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650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将细辛、甘遂、玄胡索按相应的比例取样,置于中火中烘炒至深黄色,室温下冷却,再将相应量的白芥子于中火中炒至淡黄,冷却后与细辛、甘遂、玄胡索混合均匀,研磨呈粉末备用;用生姜汁调制上述药粉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即成;所述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重量比为:2∶1~6∶1~6∶1~6。该敷贴用药少,敷贴时间短,药效明显,在三伏天天气炎热时候,短时间敷贴一般1~2小时,给患者带来极大地方便,解决了现有敷贴夏天长时间贴用,对皮肤的影响;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遵循祖国医学“内病外治,殊途同归”及“外治能补内治之不及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冬病夏治”等治疗原则,有越来越多的中医外治疗法应用于本病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中药穴位敷贴,但每次敷贴时间较长,短者4~6小时,长者24小时,如左氏采用白芥子、生甘遂、细辛、桂枝等药物敷贴24小时治疗哮喘,而三伏天天气炎热,敷贴时间过长给患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敷贴时间短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它原料包括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重量比为2∶1~6∶1~6∶1~6,它还包括溶剂载体生姜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制备方法,将细辛、甘遂、玄胡索按相应的比例取样,置于中火中烘炒至深黄色,室温下冷却,再将相应量的白芥子于中火中炒至淡黄,冷却后与细辛、甘遂、玄胡索混合均匀,研磨呈粉末备用;用生姜汁调制上述药粉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即成;所述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重量比为2∶1~6∶1~6∶1~6。所述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的重量比是其比值范围内的任意比;所述生姜汁是生姜原汁或生姜原汁水稀释液。所述生姜原汁水稀释液的体积比为生姜原汁∶水=1∶10~30。所述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原料总和与生姜汁的重量体积比例为100∶20~150,重量体积单位为克∶毫升。该敷贴用药少,敷贴时间短,药效明显,在三伏天天气炎热时候,短时间敷贴一般1~2小时,给患者带来极大地方便,解决了现有敷贴夏天长时间贴用,对皮肤的影响;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控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处方细辛4克、甘遂2克、玄胡索2克和白芥子2克,生姜扎汁,按1∶10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将细辛、甘遂、玄胡索按相应的比例取样,置于中火中烘炒至深黄色,室温下冷却,再将相应量的白芥子于中火中炒至淡黄,冷却后与细辛、甘遂、玄胡索混合均匀,研磨呈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5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2处方细辛4克、甘遂3克、玄胡索4克和白芥子2克,生姜扎汁,按1∶15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8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3处方细辛4克、甘遂4克、玄胡索3克和白芥子4克,生姜扎汁,按1∶15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0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4处方细辛4克、甘遂6克、玄胡索2克和白芥子5克,生姜扎汁,按1∶20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0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5 处方细辛4克、甘遂6克、玄胡索6克和白芥子6克,生姜扎汁,按1∶25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5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6处方细辛4克、甘遂5克、玄胡索6克和白芥子3克,生姜扎汁,按1∶30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5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7处方细辛4克、甘遂8克、玄胡索7克和白芥子10克,生姜扎汁,按1∶18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8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8处方细辛4克、甘遂12克、玄胡索2克和白芥子8克,生姜扎汁,按1∶28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0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9处方细辛4克、甘遂12克、玄胡索12克和白芥子12克,生姜扎汁,按1∶27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2毫升与1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实施例10处方细辛50克、甘遂100克、玄胡索100克和白芥子100克,生姜扎汁,按1∶14体积份加蒸馏水混合备用。制备按上述方法制备药粉末备用;取生姜汁水150毫升与350克的药粉混合调制至糊状,将糊状物均匀置于贴片上,直径1~2cm即成。於每年三伏天即头伏、二伏、三伏时将药物敷贴于定喘(双)、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膻中、天突等穴位,(每穴敷贴药物直径若1~2cm),每次敷贴1~2小时后取下(当患者有火热感时取下)。对上述进行检验动物选择雄性SD大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4~8周龄体重200克左右,室温20~22℃饲养。光线12小时自由交替,自由进食,饮水。相对湿度45%。药物本专利技术敷贴;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动物模型按文献方法制备实验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液1ml(卵蛋白100mg,灭活百日咳疫苗5×109,氢氧化铝100mg),2周后(第15天)采用CM-1超声雾化治疗仪喷雾1%卵蛋白,使动物吸入20min左右至出现喘促、咳嗽,甚至跌倒等呼吸道痉挛梗阻症状,提示造模成功。正常组注射及雾化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动物分组随机分为七组正常组、模型组、本专利技术敷贴潜伏期组、电针潜伏期组、本专利技术敷贴发作期组、电针发作期组、西药组。治疗方法潜伏期本专利技术敷贴组、潜伏期电针组诱发后(即实验第16天)开始连续治疗3天,再次诱发即实验第19天诱发,然后(实验第20天)又连续治疗3天,依此类推共治疗15天。本专利技术敷贴操作参照华兴邦制订的《实验动物穴位图谱》选取双侧定喘、肺俞、肾俞穴,剪去其相应部位的毛发,令其皮肤暴露,将直径1~2cm大小本专利技术敷贴药物放置白色胶布上贴于相应穴位,每日1次,每次2小时左右,即至皮肤潮红后除去药物。潜伏期电针组取穴与潜伏期本专利技术敷贴组相同,用0.5寸的毫针针刺,接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100次/min,治疗30min,每天1次。发作期本专利技术敷贴组、发作期电针组诱发后立即进行治疗,取穴、治疗方法分别与潜伏期本专利技术敷贴组、潜伏期电针组相同。西药组采用必可酮雾化剂喷雾,与其他组同步治疗。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实验结果如下表 1、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及其分类的影响各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计数及分类(x±s) 注与正常组相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P<0.05,△△P<0.01;与本专利技术敷贴潜伏期组比较#P<0.05。2、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的影响表血清IgE含量(x±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本专利技术敷贴潜伏期组比较▲P<0.05,▲▲P<0.01;3、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IL-6的影响表肺组织中IL-6含量(x±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它原料包括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重量比为:2∶1~6∶1~6∶1~6,它还包括溶剂载体生姜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它原料包括细辛、甘遂、玄胡索和白芥子,重量比为2∶1~6∶1~6∶1~6,它还包括溶剂载体生姜汁。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姜汁是生姜原汁或生姜原汁水稀释液。3.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其特征在于生姜原汁水稀释液的体积比为生姜原汁∶水=1∶10~30。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其特征在于四种原料总和与生姜汁的重量体积比例为100∶20~150,重量体积单位为克毫升。5.一种防治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制备方法,将细辛、甘遂、玄胡索按相应的比例取样,置于中火中烘炒至深黄色,室温下冷却,再将相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莎涂乾朱书秀艾永循伍天爱王芳朱青艳王艺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