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928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它是从茶叶提取和纯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0~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15~25%,余量为辅料。该防护剂可以进一步稀释成50~1000毫克/每升的水溶液,或以任何常规无毒及皮肤学上可以接受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护剂中稳定的基质或载体将防护剂稀释成50~1000毫克/公斤的凝胶剂。作为优选,应用于植物保护的水溶液稀释浓度为250毫克/升;应用于动物体、人体保护的凝胶剂稀释浓度为200毫克/公斤;应用于滴眼剂水溶液稀释浓度为50毫克/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领域,涉及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的组合物,具体为一种能高效抵御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
技术介绍
太阳紫外辐射是指波长范围在150~380nm的电磁波,其中波长小于280nm的紫外辐射称为短波紫外或者UV-C,波长在280-320nm的紫外辐射称为中波紫外或者UV-B,波长超过320nm的紫外辐射称为长波紫外或者UV-A。太阳辐射中存在UV-A、UV-B和UV-C三种波段的紫外线。UV-C辐射对生物有极强杀伤作用,但它只能在真空中传播,当它穿过大气层时,被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而很少达到地表;UV-A和UV-B可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UV-B最易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损伤。一些对UV-B敏感的植物已经濒临灭绝,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增加也与环境UV-B辐射增强有关。目前应用于防晒和特殊工种的抗紫外辐射的日用化工材料,大多是有机合成制剂,采用植物天然提取物组配的较少。虽然有机合成的抗紫外辐射制剂具有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有机合成制剂往往有副作用,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顾虑重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剂为一种从茶叶提取和纯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一种天然产物制剂。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剂不仅对UV-B有强烈的吸收和屏蔽作用,而且可有效防止因UV-B照射的细胞膜过氧化破坏,并阻断UV-B引起的细胞癌变信号转导,从而使生物免受UV-B辐射损伤。本专利技术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其有效成份在组合物中所占质量百分数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0~65%、表没食子儿茶素(ECG)15~25%,余量为辅料。辅料的主要成分为糊精。所述防护剂可以进一步稀释成50~1000毫克/每升的水溶液,或以任何常规无毒及皮肤学上可以接受且在本专利技术防护剂中稳定的基质或载体将防护剂稀释成50~1000毫克/公斤的凝胶剂。作为优选的稀释方案,应用于植物保护的水溶液稀释浓度为250毫克/升;应用于动物体、人体保护的凝胶剂稀释浓度为200毫克/公斤;应用于滴眼剂水溶液稀释浓度为50毫克/升。任何常规无毒及皮肤学上可以接受且在本专利技术防护剂中稳定的基质或载体包括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纤维素衍生物、海藻酸盐、果胶、明胶、黄原胶、壳多糖、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等,上述物质都可以作为本专利技术防护剂的稀释剂。本专利技术组配的防护剂抗UV-B效果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①可有效地吸收UV-B能量而降低UV-B对动植物机体的损伤程度;②有效调节植物自身抗UV-B物质合成代谢途径;③有效阻断UV-B引起的动物细胞癌变信号转导;④以滴剂滴眼,可以减少UV-B对眼睛的伤害,预防由UV-B作用引起的白内障发生。具体实施例方式选择几种剂型的配方如下表 推荐几种稀释剂如下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甘油、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卡波姆940、海藻酸盐、果胶、黄原胶、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实施例1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防护剂1以50mg/L的浓度稀释,与JB6单层皮肤细胞共培养1h后,进行强度为110μW/cm2UV-B处理,辐射时间为30min,以没有本制剂共培养而直接UV-B辐射处理的JB6细胞为对照。处理结束后进行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UV-B处理后JB6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加30%以上,环氧化酶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蛋白激酶B和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化水平和酶活力也显著增加。而环氧化酶2基因表达是细胞癌变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蛋白激酶B和磷酸肌醇-3-激酶也是细胞癌变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其磷酸化水平的提高和活力增加是癌变过程被激活的重要指标。可见UV-B处理不仅可能造成细胞膜损伤,而且还可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癌变。以本专利技术的组配处理后再进行UV-B辐射,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环氧酶2的基因表达强度与未进行UV-B辐射处理的正常细胞一致,同时细胞中蛋白激酶B和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化和酶活力均表现出低水平。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组配可有效抑制UV-B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癌变。以裸鼠为材料,研究了本专利技术组配防护剂2凝胶剂(浓度为50-1000mg/kg)的抗UV-B作用。结果显示,在UV-B辐射前或辐射后,以200mg/kg的本专利技术组配凝胶剂进行涂抹可有效抑制和消除由UV-B辐射引起的皮肤红斑和皮削脱落。实施例2将防护剂3以250mg/L水溶液稀释后喷施拟南芥幼苗后,进行强度为190μW/cm2的UV-B辐射处理1h。结果显示,只喷施蒸馏水而未喷施本申请组配的拟南芥,出现明显的萎焉症状,同时黄酮类代谢途径相关酶(如二氢黄酮脱氢酶、查耳酮合成酶等)基因表达强度显著增加,而黄酮类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强是拟南芥抗UV-B胁迫的自身防卫性反应;喷施本申请组配后再进行UV-B辐射的拟南芥植株直立性好,未表现出明显的损伤症状,黄酮类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强度与正常生长植株(4000μmol/cm2/s白光照射)无显著差异。说明喷施本申请组配可有效减少植物紫外辐射损伤。实施例3将防护剂4用生理盐水稀释为含50mg/L,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预处理1h后,然后进行25μW/cm2的UV-B辐射处理15min,以未添加本制剂的生理盐水预培养后进行UV-B辐射的为阳性对照,以未进行UV-B辐射处理的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以生理盐水预培养后进行UV-B辐射的大鼠离体晶状体细胞凋亡率增加18%,晶蛋白交链程度超过50%,DNA完整性也显著降低,而晶状体细胞凋亡率和晶蛋白交链度增加以及DNA完整性的降低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指标。而经50mg/L本制剂预培养的大鼠晶状体在UV-B辐射后,细胞凋亡率、DNA损伤和晶蛋白交链程度均与未进行UV-B辐射处理的阴性对照接近。说明本申请组配可有效预防UV-B对动物眼睛的辐射损伤,有效抵御UV-B诱发的白内障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从茶叶提取和纯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0~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15~25%,余量为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从茶叶提取和纯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0~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15~25%,余量为辅料。2.按权利要求1抗UV-B辐射损伤的防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剂可以进一步稀释成50~1000毫克/每升的水溶液,或以任何常规无毒及皮肤学上可以接受且在本发明防护剂中稳定的基质或载体将防护剂稀释成50~1000毫克/公斤的凝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良梁月荣金晶郑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