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7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效解决西药随用药时间推移易出现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蔓荆子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作用,并且其活性药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状态和病理体征状态,减轻帕金森病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且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有效剂量毒性小、活性高、价廉易得、机制明确,能够发展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尤其涉及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帕金森病(pd)俗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病程长等特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缓慢、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感觉障碍、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pd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是由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变性以及死亡所引起的,其标志性病理产物α-突触核蛋白的积累和病理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约有50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900万人。我国目前至少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随着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患病总人数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医将pd归属于“震颤”“振掉”“颤振”“颤病”“颤拘病”的范畴,病机责之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2、目前,西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da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抗胆碱药等,对于pd的西医治疗仍较局限,左旋多巴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但是左旋多巴的治疗最有效期限只有3~5年,并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西药治疗缺乏对疾病整体治疗的观念,靶点局限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如多巴胺前体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代谢酶抑制剂等),多采用多巴胺替代治疗,随着用药时间推移易出现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等,造成了临床用药的选择困难。

3、中医认为pd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痰、瘀、风、毒等闭阻脑窍。中医一般将帕金森病分三期,早期患者虽有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治疗多以天麻、生地黄、当归补益气血,滋阴息风。中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由于久病入络、阴损及阳,中医多以丹参、全蝎、石菖蒲疏风解痉,豁痰解毒;以钩藤、珍珠母、白芍滋阴养血,息风平肝;以天麻、钩藤、僵蚕活血通络、祛风解痉。晚期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气血亏虚至极,阴阳两虚,因痰瘀而阻闭脑窍,髓海极度空虚,以熟地黄、山萸肉、龟甲补益肝肾,生精补髓;以熟地黄、杜仲、制何首乌补肾益精。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并能与西药同用,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

4、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是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常见的种植中药材。传统中医认为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蔓荆子具有抗肿瘤、镇痛、解热及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均提示蔓荆子的临床使用价值很大,但蔓荆子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解决西药随用药时间推移易出现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3、进一步地,蔓荆子的活性药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4、进一步地,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蔓荆子药材粉碎、浸泡一小时,分别用10倍量和8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在50℃处减压旋转蒸发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先用石油醚萃取,舍弃石油醚萃取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然后将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蒸发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低温预冻两小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后碾成粉末。

5、进一步地,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有效剂量为生药9~27g/kg。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蔓荆子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作用,并且其活性药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因此,蔓荆子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2)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状态和病理体征状态,减轻帕金森病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且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有效剂量毒性小、活性高、价廉易得、机制明确,能够发展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蔓荆子的活性药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蔓荆子药材粉碎、浸泡一小时,分别用10倍量和8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在50℃处减压旋转蒸发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先用石油醚萃取,舍弃石油醚萃取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然后将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蒸发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低温预冻两小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后碾成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有效剂量为生药9~27g/kg。

【技术特征摘要】

1.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蔓荆子的活性药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蔓荆子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蔓荆子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蔓荆子药材粉碎、浸泡一小时,分别用10倍量和8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先军任夏刘芳瑞李卉闫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