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779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是将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生半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合并提取液,加入其他药物活性成分,制成滴丸。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已往藿香正气制剂生产周期长,耗用乙醇量大,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且半夏在生产中易出现淀粉糊化成糊壮或块状现象,不适应产业化需求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藿香正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藿香正气处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所载藿香正气散,主要药物组成有藿香、苍术、半夏、厚朴、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陈皮、桔梗、甘草。具有解表和中,芳香化浊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湿滞或感受暑湿,外见寒热头痛等表证,内有胸腹满闷、纳呆呕恶、腹痛泄泻,口淡苔腻,脉濡缓等湿阻之证。本方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等具有上述证候者。此外,该方剂用于温疫(流行病)的治疗在古文献中即有记载,如《伤寒论纲目·卷七》“王肯堂曰,时疫者,乃天行暴厉之气流行。凡四时之令不正者,乃有此气行也。若人感之,则长幼相似而病,又互相传染,其作与伤寒相似。然伤寒因寒而得,此乃疫气,不可与寒同论也,法当辟散疫气,扶正气为主。若多日不解,邪热传变何症,宜从伤寒变症条内选用。惟发散药则不同。凡发散汤剂,藿香正气散、……。皆可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藿香正气水及藿香正气滴丸存在以下不足1、原料药苍术、陈皮、厚朴、白芷通过渗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该中提取方法生产周期长,耗用乙醇量大,不适应产业化需求。2、茯苓、大腹皮分别单独水提取,即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3、半夏中含有大量淀粉,生产中易出现淀粉糊化成糊壮或块状现象,严重影响到药物制剂生产。本专利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适于工业化生产,节省能源藿香正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是由下列原料药、辅料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为组合物活性成分,其中组合物活性成分与辅料聚乙二醇之重量比为1∶1~20;优选重量比为1∶1~10;最佳重量比是1∶3。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可以采用任意配比;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配比为苍术80~240g、陈皮80~240g、厚朴80~240g、白芷120~360g、茯苓120~360g、大腹皮120~360g、生半夏80~240g、甘草浸膏10~30g、广藿香油0.8~2.4ml、紫苏叶油0.4~2.0ml;进一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配比为苍术120~200g、陈皮120~200g、厚朴120~200g、白芷180~300g、茯苓180~300g、大腹皮180~300g、生半夏120~200g、甘草浸膏15~25g、广藿香油1.2~2.0ml、紫苏叶油0.5~1.6ml;更进一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配比为苍术140~180g、陈皮140~180g、厚朴140~180g、白芷200~260g、茯苓200~260g、大腹皮200~260g、生半夏140~180g、甘草浸膏18~22g、广藿香油1.4~1.8ml、紫苏叶油0.6~1.2ml;最佳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配比为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生半夏160g、干姜13.5g、甘草浸膏2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辅料中所说的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聚乙二醇质量标准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各聚乙二醇项下规定;辅料优选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及其两者的混合物;最佳为聚乙二醇-6000。其中也可以含有其他少量不影响聚乙二醇在常温下返回固态的其他辅料,这些辅料应是在配方中具有对药品的稳定有利或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药用辅料。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药用物质基础、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对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厚朴酚转移率为指标,将苍术、陈皮、白芷、厚朴由渗漉改为回流提取并优化了乙醇提取条件;将茯苓、大腹皮由分别水煎改为混合提取;并对半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确定本法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提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甘草浸膏,备用;生半夏用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80~240g、陈皮80~240g、厚朴80~240g、白芷120~360g、茯苓120~360g、大腹皮120~360g、生半夏80~240g、甘草浸膏10~30g、广藿香油0.8~2.4ml、紫苏叶油0.4~2.0ml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提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甘草浸膏,备用;生半夏用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进一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120~200g、陈皮120~200g、厚朴120~200g、白芷180~300g、茯苓180~300g、大腹皮180~300g、生半夏120~200g、甘草浸膏15~25g、广藿香油1.2~2.0ml、紫苏叶油0.5~1.6ml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45~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1~4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备用;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1~4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5~80%,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更进一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140~180g、陈皮140~180g、厚朴140~180g、白芷200~260g、茯苓200~260g、大腹皮200~260g、生半夏140~180g、甘草浸膏18~22g、广藿香油1.4~1.8ml、紫苏叶油0.6~1.2ml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60~80%乙醇回流提取2次,1~4小时/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1~4小时/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备用;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2次,1~4小时/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a)、取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茯 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提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甘草浸膏,备用;生半夏用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a)、取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提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甘草浸膏,备用;生半夏用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80~240g、陈皮80~240g、厚朴80~240g、白芷120~360g、茯苓120~360g、大腹皮120~360g、生半夏80~240g、甘草浸膏10~30g、广藿香油0.8~2.4ml、紫苏叶油0.4~2.0ml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提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入甘草浸膏,备用;生半夏用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醇沉,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120~200g、陈皮120~200g、厚朴120~200g、白芷180~300g、茯苓180~300g、大腹皮180~300g、生半夏120~200g、甘草浸膏15~25g、广藿香油1.2~2.0ml、紫苏叶油0.5~1.6ml备用;(b)、苍术、陈皮、白芷、厚朴加45~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备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1~4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备用;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加水煎煮1~4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5~80%,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药液与上述备用滤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取适量的聚乙二醇,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稠膏,搅匀,制成滴丸,即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藿香正气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取苍术140~180g、陈皮140~180g、厚朴140~180g、白芷200~260g、茯苓200~260g、大腹皮200~260g、生半夏140~18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顺楠刘顺航徐波董莉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