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阻尼电阻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0124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阻尼电阻,包括N个无感电阻,N为正偶数,其中无感电阻设置在外壳内,无感电阻的上、下端置于外壳外;每两个无感电阻并联在一起,在并联的无感电阻的上部中点电位处压接一与外壳连接的导线、在下部中点电位处压接另一导线,其中N/2个无感电阻上设有导线引出孔和出线口,所述导线的活动端依次穿过导线引出孔及出线口。该阻尼电阻结构合理,降低大耗散功率阻尼电阻的表面温度,排除了发热元件对周围其他器件的影响,提高晶闸管阀的整体可靠性;多支无感膜电阻串并联使用,同时满足了阻尼回路对阻值和功率的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阻,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阻尼 电阻。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越来 越广泛,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一般要使用阻尼电阻对电力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阀)进行保护,阻尼电阻用来吸收回路的功率,并对晶体管阀的工作 电源及回报信号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以便晶体管阀等电力电子器件能够可靠 的工作。由于电阻制造水平有限,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支电阻连接,以满足阻尼回 路电阻值和功率的要求,但对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来说,由于其电压高、 功率大,所以阻尼电阻的体积和散热量均很大,冷却效果不好,造成大功率 电力电子装置的外形尺寸过大,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有效降低电阻表面 温度、提高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的阻尼电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阻尼电阻, 包括N个无感电阻,N为正偶数,其特征在于无感电阻设置在外壳内,无感电阻的上、下端置于外壳外;每两个无感电阻并联在一起,在并联的无感 电阻的上部中点电位处压接一与外壳连接的导线、在下部中点电位处压接另 一导线,其中N/2个无感电阻上设有导线引出孔和出线口,所述导线的活动 端依次穿过导线引出孔及出线口。所述无感电阻的上部套接有上部安装箍、下部套接有下部安装箍,每两 个无感电阻的上部安装箍间通过螺钉连接且这两个无感电阻的下部安装箍间 通过螺钉连接以实现两个无感电阻的并联。所述上部中点电位处为两个上部安装箍的连接处即螺钉处;所述下部中 点电位处为两个下部安装箍的连接处即螺钉连接处。所述外壳上设有散热孔。所述上部中点电位处的导线的活动端穿过螺母,外壳顶部设有螺栓,通 过旋紧螺母与螺栓以实现两两并联后的无感电阻与外壳的串接。 所述无感电阻的上、下端均套有绝缘套。 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安装螺栓。 所述安装架与安装螺栓间设有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本技术采用无感膜电阻,有效满足了晶闸管的保护要求,同时减 小了电阻整体体积。2、 本技术采用多支无感膜电阻先并联后串联的方式连接,以满足阻 尼回路对阻值和功率的要求。3、 考虑到阻尼电阻本身发热量大的特点,本技术对阻尼电阻采用罩 式结构即将阻尼电阻封装在外壳内,使其自成一体,在不影响本身散热的情况下,有效扼制了阻尼电阻对附近元器件的影响。外壳上散热孔的设计,更 保证了阻尼电阻的良好散热。4、 为简化电阻绝缘强度设计,本技术采用电阻中点引线与外壳相连 接的结构,使外壳与电阻中点电位相同,从而降低电阻与外壳间绝缘强度要 求,可应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如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可控串补装置、 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5、 为了进一步减小阻尼电阻发热对触发回路的影响,本技术在外壳 外采用安装架的设计,将阻尼电阻置于阀体外侧;另外为了有效控制阻尼电 阻和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间的距离,本技术在安装架和安装螺栓间增加 