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馏份高不饱和烃混合相选择加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5717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前馏份高不饱和烃混合相选择加氢方法属于不饱和烃选择加氢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流含有大量的碳三、碳四和碳五组分,在反应器中不能充分地起冲洗作用,并且重复进入前脱丙烷塔而造成的能耗高、设备尺寸大、操作成本高以及不利于提高碳三选择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烯烃生产装置前脱丙烷塔上游侧并采用脱戊烷塔塔底物流作用液相流的对碳二~碳十高不饱和烃(炔烃和双烯烃)进行选择性加氢的方法。该方法使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流充分发挥作用,减少进入前脱丙烷塔的进料量,降低能耗和设备投资,并有利于提高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炔烃和二烯烃选择加氢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烯 烃生产装置的裂解产物流中炔烃和二烯烃的选择加氢方法。
技术介绍
除非特别指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不饱和烃指含有三键或两个双键的烃。 在高温下使烃类转化的工艺,例如蒸汽热裂解或者催化裂解,可提供不饱和烃, 例如乙烯、乙炔、丙烯、丁二烯、丁烯;饱和烷烃,如乙垸、丙烷、丁烷;还有如 甲烷、氢气及一氧化碳的轻组份和沸点在汽油范围的烃类。在由这些工艺得到的具 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气相单烯烃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更高不饱和度的烃类,即炔烃和 二烯烃。 一般情况下,经这种方法得到的以烯烃为主的物流中含有0.5% 5.3%的 炔烃和二烯烃。炔烃和二烯烃会降低聚合催化剂的活性,并使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变 差。所以,只有使炔烃和二烯烃的含量降到一定值以下,上述的气相单烯烃才能作 为合成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单体。目前最常用的、经济而又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催化选择加氢使之转化为相应的单 烯烃。催化选择加氢包括裂解气选择加氢、"前加氢"和"后加氢"三种工艺。由于常用的五段裂解气压縮机出口物流中除含有氢气、甲烷、C2馏份和C3馏份外,还 含有以丁二烯为主的C4馏份和少量C5双烯烃,在催化选择加氢时由于二烯烃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使催化剂失活较快,因此裂解气选择加氢工艺技术在工业中很少使用。 所述的"前加氢"和"后加氢"是指炔烃加氢反应器相对于脱甲烷塔位置而言,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前为前加氢,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后为后加氢。 后加氢除炔是将脱甲烷塔顶物料(甲垸、氢气和一氧化碳)及其通过甲垸化反应器除去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料(甲烷和氢气)分别定量地加入到脱乙垸塔 顶物料(仅有碳二馏份)中,通过选择加氢脱除其中的炔烃。后加氢需要外部液体 溶剂,并且由于压力对于乙炔和一氧化碳浓度偏离额定值是很敏感的,因此除乙炔 时需要小心控制补加氢气和CO的量来调节碳二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此外,由于 乙烯产品的纯度受随氢气导入杂质(如CO、甲垸等)的影响而时有波动,下游乙烯塔 需设"巴式精馏段",或设置第二脱甲烷塔以分离剩余的氢气和甲烷。前加氢除炔烃技术50年代就已经出现,近年来,由于成功地开发出具有乙烯 选择性高,绿油生成量小,大空速等特性的含助催化剂的钯催化剂,使前加氢脱除 乙炔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乙烯装置采用。前加氢技术有前脱乙垸前加氢和前脱丙垸前 加氢两种工艺。前脱乙烷前加氢工艺是将前脱乙烷塔顶物料(甲烷、氢气、 一氧化 碳和碳二馏份)在进入脱甲垸塔之前通过选择加氢脱除其中的乙炔。前脱丙烷前加氢工艺是将前脱丙垸塔顶物料(甲垸、氢气、 一氧化碳、C2馏份和G馏份)在进入脱甲垸塔之前通过选择加氢脱除其中乙炔和部分丙炔、丙二烯。前加氢技术的缺点 是由于物料中含有大量的氢气以及一氧化碳含量波动,导致反应器出口容易漏炔或 操作不正常的现象,这些不正常现象是由于乙烯装置开工初期阶段新鲜催化剂的敏 感件和活性所造成的温度偏离额定值而产生的。此外,氢气和甲烷是在能耗较高的 脱甲烷塔系统进行分离的,所以进入脱甲烷塔的氢气含量越高,能耗越高。中国专利申请CN1098709A (94年5月12日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相前馏分 乙炔加氢工艺。此处全文引入该专利申请作为参考。该专利申请采用了一种混合相 加氢反应器,该反应器位于前脱丙垸塔的下游侧和进一歩的分离设备,如脱甲烷塔和脱乙烷塔的上游侧。该专利的优点是对于混合相乙炔加氢反应来说,位于其上 游的前脱丙烷塔能够提供液体给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使其清洗或冷却。还可以减少 使炔烃完全加氢的前加氢反应装置的数目,还发现该加氢装置能更好地容许一氧化 碳和乙炔浓度的偏离,以及脱丙垸塔的不正常现象。