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又 不会因为在混凝土被破坏开裂时被拉直,而造成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 减弱的问题。因而,在混凝土被破坏的过程中该粗合成纤维不易被拔出并脱离 混凝土基体而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其能够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 并改善整体混凝土的性能。根据需要,该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的断面可以是各 种合适形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其断面为圆形。本技术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采用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力学性能见表l:(参照国标GB/T 21120-2007的测定方法)表l<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当然,采用本领域其它常用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如果采用本 技术实施例同样的结构,同样也可以增强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其外表面沿纵向具有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横断面为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外表面具有纵向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该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旨在解决现有混凝土用的粗合成纤维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及粘结力不强,在混凝土开裂的过程中易拔出,脱离混凝土基体,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不能真正起到微筋材的作用,影响混凝土整体性能的问题。文档编号C04B16/00GK201325933SQ200820235399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林建二 申请人:深圳市维特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用粗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其外表面沿纵向具有交替连接的突起部和凹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特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