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勇专利>正文

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0837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生长棒以及滑动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根杆件,各所述杆件沿轴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所述杆件部分叠置,且叠置部分贯穿至少两个套环,各所述套环与一个所述杆件固定。此种结构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生长棒的长度随脊柱的生长可以自动伸长,能够在矫正脊柱生长方向的同时,使脊柱自由的伸长,降低脊柱融合的风险。其次,可以省去重复手术的调节环节,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且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脊柱在生长过程中,当椎体发育存在缺陷时,可能出现脊柱侧弯、驼背、脊柱前突、脊柱后突等畸形状态。以脊柱侧弯为例,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畸形脊柱。例如,侧弯出现在脊柱一侧时,脊柱呈“C” 型;在脊柱双侧出现时,脊柱呈“S”型。脊柱侧弯通常会导致胸腔、腹腔以及骨盆腔的容积量减小,还可能限制身高的增长,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较大。因此,在医学领域,如何有效地对幼儿及青少年的脊柱侧弯进行矫形一直是本领域人员关注的问题。目前,脊柱矫形所采用治疗方案的主要过程如下根据患者的脊柱发育状况,进行手术前的准备;通过手术将杆状的矫正条植入人体,并用钉棒将矫正条与脊柱固定,通常是在脊柱的两侧各固定一根矫正条,以期脊柱沿矫正条的引导方向生长,从而起到矫正脊柱的作用,最后,缝合手术开口。由于矫正条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而脊柱在生长阶段是不断伸长的,内植入物矫正条无法适用伸长后的脊柱, 因此,通常在半年后,需要对患者重新实施手术,即松开矫正条并调整钉棒的位置,再重新用钉棒固定,并重新缝合手术开口。通常情况下,此种手术要持续到患者身高基本稳定的时候才能结束(患者18周岁左右)。然而,此种治疗方案中所采用的内植入物一般只适用于大龄儿童或成年,而且在治疗期间,由于脊柱的生长是连续的过程,而调整内植入物间距的重复手术存在间断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脊柱融合,从而限制了患者身高的生长。其次,脊柱内植入物以及有限的非融合器械,均需要一系列定期的开放手术进行调节,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避免脊柱融合以及手术调节的脊柱内植入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该脊柱矫形装置中的生长棒可以随脊柱的生长自动调节长度,从而避免脊柱融合以及手术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生长棒以及滑动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根杆件,各所述杆件沿轴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所述杆件部分叠置,且叠置部分贯穿至少两个套环,各所述套环与一个所述杆件固定。优选地,所述生长棒包括平行叠置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位置相对,使用时,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均与脊柱固定;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均贯穿第一套环以及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杆件固定,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二杆件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包括第一锁紧螺栓,且所述第一套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套环包括第二锁紧螺栓,且所述第二套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叠置面为扁平面。优选地,所述滑动椎弓根钉包括钉入脊柱的下部钉体以及上部钉帽,所述上部钉帽具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容纳所述生长棒的杆件的叠置部分。优选地,所述滑动椎弓根钉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动椎弓根钉处于所述叠置部分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叠置部分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孔壁在周向上卡接。优选地,所述生长棒上所述叠置部分的以外部分的结构为圆柱结构。优选地,所述钉帽具有轴向通槽,所述通槽上端的周壁设有内螺纹,上盖置于所述通槽的上端,所述上盖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上盖具有孔口向上的螺纹孔,所述滑动椎弓根钉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栓。本技术所提供的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生长棒以及滑动椎弓根钉,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根杆件,各所述杆件沿轴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所述杆件部分叠置,且叠置部分贯穿至少两个套环,各所述套环与一个所述杆件固定。此种结构的脊柱矫形装置,其生长棒的杆件可以相对滑动,即生长棒的长度随脊柱的生长可以自动伸长,具有自动且连续的调节功能,能够在矫正脊柱生长方向的同时,使脊柱自由的伸长,从而降低脊柱融合的风险。 其次,脊柱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该生长棒可以自由调节长度,能够持续地发挥矫形的功能,从而省去重复手术的调节环节,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且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所提供脊柱矫形装置中生长棒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生长棒中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脊柱矫形装置中滑动椎弓根钉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滑动椎弓根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该脊柱矫形装置中的生长棒可以随脊柱的生长自动调节长度,从而避免脊柱融合以及手术调节。本技术所提供的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生长棒以及滑动椎弓根钉,生长棒包括至少两根杆件,且各杆件沿轴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杆件部分叠置,则生长棒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件叠置连接而成,则生长棒呈竖直形状结构,该结构有助于引导脊柱往预期的方向生长,达到矫形的目的。可以在脊柱的两侧均固定生长棒,还可以在一侧使用多个生长棒,由多个生长棒共同引导脊柱的生长方向,达到矫形的目的。生长棒杆件的叠置部分贯穿至少两个套环,各套环与一个杆件固定,套环将叠置的杆件固位,防止杆件相互脱离,维持生长棒的完整稳定性,套环与叠置部分中的一个杆件固定,防止套环滑动,脱离叠置部分,丧失固位的效用,当然,套环与杆件的固定应不妨碍叠置部分杆件的相互滑动。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技术所提供脊柱矫形装置中生长棒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生长棒中套环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脊柱矫形装置的生长棒包括两根杆件,如图1所示平行叠置的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即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至少有一部分合并在一起;第一杆件1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二杆件2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位置相对,即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端与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则两根杆件的最长距离(即生长棒的最长长度)为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的长度,当两根杆件通过手术植入人体时,将第一杆件1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二杆件2 的第二固定端均与脊柱固定,可以与畸形脊柱的端椎固定,则可以使畸形部分得以矫正,同时脊柱可以沿两根杆件的延伸方向生长。为了避免两根叠置的杆件分离,第一杆件1与第二杆件2均贯穿第一套环3以及第二套环4,第一套环3与第二套环4上供第一杆件1与第二杆件2贯穿的通孔结构32需容纳第一杆件1以及第二杆件2,同时,该通孔结构32的尺寸又不宜过大,即保证第一杆件 1与第二杆件2的叠置部分既被限制在通孔结构32中不分离,又可以沿杆件的轴向相互滑动。第一套环3与第二套环4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方形框状结构,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 穿过通孔结构3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环状结构,优选与杆件相适配的环状结构,方便实现限制第一杆件1与第二杆件2分离的目的。此外,第一套环3与第一杆件1固定,第二杆件2可以在第一套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生长棒以及滑动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根杆件,各所述杆件沿轴向依序排列,相邻的两所述杆件部分叠置,且叠置部分贯穿至少两个套环,各所述套环与一个所述杆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勇
申请(专利权)人:邱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