该专利的缺点是1、由于该 专利申请将混合相加氢反应器放置在前脱丙烷塔的下游侧,进入混合相加氢反应器 的是已冷却和部分冷凝的富含C3和较轻组份的物流,所以该专利技术在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中只能对低碳炔烃进行加氢,不能对丁炔、丁二烯等高碳炔烃进行加氢处 理,所以消耗的氢气量有限,大量剩余氢气进入裂解气深冷部分,能耗较高。2、 剩余的高碳炔烃和二烯烃如进入聚合工序会降低聚合催化剂的活性,并使聚合物的 物理性能变差。3、由于该专利申请没有对进入前脱丙烷塔的物流进行加氢处理, 物流中的炔烃和双烯烃容易造成塔釜结焦,并且会增加能耗。4、由于利用该专利 屮请技术时,还需附加一系列设备以对分离出的C3及C3以上组份另外分别进行除炔和除双烯烃处理,从而在整体上增加了设备投资和生产能耗。为了解决CN1098709A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1109090C提出了在前脱丙 烷塔或前脱乙烷塔上游侧对碳二 碳十高不饱和烃(炔烃和二烯烃)进行选择性加 氢的方法。使来自烯烃的裂解产物流进入混合相加氢反应器进行选择加氢,然后进 入前脱丙烷塔或前脱乙烷塔,塔釜的液相流一部分循环回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作为液 相物流冲洗催化剂床层。该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炔烃完全加氢的反应装置数目,减少 进入前脱丙烷塔或前脱乙垸塔、深冷部分的氢气含量,减少能耗和设备尺寸,也可 以减少进入前脱丙烷塔或前乙烷塔的双烯烃含量,降低塔釜结焦量和减少能耗。但 是该专利技术也存在着问题,例如,使用前脱丙烷塔或前乙烷塔塔釜采出的液相流 作为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物流,这部分液相流中组分较轻。在采用前脱丙垸塔 的情况中,循环回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流含有大量的碳四、碳五组分。在采用 貼乙烷塔的情况中,循环回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流含有大量的碳三、碳四、碳 五组分。在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中碳三组分为气相,碳四、碳五组分大部分为气相, 它们不能充分地起冲洗催化剂床层的作用,同时它们重复进入前脱丙烷塔或前乙烷 塔,无疑这增加了前脱丙烷塔或前乙垸塔的能耗、设备尺寸和操作成本。在采用前 乙烷塔的情况中,循环回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液相流含有丙烯,这对于混合相加氢 的选择性非常不利,造成丙烯损失。因此,需要一种能将裂解装置的产物流中的高不饱和烃进行加氢并能克服现有 技术的上述缺点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木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烯烃生产装置前馏份选择加氢的方法,该方法可 以对前馏分中的包括乙炔在内的碳二 碳十高不饱和烃进行选择加氢并且可以克服 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木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烯烃生产装置的产物物流中高不饱和烃选择加氢的方法。 史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仔细考虑釆用一种混合相加氢反应器,该反应器位于前脱丙烷 塔上游侧并采用脱戊烷塔的塔釜采出物流作为液相物流。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有氢气、 一氧化碳、甲烷、乙炔、乙 烯、乙烷、丙烯、丙烷、甲基乙炔、丙二烯、丁烯、丁垸、丁炔、丁二烯、C5、 C6、 苯、甲苯、Q和C9和Cu)馏分混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原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 列步骤(1) 来自烯烃装置的原料进入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使碳二 碳十的炔烃和双 烯烃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混合相加氢反应;(2) 将来自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流出物送到前脱丙烷塔,分离成富含C3和更 轻组分的气相流和富含C4和更重组分的液相流;(3) 将步骤(2)得到的气相流送到气相加氢反应器进行气相加氢反应;将步 骤(2)得到的液相流送到脱戊垸塔,分离成富含碳四碳五的物流和富含碳六和更 重组分的物流;(4) 将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烯烃生产装置中C↓[2]~C↓[10]高不饱和烃选择加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来自烯烃装置的原料进入混合相加氢反应器,使碳二~碳十的炔烃和双烯烃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混合相加氢反应; (2)将来自混合相加氢反应器的流出 物送到前脱丙烷塔,分离成富含C↓[3]和更轻组分的气相流和富含C↓[4]和更重组分的液相流; (3)将步骤(2)得到的气相流送到气相加氢反应器进行气相加氢反应;将步骤(2)得到的液相流送到脱戊烷塔,分离成富含碳四碳五的物流和富含碳六和 更重组分的物流; (4)将步骤(3)得到的富含碳四碳五的物流送到进一步分离区,将步骤(3)得到的富含碳六和更重组分的物流的一部分循环进入混合相加氢反应器,剩余部分采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田保亮彭晖穆玮乐毅唐国旗鲁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