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0198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在对壳体施加了冲击时,防止轨道引导部从底壳脱落。底壳(2)由底板(2a)、侧板(2b)和准底板(2c)构成,轨道引导部(3)由底面(3a)、侧面(3b)和顶面(3c)构成。轨道引导部的侧面(3b)与底壳的侧板(2b)卡合,并且在轨道引导部的侧面(3b),形成有沿底壳的准底板(2c)延长并与之抵接的凸部(3d)。凸部(3d)在底壳(2)发生变形时防止轨道引导部(3)从底壳(2)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光盘装置,特别涉及收纳用于载置光盘 的托盘的壳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搭载在电子设备中的光盘装置,具有以自由出入的方式保持在装置主 体(壳体)内的托盘,在将该托盘从壳体拉出的状态下载置光盘,并通过再次将托盘收纳于 壳体内来将光盘装入装置主体。在托盘上,安装有使光盘旋转的主轴电机,和能够在光盘半 径方向上移动的对光盘记录面照射激光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光拾取器。作为以使托盘相对壳体自由出入的方式收纳托盘的机构,具备以使壳体和托盘自 由移动的方式保持托盘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用于保持轨道的轨道保持部,设置在壳体 上的用于保持轨道的轨道引导部。在托盘的出入操作中,在机构部件因外力的施加等而变 形时,可能会产生托盘从壳体脱落的故障。为了防止这种托盘的脱落,有以下提案。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由外侧轨道引导部和内侧轨道引导部构成的引导单元 中,通过设置立起部或曲折部来防止轨道从轨道引导部脱落的结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利用在轨道的与轨道引导部相对的面上设置的 凸部,在将托盘从壳体拉出时将轨道引导部内的轨道的位移限制在最小限度,防止托盘从 壳体脱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6547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09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特别是,笔记本计算机等中搭载的光盘装置,要求实现装置薄型化——例如厚度 为12. 7mm或9. 5mm——以及轻量化。因此,外包装部件也使用板厚度较薄的材料,在从外部 受到冲击力时,壳体(外壳)容易产生弯曲或翘曲。在冲击力较大的情况下,卡合在底壳上 的轨道引导部会从底壳脱落,结果导致托盘也从外壳上脱落。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了用于防止托盘自身(或者用于保持托盘的轨道)从轨道 引导部脱落的技术,但是没有考虑到轨道引导部从底壳脱落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在对壳体施加了冲击时,防止轨道引导部 从底壳脱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载置了光盘的托盘收纳在壳体中来对该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 再现的光盘装置,包括以使上述托盘相对上述壳体自由出入的方式保持上述托盘的轨道; 和为了以使上述轨道可移动的方式保持该轨道而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底壳上的轨道引导部, 上述底壳由底板、侧板和准底板以阶梯状构成,上述轨道引导部由底面、侧面和顶面以大致 -字状构成,上述轨道引导部的侧面与上述底壳的侧板卡合,并且,在上述轨道引导部的上 述底壳的侧板侧,形成有沿上述底壳的准底板延长并与之抵接的凸部。此处,上述凸部,形成在上述轨道引导部中位于上述壳体的正面侧的部分。此外, 上述凸部,形成在与上述轨道引导部的顶面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并且,上述凸部的突出量, 与上述底壳的板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对壳体施加了冲击时,轨道引导部不会从底壳脱落,能够进行稳定 的托盘出入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A是图1的A-A截面图,是表示底壳、轨道引导部和轨道的组装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现有例中底壳、轨道引导部和轨道的组装状态的图。图3A是本实施例中轨道引导部的立体图和部分放大图。图;3B是现有例中轨道引导部的立体图和部分放大图。图4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防止轨道引导部脱落的效果的图。