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3493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进水区、混合室、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区,其在分离区的下部设有逆流斜沉降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沉降面积的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的过程,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约用药用量等优点,经实践测得数据表明,生产效率可提高30%,用药量可减少10%。(*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
技术介绍
造纸废水在生化处理前先经物化处理,澄清池就是用于废水混凝处理的 一种设备,其利用原水的动能,在水射器的作用下,将池中的活性泥渣吸入 和原水充分混合,从而加强水中固体颗粒间的接触和吸咐作用,形成良好的 絮凝,加速沉淀速度,使水得到澄清。澄清池一般分为进水区、混合室、第 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区等区,现今市面上分离区多采用平流式沉淀, 这不仅影响工作状况,而且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工作状况良 好、生产效率高、节约用药量的一种新型的水力循环澄清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 进水区、混合室、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区,其在分离区的下部设 有逆流斜沉降管。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增加了沉降面积的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 的过程,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约用药用量等优点, 经实践测得数据表明,生产效率可提高30%,用药量可减少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进水区l、混合室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分离区5,分离区5的下部设有逆流斜沉 降管6。工作时废水经水泵加压后,由澄清池底部的进水区l进入池内,在进水区l同时 加入化学药液,废水经喷嘴ll喷出来,喷嘴11的上面为混合室2、喉管21和第 一反应室3,喷嘴11和混合室2组成一个水射器,利用喷嘴ll形成的高速水流 将澄清池内含有大量矾花的水吸进混合室2进而与经喷嘴U喷出来的水混合, 经第一反应室3的喇叭口31溢流出来进入第二反应室4,第二反应室4出来的水 进入分离区5,经过带有逆流斜沉降管6的分离区5后,澄清水利用集水槽回收, 絮凝物堆积在下部形成污泥浓缩后排放。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的,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 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化,这 些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因此这样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进水区(1)、混合室(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分离区(5),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区(5)的下部设有逆流斜沉降管(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进水区、混合室、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区,其在分离区的下部设有逆流斜沉降管。本技术增加了沉降面积的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的过程,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约用药用量等优点,经实践测得数据表明,生产效率可提高30%,用药量可减少10%。文档编号B01D21/00GK201271524SQ20082020040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黎景均 申请人:东莞金洲纸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包括进水区(1)、混合室(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分离区(5),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区(5)的下部设有逆流斜沉降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景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洲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