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871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方药物,是由黄芪,当归,桂枝,银杏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为主要成分。上述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方法制备:桂枝水蒸汽提取挥发油;黄芪,当归与桂枝药渣水提,与银杏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充分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成品。或者将黄芪、当归、桂枝均超微粉碎后,与银杏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充分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具有效果好,药味少,生物利用度高,安全可靠。制备方法简单,提取率高,纯度高,药效损失少,适合于现代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销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该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无根治方法。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口服药物治疗无创伤无痛苦。但现有的中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CN465386A、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的中国专利,药物原料为龙骨、牡蛎、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等。一般原料配方较多,制备工艺复杂,质量控制困难,服用量较多,疗效不满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分少、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提取纯度高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或适量辅料制备而成黄芪10-30份,当归5-20份,桂枝3-10份,银杏叶提取物0.2-1份,绞股蓝提取物0.2-1份。所述原料的最佳重量份为黄芪20份,当归10份,桂枝6份,银杏叶提取物0.47份,绞股蓝提取物0.47份。上述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方法制备(1)桂枝粉碎成粗粉,加10倍水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桂枝药渣保留;(2)黄芪,当归与桂枝药渣合并,加10倍水煎煮两次,每次4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得药液B;(3)将上述药液A、B合并,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得药粉A;(4)取适量β-环状糊精,加入2倍量的20%乙醇,研磨成糊状,加入上述挥发油,低于60干燥粉碎,得药粉B;(5)将上述药粉A和药粉B与银杏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充分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或适量辅料制备而成黄芪1-3份,当归0.3-2份,桂枝0.1-1.5份,银杏叶提取物0.2-1份,绞股蓝提取物0.2-1份。所述原料的最佳重量份为黄芪1.6份,当归0.6份,桂枝0.3份,银杏叶提取物0.47份,绞股蓝提取物0.47份。上述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方法制备黄芪、当归、桂枝均超微粉碎后,与银杏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充分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成品。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为了便于服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将以上所述药物制成胶囊剂、片剂、浓缩丸或其它可药用剂型。处方分析方中黄芪,性味甘,归肺、脾经偏于升补;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偏于温通,黄芪偏于补,守而不走,最善补脾;桂枝偏于温,走而不守,最善通脉。配以当归,补血活血,助前药补气温阳通脉之功,使血活气旺,浊气自有出路。再以银杏叶活血化瘀止痛,绞股蓝补元气,健脾、固精,其性凉以防温散太过,又助黄芪补气。诸药相合,益气温阳、活血通脉,则清者能升,浊者能降,机体气足血旺、气通血畅、运行有序,冠心病、心绞痛自然消失。功能主治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功能主治益气温阳,活血祛浊,通脉止痛。用于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唇舌紫暗,脉虚弱、紧涩等阳气不足、瘀浊阻滞心脉之证,以及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的临床、动物实验结果1.临床研究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以及心绞痛的轻重分级标准。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丹参颗粒每次1袋,3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1、治疗组2分别服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药物。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表1 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分析 结果显示3组疗效比较对照组12例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7%;治疗组2的20例中,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1的21例中,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个治疗组症状缓解情况观察治疗组1的患者,胸痛、胸闷、失眠等缓解时间、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的患者,上述效果均好于治疗组1的患者,特别是在用药3天、5天、7天时,都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典型病例宋××,男,64岁。冠心病心绞痛15年,常年服用多种药物,但疗效不明显,常辅以吸氧缓解症状。服用舒心2号7天,胸闷气短、胸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不再需要吸氧,服用半月,心电图有明显改善,V4-V6ST-T抬高2mm。藤××,女,66岁,冠心病心绞痛伴有其他多种老年病20余年,常年服用多种药物,但疗效不明显,常靠吸氧缓解症状。服用舒心2号3天-5天时,胸闷气短、胸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不再需要吸氧;食欲大增,各种湿浊症状均消失。服用半月,心率正常,心电图有明显改善,V4-V6ST-T提高1.5mm。王××,女,71岁,冠心病23年,伴心率不齐、室性早搏,常年服用多种中西药物,但仍时常发病,胸闷气短,疲乏无力,心悸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服用舒心2号1周,自觉症状减轻,1月后,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随后减量服用,病情得以控制,未再复发。2.动物试验(1)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常压下小鼠耐缺氧试验取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2±2g,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药,盐水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容积皆为0.2ml/10g,本专利技术药物剂量分别相当于人用量的5倍、10倍、20倍、10倍,治疗1组、2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药物(下同),给药60min后,将小鼠分别放入八只相同容积(250ml)密闭广口瓶内,瓶内分别装钠石灰20g,钠石灰上垫有滤纸,瓶口涂凡士林,放入小鼠后将瓶密闭,开始计时,仔细观察到小鼠死亡,记录死亡时间S。试验结果见表2。表2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X±SD) 与盐水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显著延长小鼠缺氧死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1组P<0.05,2组P<0.01。于临床等效量下(即相当于临床用10倍量),本专利技术药物显著优于对照组,且2组与1组比较也有差异。(2)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试验取雄性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药,盐水组,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1组、2组,对照组,每组10只。记录动物II导联心电图,先记录正常心电图(剔除心电图不正常者),以∑S-T为观察指标,然后各大鼠分别十二指肠给药一次性,在给药后60min后,每只大鼠舌下注射垂体后叶素6单位/kg,10s注完,注射后即刻、5s、10s、15s、30s、1min、2min、5min、10min、20min重复记录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标准判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或适量辅料制备而成:黄芪10-30份,当归5-20份,桂枝3-10份,银杏叶提取物0.2-1份,绞股蓝提取物0.2-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或适量辅料制备而成黄芪10-30份,当归5-20份,桂枝3-10份,银杏叶提取物0.2-1份,绞股蓝提取物0.2-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20份,当归10份,桂枝6份,银杏叶提取物0.47份,绞股蓝提取物0.47份。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方法制备(1)桂枝粉碎成粗粉,加10倍水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桂枝药渣保留;(2)黄芪,当归与桂枝药渣合并,加10倍水煎煮两次,每次4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得药液B;(3)将上述药液A、B合并,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得药粉A;(4)取适量β-环状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荣牛余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