图4B是说明现有例中轨道引导部的脱落的机理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盘装置2..底壳2a 底壳的底板2b 底壳的侧板2c 底壳的准底板3..轨道引导部3a 轨道引导部的底面3b 轨道引导部的侧面3c 轨道引导部的顶面3d 轨道引导部的凸部4..托盘5..轨道6..轨道保持部7..主轴电机8..光拾取器9..外框10 弹出按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该图中,表示除去了 壳体的顶壳的状态。图1中,1是光盘装置,2是底壳,3是轨道引导部,4是托盘,5是轨道, 6是轨道保持部,7是主轴电机,8是光拾取器,9是外框,10是弹出按钮。光盘装置1具有壳体(底壳2和顶壳),和以相对壳体自由出入的方式被保持的托盘4。在托盘4上安装有对光盘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电机7,和对光盘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 记录和再现的光拾取器8。托盘4相对壳体(底壳幻通过轨道5进行收纳和拉出的移动。底壳2与轨道5 之间,由设置在底壳2上的轨道引导部3保持。此外,托盘4与轨道5之间,由设置在托盘 4的侧面的轨道保持部6保持。另外,为了平滑地进行托盘4的出入移动,在轨道引导部3、 轨道5、轨道保持部6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clearance)。在收纳托盘4时,将设置在托盘4的正面的外框9向壳体(底壳幻一侧推入,使其 与设置在壳体(底壳幻上的卡合部卡合,由此将托盘4固定在壳体内。在拉出托盘4时, 通过按下设置在外框9上的弹出按钮10,解除与壳体(底壳幻的卡合,将托盘4向壳体的 正面一侧拉出。接着,对用于保持底壳2与轨道5之间的轨道引导部3进行说明。为了比较,用标 记3’表示现有技术的轨道引导部。图2A和图2B是图1中的A-A截面图,表示底壳2、轨道引导部3、3’和轨道5的组 装状态。图2A表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B表示现有例的结构。图中,对于底壳2、轨道引导 部3、3’和轨道5的截面附加影线。首先说明基本结构,图2A和图2B中,阶梯状的底壳2由底板2a、侧板2b和准底 板2c各部分构成。截面为大致二字状的轨道引导部3、3’,其侧面!3b、3b’用爪或钩等卡合 部件安装在底壳2的侧板2b上。此时,轨道引导部3、3’的底面3a、3a’受到底壳2的底板 加的限制,且轨道引导部3、3’的顶面3c、3c’受到底壳2的准底板2c的限制,轨道引导部 3、3’被固定在底壳3的规定位置上。截面为大致二字状的轨道5被收纳在轨道引导部3、 3’的内表面一侧,能够在垂直纸面的进深方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在轨道5的内侧收纳图1 的轨道保持部6使之能够在进深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托盘4相对壳体(底壳幻能够平滑地 进行出入动作。图2A的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轨道引导部3的侧面北的上端部,形成有将轨道引 导部3的顶面3c延长而成的凸部3d。该凸部3d插入底壳2的侧板2b的空隙部,增大与准 底板2c的抵接宽度,由此防止轨道引导部3从底壳2脱落。此外,图2B的现有例中,轨道 引导部3’的侧面北’,在上下方向上成直线状,不具有如图2A所示的凸部3d。凸部3d的突出量P为不会从底壳2突出的程度即可,例如底壳2的板厚度为0.5mm 的情况下采用p = 0. 5mm。此外,优选凸部3d的顶面与顶面3c为同一平面。如后所述,虽 然突出量P越大则防止脱落的效果越好,但仍需要使其为在与底壳2的侧板2b卡合时不会 产生妨碍的尺寸。图3A和图;3B是轨道引导部3、3’的立体图和B、B’部的部分放大图,图3A表示本 实施例的结构,图3B表示用于比较的现有例的结构。在轨道引导部3、3’的上侧和下侧,形 成有用于与底壳2卡合的钩或爪。图3A的本实施例中,在轨道引导部3的B部,在侧面北形成有将顶面3c延长而 成的凸部3d。本例中凸部3d的进深方向的长度L为5mm左右,使凸部3d的长度L不会在 与底壳2的侧板2b卡合时产生妨碍。此外,使凸部3d的形成位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载置了光盘的托盘收纳在壳体中来对该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使所述托盘相对所述壳体自由出入的方式保持所述托盘的轨道;和为了以使所述轨道可移动的方式保持该轨道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壳上的轨道引导部,所述底壳由底板、侧板和准底板以阶梯状构成,所述轨道引导部由底面、侧面和顶面以大致コ字状构成,所述轨道引导部的侧面与所述底壳的侧板卡合,并且在所述轨道引导部的所述底壳的侧板侧,形成有沿所述底壳的准底板延长并与之抵接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高路滨家诚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