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一丁专利>正文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59777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制成:钩藤12~18份,黄芪12~18份,泽泻10~12份,山楂10~12份,决明子9~12份,当归9~12份,葛根6~8份,红花6~8份,菊花6~8份。在制备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中药配方颗粒中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免煎,泡茶式饮用,方便易行,便于推广。治疗组348例,显效104例(29.9%),有效207例(59.5%),无效37例(10.6%),总有效率89.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用于防治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
技术介绍
追求生命质量,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延年益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和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及生活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的西医药领域难以见到用于预防、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集于一身的制剂;在中医药领域有相关的古籍秘方,通常需要经过繁杂的中药制备煎煮过程,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中成药制剂价格又较为昂贵。社会呼唤一种用于预防、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集于一身的方便式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用于预防、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集于一身的方便式制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研制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之为中药免煎饮片,它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配方颗粒制成钩藤12~18份,黄芪12~18份,泽泻10~12份,生山楂10~12份,决明子9~12份,当归9~12份,葛根6~8份,红花6~8份,菊花6~8份。上述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制法,是将上述配量的中药配方颗粒,混匀,按中药制备工艺制备颗粒剂;或上述各味中药配方颗粒,按配量混匀备用。上述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应用,是在制备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中药配方颗粒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免煎,泡茶式饮用,方便易行,便于推广。举手之劳,便可获得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调理机体,祛病强身,平衡阴阳,补偏救弊,养生保健的效果;力求做到平衡血压,消脂通脉,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临床资料高血压病入选标准轻、中度(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即坐位收缩压(SBP)140-179mmHg或舒张压(DBP)90~109mmHg。排除(1)继发性高血压;(2)重度高血压坐位收缩压(SBP)≥180mmHg或舒张压(DBP)≥110mmHg;(3)心、肝、肾功能不全;(4)糖尿病患者。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7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0例男性245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52.9±13.7岁,平均血压160±11.5/97.0±9.3mmHg,对照组117例,男性80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4.6±11.6岁,平均血压164.0±7.4/99.0±9.4mmHg。方法治疗组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委托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加工),协定方剂组成(重量比例)钩藤12~18份,黄芪12~18份,泽泻10~12份,山楂10~12份,决明子9~12份,当归9~12份,葛根6~8份,红花6~8份,菊花6~8份。配量的净药材,混匀,按中药制备工艺制备颗粒剂;或上述各味净药材,分别按中药制备工艺制备颗粒剂后,按配量混匀,备用;细度为100~120目。服用方法将包内药粉,用100~150ml沸水冲开,温服。每日1~2次,建议服用时间早8点或下午3点;或遵医嘱以个人体质状况服用。对照组服用牛黄降压胶囊(天津达仁堂制药厂产品),每天一次1.6克。治疗期间两组均不加其它降压药。结果疗效判断 降压疗效依据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药物疗效指标判定。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SBP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SBP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结果(X±S)组别 例数SBP mmHg DBP mmHg350治疗前 160.0±11.5 97.0±9.3治疗组348治疗8周 143.0±13.2 90.0±9.6117治疗前 164.0±7.4 99.0±9.4对照组116治疗8周 122.0±17.8 81.7±9.3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348例,显效104例(29.9%),有效207例(59.5%),无效37例(10.6%),总有效率89.4%;对照组116例,显效52例(44.8%),有效30例(25.9%),无效34例(29.3%),总有效率7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7例中,有387例血脂异常者,我们试用上述制剂治疗。对照组60例(由饮食导致的高血脂),服用院制剂室自制大枣口服液。(由单味大枣20克制成250毫升合剂)两组均给予治疗前后血脂测定,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的甘油三脂(TG)、β-脂蛋白(β-L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动脉硬化指数(AI),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无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定结果(X±S)-C/mmol/1治疗组(n=387)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TG 1.79±0.44 1.38±0.30 1.77±0.381.68±0.49β-LP 5.41±0.60 4.70±0.50 5.49±0.245.23±0.51TC 5.61±0.23 5.13±0.20 5.63±0.415.39±0.22HDL-C 0.39±0.04 0.45±0.03 0.38±0.050.40±0.02LDL-C 1.43±0.64 1.27±0.54 1.47±0.481.41±0.360.185±0.2255± 0.1732± 0.1943±HDL-C/TC0.1074 0.099 0.10140.1084AI 4.90±3.35 3.70±2.0014.50±2.962 4.10±2.109经青岛市立医院临床,本专利申请技术,具有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并且临床未发现肝、肾损害,无毒副作用,无环境污染,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典型病例时某某,男,59岁,干部,2002年1月15日就诊,既往患高血压十年,长期服用西药降压片,疗效不显,仍感头晕,头痛,耳鸣,乏力,视物不清,时腰痛。血压160/100mmHg。服用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后两周,上述症状减轻或消除。再继服两周后,症状消除,血压120/80mmHg稳定。随访三个月未见变化。刘某,女,52岁,商务职员,2002年5月19日就诊,查血脂示甘油三脂(TG)2.9mmol·L-1β-脂蛋白(β-LP)6.9mmol·L-1、总胆固醇(TC)6.6mmol·L-1、高密度脂蛋白(HDL-C)0.51mmol·L-1、低密度脂蛋白(LDL-C)2.10mmol·L-1,血压150/90mmHg。主诉头晕,全身乏力,腰痛耳鸣,睡眠不安,烦躁易怒。服用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后两周,上述症状基本消除。再继服两周后,复查血脂,以上指标均正常,血压120/70mmHg稳定。随访三个月未见变化。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材系指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黄芪(Radix Astragali),泽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配方颗粒组成:钩藤12~18份,黄芪12~18份,泽泻10~12份,山楂10~12份,决明子9~12份,当归9~12份,葛根6~8份,红花6~8份,菊花6~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配方颗粒组成钩藤12~18份,黄芪12~18份,泽泻10~12份,山楂10~12份,决明子9~12份,当归9~12份,葛根6~8份,红花6~8份,菊花6~8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制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丁
申请(专利权)人:杨一丁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