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595998 阅读:35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是从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用中等极性到强极性溶剂提取得到的。它可使黑色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的活性提高和黑色素含量增高;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涉及该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治疗色素代谢疾病如白癜风或白发的药物的用途;在制备抑制免疫系统作用药物的用途和在制备抑制黑色素瘤药物的用途。(*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有效部位,具体来说,是驱虫斑鸠菊的有效部位,本专利技术也涉及该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技术介绍
白癜风是常见的一种局限性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发病率为0.5-2.0%,由于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国际上至今仍处于易诊难治的状况。该病被世界医学界列为疑难病症之一。目前白癜风的药物治疗方法有补骨脂素联合UVA治疗、皮质激素疗法、凯林联合UVA疗法、金属元素配合PUVA疗法、苯丙氨酸配合UVA疗法以及中药疗法。驱虫斑鸠菊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瘦果。于夏秋果实成熟时割取;或分别割取成熟果枝,打下果实,存于阴凉干燥处。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新疆已有长约四百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民间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在70年代新疆药学研究人员将其制成医院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白癜风,治愈率为7-20%,有效率大于90%,并且未见毒副作用。但是至今对驱虫斑鸠菊中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为此,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分离工作,发现了驱虫斑鸠菊治疗色素代谢疾病如白癜风的有效部位,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可以由下列方法获得:将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用中等极性到强极性溶剂加热回流,得到提取液,减压回收,浓缩,得到浓缩液,调pH为2~10,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将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和乙醇溶液洗脱,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到浓缩液,用石油醚脱脂,分离醚层和水层,将水溶液浓缩干燥得到浸膏粉。

【技术特征摘要】
1.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可以由下列方法获得将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用中等极性到强极性溶剂加热回流,得到提取液,减压回收,浓缩,得到浓缩液,调pH为2~10,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将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和乙醇溶液洗脱,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到浓缩液,用石油醚脱脂,分离醚层和水层,将水溶液浓缩干燥得到浸膏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可以由下列方法获得,其中中等极性到强极性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醇或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可以由下列方法获得,其中0-60%的乙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它可以由下列方法获得,其中pH为7~10。5.驱虫斑鸠菊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将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用中等极性到强极性溶剂加热回流,得到提取液,减压回收,浓缩,得到浓缩液,调pH为2~10,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将上清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和乙醇溶液洗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靖徐建国于鲁海孙力李红健朱卫江刘文丽曹丽蒙
申请(专利权)人:乌鲁木齐瑞普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尚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10日 17:55
    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斑鸠属(Streptopelia)的欧洲和北非鸟类英名TurtleDove学名Streptopeliaturtur体长28公分(11寸)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和蚯蚓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