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贵专利>正文

螺旋消音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728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螺旋消音换热器涉及利用发动机尾气进行换热的装置,包括外壳(1)和内管(2),外壳(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换热工质出口(3)和废气出口(4),内管(2)管腔于中部分隔,内管(2)与外壳(1)同轴线固定,内管(2)和外壳(1)间盘绕设有螺旋换热片(8)将外壳(1)和内管(2)间的空间分隔成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它解决了由于增加冷热工质换热面积达到一定回收热能而造成工质流通阻力大、用钢材料多、消声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同时解决发动机不同工况(不同排量)的消声换热效果。它具有空气动力性能好、消声效果好、体积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利用发动机尾气进行换热的装置,具体是一种螺旋式消音 换热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排气是由高温并伴有周期性、涡流性和空气性共鸣噪声组成的扰流 脉动混合气体。由发动机的热平衡试验知道,发动机排气所带走的热量占燃料燃烧热的30% 40%左右,因此回收其余热以满足冬季车内采暖、夏季制冷和提 高发动机进气温度,进而提高发动机的热利用率,十分符合节能减排战略 方针。但是目前消声器均是由管板材料及其部分穿孔组成单、多腔室并附有吸 声材料而构成的阻性、抗性和阻抗复合型等多种消音器,所采用的废气余热回 收装置,也是由各种管材和板材组成不同的热交换装置,其结构复杂、流动阻 力大,传热性能和消音性能很难兼顾,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而且季 节性较强,因此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传 热性能和消音性能好的螺旋消音换热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外壳和内管,外壳为两端封闭的圆 筒状体,外壳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换热工质出口和废气出口,内管管腔于中部 分隔,内管与外壳同轴线固定,内管两端伸出外壳,内管和外壳间盘绕设有螺 旋换热片,螺旋换热片将外壳和内管间的空间分隔成废气螺旋通道和换热工质 螺旋通道,废气螺旋通道于前端口封闭,换热工质螺旋通道于后端口封闭,内 管于分隔件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与废气螺旋通道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的封闭 端相连通的废气进孔和换热工质进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它解决了由于增加冷热工质换热面积达到一定 回收热能而造成工质流通阻力大、用钢材料多、消声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同时 解决发动机不同工况(不同排量)的消声换热效果。它具有空气动力性能好、 消声效果好、体积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它包括外壳1和内管2,外壳1为两端封闭的圆筒状体,外壳 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换热工质出口 3和废气出口 4,内管2管腔于中部设有分 隔件5分隔,内管2前端作为废气入口6,内管2后端作为换热工质入口7,分 隔件5将内管2管腔前后分隔成废气入口端和换热工质入口端两部分,内管2 与外壳l同轴线固定,内管2两端伸出外壳1,内管2和外壳1间盘绕设有偶数 个螺旋换热片8,螺旋换热片8将外壳1和内管2间的空间分隔成废气螺旋通道 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废气螺旋通道9于前端口设有前隔板11封闭,换热 工质螺旋通道10于后端口设有后隔板12封闭,内管2于分隔件5两侧的管壁 上分别设有与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的封闭端相连通的废气进 孔B和换热工质进孔14。废气进孔13前部分为圆孔,后部分为顺螺旋方向的长孔。换热工质入口 7可以是方孔等较大尺寸的孔。内管2管腔内于废气进孔13和分隔件5之间设有温控调节阀门15。温控调 节阀门15是由若干片双金属片制成的锥筒状体,其锥口端双金属片相固定,锥 尖端可随温度升高程度开启。内管2于温控调节门15和分隔件5之间的管壁上设有与废气螺旋通道9相 连通的共振孔16。本实施方式中,螺旋换热片8为两片,将外壳1和内管2间的空间分隔成 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两个相互缠绕且不相通的通道。本技术根据热废气的噪声速、噪声压和热废气压力与其温度的变化关 系,以及消声的基本原理、金属材料的固有特性制造实施。