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8176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包括六个以上相邻连接的支撑模块,所述每个支撑模块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六面以上、且周边具有起支撑作用的边梁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模块上、下两面以及两个侧面设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口,各支撑模块沿横向和纵向以及垂直方向按序排列,且各支撑模块上的各相接边梁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各支撑模块上的各相接边梁上包有包箍并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周边各支撑模块至少具有一个封闭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施工作业量,减少了钢筋混凝土使用量,且水池结构稳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属于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普及率越来越广泛,其 耗电量也日益增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 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带来不利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蓄能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 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蓄能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 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热泵机组,并以冰或者冷热水的形式将能量储存起 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能。但最常用的蓄能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能和水蓄能。但无论 是水蓄能还是冰蓄能都需要承载这些蓄能载体的空间,也就是蓄能水池,如何设计一个施 工简单并且造价低廉的蓄能池,是新能源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蓄能水池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水池各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内侧板和底板 的池壁2均敷设防水保温层3,保温盖板1下方采用承重梁保证上方的覆土承重要求,水池 抗拔桩4打在地下岩石层上。因此该蓄能水池的结构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之处1、水池受力 复杂、受力跨度大。由于该种结构的蓄能水池建于地下,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刚性结构,受 到地下水浮力、自身重力、承重地桩支撑力、四周立面外侧土壤压力、内侧池内水压力、地面 覆土压力以及因各点沉降速度的不同所形成的剪切力不同、地震波影响所形成的横向及纵 向剪切力等,都使得地下蓄能水池的受力计算非常复杂,故设计制作时考虑的安全因素很 多,安全系数较大,结构和配置要求都很高。再则由于蓄能水池承压面面积大,使得受力跨 度较大,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使得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2、单位体积的水池 造价高。目前蓄能水池要大开挖施工,要做防水、护坡等,使得施工费用较高,另外由于这种 做法的钢筋混凝土使用量大,所以水池造价高达1000元/m3左右。3、受地形及结构所限, 蓄能水池的体积受限。由于受工程用地及蓄能水池自身特点的限制,地下蓄能水池的体积 一般为数千立方米,因此所能提供的空调系统蓄能量极为有限,一般只能满足一栋建筑或 相邻的几栋建筑的能量供应需求,无法满足区域化供能的要求。因此目前的蓄能水池对于 空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蓄能水池的不足,提供了一种 可以降低施工作业量,又减少了钢筋混凝土使用量和结构稳定的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 件。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 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以上相邻连接的支撑模块,所述每个支撑模块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具有六面以上、且周边具有起支撑作用的边梁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模块上、下两面以及两个侧面设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口,各支撑模块沿横向和纵向以及垂直方向按序排列,且各 支撑模块上的各相接边梁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各支撑模块上的各相接边梁上包有包箍并焊 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周边各支撑模块至少具有一个封闭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优点1、蓄能水池结构稳定。本技术的支撑构件包括六个以上相互连接的用钢筋混 凝土制成的支撑模块,而每个支撑模块为具有六面以上的支撑框架结构,且支撑模块上下 两面以及至少两个侧面具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口,通过多个支撑模块框架结构的边梁来 支撑蓄能水池的各面,同时能通过各支撑模块对循环水进行稳流和缓冲,减小流动的循环 水对蓄能水池的影响。本技术在蓄能水池内放置多个支撑模块构成的支撑构件,可以 对蓄能水池的各面上的受力进行分割,从而将一个大的受力跨度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受力跨 度,能减小水池四周立面外侧土壤压力、内侧池内水压力、地面覆土压力以及由于不同点沉 降速度不同形成的剪切力、地震波影响所形成的横向及纵向剪切力等,结构稳定。2、降低施工作业量,造价低。本技术可以采用沉井法施工,无需抗拔桩等工序 处理,各支撑模块为工厂化生产,大幅度减少了钢筋混凝土使用量,由于现场装配,施工作 业量减少,蓄能水池造价能降低70%左右,且有利于大面积施工,能满足不同面积的建筑的 能量供应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原传统蓄能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撑构件安装在蓄能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两个支撑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温盖板,2-池壁,3-防水保温层,4-抗拔桩,5-支撑模块,51-边梁, 52-敞口,53-封闭面,6-包箍,7-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 5所示,本技术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包括六个以上相邻连 接的支撑模块5,每个支撑模块5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六面以上、且周边具有起支撑作 用的边梁51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模块5上、下两面以及两个侧面设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 口 52,该敞口 52的边缘可接近边梁51处,各支撑模块5沿横向和纵向以及垂直方向按序排 列,且各支撑模块5上的各相接边梁51可通过紧固件7连接,或者各支撑模块5上的各相 接边梁51包有包箍6,可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7将包箍6固定,而周边各支撑模块5至 少具有一个封闭面,通过该封闭面顶在水池的池壁上。本技术的支撑模块5如图3所 示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或如图6所示,支撑模块5为八面体框架结构,还可以是更多面的框 架结构,而每支撑模块5的长度在1 2. 5m,宽度在0. 5 2. 5m,高度在0. 5 2. 5m,且框 架的边梁51的宽度和厚度在0. 1 0. 25m,支撑模块5封闭面的厚度大于80mm。见图6所示,用同样的方法,可用八面体框架结构的支撑模块5制得蓄能水池。权利要求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以上 相邻连接的支撑模块(5),所述每个支撑模块( 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六面以上、且周 边具有起支撑作用的边梁(51)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模块(5)上、下两面以及至少两个侧面 设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口(52),各支撑模块( 沿横向和纵向以及垂直方向按序排列, 且各支撑模块( 上的各相接边梁(51)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各支撑模块( 上的各相接边 梁上包有包箍并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周边各支撑模块( 至少具有一个封闭面 (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模 块(5)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或八面体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模 块(5)的长度在1 2. 5m,宽度在0. 5 lm,高度在0. 3 lm,且边梁(51)宽度和厚度在 0. 1 0. 2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 (5)的封闭面(53)的厚度大于8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包括六个以上相邻连接的支撑模块,所述每个支撑模块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六面以上、且周边具有起支撑作用的边梁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能地下水池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六个以上相邻连接的支撑模块(5),所述每个支撑模块(5)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六面以上、且周边具有起支撑作用的边梁(51)的框架结构,各支撑模块(5)上、下两面以及至少两个侧面设有与中空芯部相通的敞口(52),各支撑模块(5)沿横向和纵向以及垂直方向按序排列,且各支撑模块(5)上的各相接边梁(51)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各支撑模块(5)上的各相接边梁上包有包箍并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周边各支撑模块(5)至少具有一个封闭面(5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