一垫片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部电阻的连接示意图;其中,l-无感电阻,2-外壳,3-导线,3a-活动端,4-导线,4a-活动端,5-导线引出孔,6-出线口, 7-上部安装箍,8-下部安装箍,9-螺钉,10-螺钉,11-散热孔,12-螺母,13-螺栓,14-绝缘套,15-安装架,16-安装螺栓,17-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例中以采用4个200W、阻值50Q的无感电阻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四个无感电阻l的上、下部均套接有上部安装箍7和下部安装箍8,其 中两个无感电阻1的上部安装箍7间通过螺钉9固紧且下部安装箍8通过螺 钉10固紧,另外两个无感电阻也按照此方法连接,即实现了四个无感电阻的 两两并联。在两个上部安装箍7的连接处即螺钉9处压接一根导线3,在另外一螺钉 9处也压接一根导线3,将两根导线3的活动端3a —并穿过螺母12,该螺母 12与外壳2顶部的螺栓13连接即通过导线3实现了两两并联后的无感电阻1 与外壳2串联导通,使得外壳2与无感电阻1的中点电位相同,从而降低电 阻与外壳间绝缘强度的要求。在并联的两个无感电阻的下部安装箍8的连接处即螺钉10处压接一根导 线4,将导线4的活动端4a穿过其中一个无感电阻上所设置的导线引出孔5, 并从该无感电阻的出线口 6引出,同样地将压接在另一螺钉10处的导线4的 活动端4a也依次穿过一无感电阻上所设置的导线引出孔5及出线口 6,分别 从出线口 6引出的两根导线4,用于连接晶体管阀中高电位板的相应端子和阻 尼电容的相应端子。如图1-图3所示,四个无感电阻1外套设有一用以减小电阻对附近元器 件影响的外壳2,外壳采用不锈钢、铜等导电性能佳的金属材料制成。四只无 感电阻的上、下端均露出外壳外且上、下端均套有绝缘套14。外壳顶部设有 两个用以与连接导线3的螺母12旋紧的螺栓13,外壳表面的散热孔11呈镂 空十字状,该散热孔也可为利于散热的任何形状。外壳的一侧装有安装架15, 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电力电子器件(例如晶闸管阀)连接的安装螺 栓16,通过安装螺栓16将本技术的阻尼电阻挂接在晶闸管阀的外侧,以 尽可能减小电阻本身发热对触发回路的影响。另外为了增加相邻阻尼电阻之间的爬电距离,通过在安装架与安装螺栓间设置垫片17来实现,垫片同样采用不锈钢、铜等导电性能佳的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阻尼电阻结构合理,降低大耗散功率阻尼电阻的表面温度,排除了发热元件对周围其他器件的影响,提高晶闸管阀的整体可靠性;多支 无感膜电阻串并联使用,同时满足了阻尼回路对阻值和功率的要求。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 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大功率阻尼电阻,包括N个无感电阻(1),N为正偶数,其特征在于无感电阻设置在外壳(2)内,无感电阻的上、下端置于外壳(2)外;每两个无感电阻并联在一起,在并联的无感电阻的上部中点电位处压接一与外壳连接的导线(3)、在下部中点电位处压接另一导线(4),其中N/2个无感电阻上设有导线引出孔(5)和出线口(6),所述导线(4)的活动端(4a)依次穿过导线引出孔(5)及出线口(6)。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大功率阻尼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感电阻 (1)的上部套接有上部安装箍(7)、下部套接有下部安装箍(8),每两个无感电阻的上部安装箍(7)间通过螺钉(9)连接且这两个无感电阻的下部安 装箍(8)间通过螺钉(10)连接以实现两个无感电阻(1)的并联。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大功率阻尼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中点 电位处为两个上部安装箍(7)的连接处即螺钉(9)处;所述下部中点电位 处为两个下部安装箍(8)的连接处即螺钉(10)连接处。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大功率阻尼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阻尼电阻,包括N个无感电阻(1),N为正偶数,其特征在于:无感电阻设置在外壳(2)内,无感电阻的上、下端置于外壳(2)外;每两个无感电阻并联在一起,在并联的无感电阻的上部中点电位处压接一与外壳连接的导线(3)、在下部中点电位处压接另一导线(4),其中N/2个无感电阻上设有导线引出孔(5)和出线口(6),所述导线(4)的活动端(4a)依次穿过导线引出孔(5)及出线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元良栾洪洲李志麒于海玉王华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