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固定装置,主要是由一基座单元、一夹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阻挡单元所构成,该基座单元具有一平面能够供产品摆放其上,该夹持单元与阻挡单元分别位于基座单元平面的两相对方向,该夹持单元能作平行前述平面方向的伸缩移动;该阻挡单元位于该基座单元的下半部,该阻挡单元包括一挡部,该挡部是采用偏心方式结合于阻挡单元的上半部;当阻挡单元经转动而改变于基座单元的角度时,也同时改变该挡部的所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装置以一能够移动的夹持单元与两个能够改变位置的阻挡单元,将位于平面的产品以至少三个夹持点的方式被夹持固定,而且所能适用的夹持尺寸范围更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固定装置的
,尤其指一种能够提 供多种不同宽度、长度、以及形状的夹持范围,以适用夹持固定于多样化的 各类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各种能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如雨后春夢般出现,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器、具有影音播放的MP4、以及卫星导航器等。 每一种电子产品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如果厂商针对每一种电子产品都设计 一种专门用配合使用的固定装置,则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对厂商而 言,理想的固定装置体积要小,但所能夹持范围要大,才能适用于更多不同 种类及性质的电子产品使用,也能适用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电子产品。目前常见的固定装置,夹持方式是采用双向的夹持,主要夹持于产品的 两側位置,所能夹持的范围容易受限。对一些较为狭长的产品,如果夹持位 置不在中央位置,容易发生重心偏移而松脱的现象。对一些长宽较大的产品 (例如影音播放器),则无法有效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固定装置中夹持范围 有限,容易发生重心偏移而松脱现象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提供多种不同宽度或形 状的夹持空间,而夹持方式采用至少三个夹持点与产品接触夹持,能获得较 为牢固的夹持固定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固定装置,采用一种可移动的 夹持单元,配合至少二个可转动的阻挡单元来夹持固定。另外该阻挡单元的偏心位置连结着一挡部,在阻挡单元转动后该挡部的位置随之改变。因此, 本技术固定装置三个夹持点的位置有着更多的变化,所能夹持的最大及 最小范围相差许多,不管为轻巧的移动电话、或者具有较大屏幕的卫星导航 器等,都可轻易被固定。本技术主要是由一基座单元、 一夹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阻挡单元 所构成。该基座单元具有一平面能够将欲固定的产品摆放其上。该夹持单元 局部位于基座单元的内部,并能以平行前述平面的方向伸缩移动,该夹持单 元包括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呈纵向卑立于夹持单元的一侧。至少两个阻挡单 元位于该基座单元的下半部,两阻挡单元之间具有一距离。该阻挡单元包括 一挡部,该挡部是采用偏心方式结合于阻挡单元的上半部。该夹持单元的夹 持部与阻挡单元的挡部分别位于前述平面的两相对方向,用以夹持放置平面 上的产品。与现有4支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固定装置能够移动夹持单元与两个可以改变位置的阻挡单 元,将位于平面的产品以至少三个夹持点的方式被夹持固定,夹持后更为牢 固,夹持的空间范围、形状及尺寸有更多、更大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用形态的立体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阻挡单元与结合槽孔的放大示意图5为本技术基座单元背面结合孔槽的放大示意图6为本技术基座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A固定装置 1基座单元11 平面 13 结合孔槽131突块 133底面21 夹持部 22齿条31 挡部32 结合部 322钩件5 释放单元 61 齿轮132 圆孔壁2 夹持单元 211海绵片3 夹持 311 海绵套 321 卡块 333沟槽6 定位单元 62 卡掣件7 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本技术的固定装置A主要是由 一基座单元l、 一夹持单元2、以及至少两阻挡单元3所构成,该基座单元l具 有一大面积的平面ll,该平面ll主要将欲固定的产品摆放其上。