该装置无内插管和 导流管及反向腔,空气动力性能好;在发动机中低转速时,温控调节门15关闭, 其中间共振孔16起到抗性消声作用,所以中低转速中的中、高频噪声区域消声 效果更好;该装置中的废气螺旋通道9可制成旋式有规则曲率形状,即波纹管 状,很难产生驻波,不产生共振现象;该装置中的螺旋式通道使波长较短的高 频声波与旋转面得到很好的接触碰撞和反射,从而使消声量明显提高;该装置 中的通道螺旋管道外围板采用波纹声流式,使管道形状达到连续变化,局部结 构阻力损失小,其空气动力性能好,脉动气流反射压力波小,热交换面积大;该装置中的螺旋声流式通道,使声波传播方向和气流运动方向不一致,甚至相反,使声波在换热室中衰减系数不下降反而增加,更有利于消声;该装置设计 结构不易产生再次噪声,可以适当提高气流速度,减少使用材料使该装置的空 气动力性能更好;该装置设计可以縮短排气管长度,增大消音器出口排管截面, 降低排气阻力,削除气体对管壁激发而产生的空气柱的共鸣噪声,使发动机功 率、背压、燃料消耗率得到良好改善;通过改变内管2直径、螺旋换热室的螺 距、内外直径、波纹声流式的峰谷值及旋转周数,即改变换热室的容积、扩张 收縮流通断面,以适用于各种排量车型,调整十分简单。在发动机中小工况下,即发动机中低转速时(温控调节门15未打开),发 动机排气经废气入口 6、废气进孔13进入废气螺旋通道9,此时气流被分割成 许多小支流,并沿着废气螺旋通道9的曲率面流动, 一方面曲率面平滑地变动 气流方向,使气流多次与通道表面接触碰撞传导和反折射声波;同时使气流重 复通过收縮又扩张曲率断面(波纹决定的),将排气热量通过螺旋管壁传给吸热 工质使气流得以冷却;此外在温控调节门15未打开前,其后的共振孔16起到 共振消声作用,突出有选择的消除低、中频成分的噪声。交换完热量的废气进 入内壁设有吸音材料废气膨胀集汽室,即后隔板12与外壳1间的空间,中低频 噪声得到进一步削除,最后经废气出口 4排入大气。这就是发动机中小工况下 (对汽车发动机是指在2000转/分以下运行),发动机排气废气的流通过程,主 要是将其自身的热量传递给螺旋波纹管壁。与此同时冷工质通过泵或风机由冷 工质入口管进入,通过换热工质入口 7进入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废气螺旋通 道9的热量使冷工质温度升高,变成热工质,交换完毕后的热工质经换热工质 出口 3排出。以上过程消耗废气流的能量,平衡降低气流的压力波动,将废气 的热能转换给热工质,达到了消音换热的目的。在发动机高转速大工况运行时(汽车发动机大于2000转/分),因此时排量 增大排气温度上升,使温控调节门15逐渐打开,此时共振孔16与废气进孔13 的作用是一样的,均向废气螺旋通道9排入热废气,进一步提高废气流通截面, 使大工况的废气快速进入废气螺旋通道9,进行能量转换,近而降低发动机排气 背压,提高发动机的空气动力性(此时排气噪声以远低于轮胎噪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螺旋消音换热器,包括外壳(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外壳(1)为两端封闭的圆筒状体,外壳(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换热工质出口(3)和废气出口(4),内管(2)管腔于中部分隔,内管(2)与外壳(1)同轴线固定,内管(2)两端伸出外壳(1),内管(2)和外壳(1)间盘绕设有螺旋换热片(8),螺旋换热片(8)将外壳(1)和内管(2)间的空间分隔成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废气螺旋通道(9)于前端口封闭,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于后端口封闭,内管(2)于分隔件(5)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与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的封闭端相连通的废气进孔(13)和换热工质进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消音换热器,包括外壳(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外壳(1)为两端封闭的圆筒状体,外壳(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换热工质出口(3)和废气出口(4),内管(2)管腔于中部分隔,内管(2)与外壳(1)同轴线固定,内管(2)两端伸出外壳(1),内管(2)和外壳(1)间盘绕设有螺旋换热片(8),螺旋换热片(8)将外壳(1)和内管(2)间的空间分隔成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废气螺旋通道(9)于前端口封闭,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于后端口封闭,内管(2)于分隔件(5)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与废气螺旋通道(9)和换热工质螺旋通道(10)的封闭端相连通的废气进孔(13)和换热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贵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