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2499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设备,提供了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包括显示屏,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检测监视器机内温度的温度检测电路、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电压给温度控制电路的CPU、根据CPU输出的控制电压输出风扇供电电压给风扇散热系统的风扇供电电路,以及风扇散热系统,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CPU连接,所述CPU连接所述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风扇供电电路,所述风扇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风扇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监视器不至于因温升过高而损坏,使得监视器能够长期可靠工作;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线路简单,成本低,且工作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具体说来,涉及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
技术介绍
监视器,因为用于实时监控而需要24小时不间断开机,因此其可靠性就成 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影响监视器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例如电路设计、元器件 选用、结构设计、热设计、生产工艺等,其中监视器的温升是需要关注的一个 重要方面。监视器因为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其机内温度有可能不断上升,现有的监 视器不能实时监测其内部的温度变化,也不能控制和显示机内温度,有可能导 致监视器的损坏。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可以对监视器的机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能 控制监视器机内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旨在解决对监 视器机内温度进行控制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包括显示屏, 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检测监视器温度的温度检测电路、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电路 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电压给温度控制电路的CPU、根据CPU输出的控制电压输出风扇供电电压给风扇散热系统的风扇供电电路,以及风扇散热系统,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CPU连接,所述CPU连接所述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风扇供电电路,所述风扇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风扇散热系统。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和根据温度输出电压的转换电路。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l)、 二极管(Dl)、热敏电阻 (RT)、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热敏电阻(RT)与二极 管(Dl)及电阻(Rl)串联之后连接于电源和地之间,所述二极管(Dl)的 正极连接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 至所述电源,发射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2 )和电容(C1)接地,同时发射极 作为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CPU。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平转换电路和分档控制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3)以及电阻(R14)、电阻(R15) 和电阻(R16),所述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阻(R15)接地, 集电极通过电阻(R14)接至电源,基极通过电阻(R16)连接所述CPU,集电 极作为输出端连接到分档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档控制电路包括三档控制电路,其中, 一挡控制电路包括半导体三 极管(Q4),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7)连接所述风扇供电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 (Q2 )的基极,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6 )接地,另外还通过电阻(R5 ) 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二档控制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5),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所 述风扇供电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9) 接地,另外还通过电阻(R8)、齐纳二极管(D2)的正极、负极连接电平转换 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档控制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6),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13)连接所 述风扇供电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Q2 )的基极,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2 ) 接地,另外还通过电阻(Rll)、齐纳二极管(D3)的正极、负极连接电平转换 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风扇供电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2)和电阻(R3),其中,所述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另外还 直接连接到所述分档控制电路的电阻(R7)、电阻(R10)和电阻(R13),其发 射极输出所述风扇供电电压。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与所述CPU连接的温度显示OSD模块,所述的CPU 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电路输入的检测结果查表确定所述监视器的当前温度,将所 述当前温度输出到所述温度显示OSD模块,所述的温度显示OSD模块生成当 前温度数据OSD菜单送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风扇散热系统包括带检测输出的风扇,所述的风扇根据所述风扇供电 电压运行并输出脉冲信号到CPU。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风扇转速显示及异常报警模块,所述的风扇转速显示 及异常报警模块与所述CPU相连,所述CPU对风扇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频率 计数,控制所述风扇转速显示及异常报警模块显示所述风扇转速并在所述风扇 转速异常时报警。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监视器机内温度的检测确定对风 扇的控制电压控制风扇的运行,利用风扇工作形成空气对流的原理,使监视器 机内温度始终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保护监视器不至于因温升过高而损坏, 使得监视器能够长期可靠工作;并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线路简单, 成本低,且工作可靠。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视器原理框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检测电路的电路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电路及风扇供电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附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监视器的原理框图,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风扇供电电路、风扇散热系统、温度显示OSD模块、风扇转速显示 及异常报警模块和CPU,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现有监视器所具备的其他功能部 件,如显示屏等等。其中,温度检测电路与CPU相连,对监视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测 得的温度转化为电压值,然后送入CPU的A/D 口将电压值转换成数字量,输 入到CPU;CPU与温度显示OSD模块、风扇转速显示及异常报警模块和温度控制电 路相连, 一方面接收温度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温度显示OSD模块以 OSD方式显示当前温度,并根据下述的表2通过软件查表计算,分高、中、低 三档输出控制电压,对温度控制电路进行控制;还有一方面根据风扇输出的脉 冲信号计算出风扇散热系统中风扇的转速,通过风扇转速显示及异常报警模块进行风扇转速的显示,在风扇转速异常时报警。如图2所示,该温度检测电路包括半导体三极管Ql、 二极管D1、热敏电 阻RT、电阻R1 、电阻R2和电容C1。热壽文电阻RT、 二极管D1、电阻R1三 者串联之后连接与电源和地之间,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 极,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端,发射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2和 电容C1接地。电路中,RT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工作温度的范围较宽,为-40。C — 300'C,满足使用的要求。当温度升高时,其阻值变小,经转换后输出的A点 电压变大,当温度降低时,其阻值变大,经转换后输出的A点电压变小;二极 管Dl起温度补偿作用,用于补偿三极管Ql的BE结的温漂,从而提高了温度 —电压的转换精度。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际测试,机内温度与A点电压的关系如 表1所示<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column></row><table>表1温度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温度值转换成电压值输出到CPU, CPU根据表2 所示的对应关系输出C点控制电压给温度控制电路。温度控制电路与风扇供电电路相连,接收来自CPU输出的C点控制电压 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对风扇供电电路进行控制。温度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温度控制功能的监视器,包括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视器还包括检测监视器温度的温度检测电路、根据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电压给温度控制电路的CPU、根据CPU输出的控制电压输出风扇供电电压给风扇散热系统的风扇供电电路,以及风扇散热系统,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CPU连接,所述CPU连接所述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风扇供电电路,所述风扇供电电路连接所述风扇散热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烜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