该基座单元l 内部具有适当的空间,将其他机构或构件隐藏于内部。该夹持单元2局部能延 伸至基座单元l内部,并利用基座单元l内部的机构,使该夹持单元2能以平行 于前述平面ll的方向作伸缩的移动。该基座单元1内部带动夹持单元2移动的 机构与现有结构相似,因此不再详加描述。该夹持单元2包括一夹持部21,该 夹持部21呈纵向卑立状结合于夹持单元2的一侧,高度是高于平面ll,作为夹 持产品用。至少两阻挡单元3位于前述基座单元1的下半部两侧,两阻挡单元3 之间具有一段距离。该阻挡单元3包括一挡部31,挡部31是呈纵向耸立于阻挡 单元3的上半部,并采用偏心方式结合于阻挡单元3处。该两挡部31与夹持部 21分别位于前述平面11的两相对方向,构成夹持产品的三个夹持位置。该阻 挡单元3与基座单元1之间并非完全固定,该阻挡单元3可通过能转动的方式作 位置的调整。如图2所示,在转动该阻挡单元3时则能改变该挡部31的所在位 置。本技术的闺定装置AA利用能够改变位置的挡部31与可移动的夹持部 21,使所能夹持的空间范围、形状及尺寸有更多、更大的变化,能满足现今多样化的电子产品的形状,而且采用至少三点的夹持位置,能使在夹持后更为牢固。另外更了增加夹持时的摩擦力,该挡部31外围设置一海绵套311,该 夹持部21内侧纵向的侧壁处也设有一海绵片211 。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该阻挡单元3虽位于基座 单元l的下半部,但仍能作旋转的角度调整。由于能作旋转调整的结构有许多 种型式,在本实施例中仅提供其中一种方式作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是在基座 单元1的下半部设有贯穿的结合孔槽13,如图4所示,该结合孔槽13上半部为 一特定形状,主要是在槽壁内边缘设有多个突块131,在实施例中似一齿轮状 的槽型。而该阻挡单元3则包括一结合部32,该结合部32呈纵向树立于阻挡单 元3的下半部。该结合部32上半部周围形成有多个卡块321,该多个卡块321呈 等间隔分布于圆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块321仅设有四个。组装时四卡块 321仅卡于部份的两突块131之间的位置。由于在本实施例突块131有八个,使 得该阻挡单元3即有八个角度能调整位置。该阻挡单元3欲调整于基座单元1的 置放角度时,先将整个阻挡单元3拉高,让结合部32的卡块321脱离该结合孔 槽13的突块131,接着再转动阻挡单元3于所需要的角度后再压下,此时该结 合部32的卡块321再次卡掣于结合孔槽13的突块131之间,即固定阻挡单元3调 整后的角度。利用上述结构让该阻挡单元3在旋转调整角度后也能固定调整后 的位置。该结合孔槽13的形状并不仅限为本实施的形状,也可为尖状的环齿 型,或是五角型槽、六角型槽或多边型槽等,而此同时该结合部32的形状也 随之改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阻挡单元3在调整角度时更为方便,该结合槽孔13与 结合部32的结构另外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该结合槽孔13的槽壁上半部形成似 齿轮状的槽型,下半部的则呈圆孔壁132且孔径较小。如图5如示,该结合槽 孔13的纵向深度较浅。如图4所示,该结合部32则进一步包括有多个卡块321 以及钩件322。该多个卡块321呈环状分布结合部32上半部的圆周外围。该结 合部32下半部则形成纵向十字的沟槽323,该结合部32下半部的圆周外径是对 应于该圆孔壁132,纵向长度并大于结合槽孔13的深度。该钩件322为小突出 物并形成于结合部32的底部。组装时,该结合部32下半部^皮略为压缩,使钩件322经圆孔132而卡,于结合槽孔槽13的底面13,使结合部32不会任意脱离 该结合槽孔13。在前述描述中因该结合部32较长,因此能作纵向短距离的拉 起动作,但不会脱离结合槽孔13。在升起至最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单元,具有一平面供固定物品摆置; 一夹持单元,局部延伸至所述基座单元内部,并能作伸缩的移动,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结合于所述夹持单元的一侧; 至少两个阻挡单元,位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下半部,并能在基座单元处作旋转角度的调整,所述阻挡单元包括一挡部,所述挡部采用偏心方式结合于阻挡单元的上半部,所述挡部与所述夹持部分别位于基座单元平面的两相对方向,当阻挡单元经转动调整后所述挡部的所在位置也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裕雄,
申请(专利权)人:范裕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