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2848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装置,涉及光学装置领域,为使利用所述背光模组装置开发背光模组时,能够方便地改变背光模组的匀光距离,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而设计。所述背光模组装置,包括边框,在所述边框上设有一组滑动孔,在所述一组滑动孔中滑动地穿设有一组滑杆,在所述各滑动孔中设有一组固定所述滑杆和边框的定位卡,正对所述边框设有通用背板,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与所述一组滑动孔正对的一组固定孔,所述一组滑杆还穿设在所述一组固定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开发背光模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开发背光模组的背光模组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是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 部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就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分布 均匀、亮度充足的光源,以使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所述背光模组由一 系列组件组装而成,其组件主要包括背板、边框、反射板、扩散板等,其中 的反射板、扩散板等被称为光学膜片。随着背光模组开发的深入,对于各种型号背光模组光学结构的合理性验证 曰益重要,如图1所示,目前对各种型号背光模组光学结构验证需要经过如下 步骤软件建模、光学软件模拟、制作物理样机、对物体样机进行验证。其中,所述背光模组的型号确定后,首先要对该型号的背光模组进行软件 建模,并在软件模型中确定所述背光模组各个组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等参数, 然后将该软件模型导入光学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计算出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 性、出光光强等指标,将这些指标与设计期望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情况确 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匀光距离、光源间距、光学膜片材料等要素是否合理,如果 不合理,则需要对背光模组的软件模型作出相应的调整。光学模拟完成后,再手板制作物理样机,其中主要制作的背光模组组件有 背板、边框,制作完成后,将背板与边框组合在一起,并在边框中安装各光学 膜片,从而将这些组件组装成一个背光模组的物理样机,然后对该背光模组物 理样机通电并进行各个指标的测试,如亮度、均匀性、色度等指标。上述亮度、均勻性、色度等指标与所釆用的光学膜片、光源间距及勻光距 离有关,其中匀光距离是指光源与光学膜片之间的距离,如果匀光距离合适, 则从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液晶显示面板上即可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且所述匀 光距离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和边框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要改变匀光距离, 则要对所述背板和边框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但是当背光模组物理样机制造完成以后,所述背板和边框的位置关系就确 定了,无法轻易改变,如果要改变,则必须再次手板制作物理样机。而每次手 板制作物理样机耗费的时间都比较长,而且耗费资金比较多,从而导致产品的 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装置,利用所述背 光模组装置开发背光模组时,能够方便地改变背光模组的匀光距离,开发周期 短、成本低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装置,包括边框,在所述边框上设有一组滑动孔,在所述一 组滑动孔中滑动地穿设有一组滑杆,在所述各滑动孔中还设有一组固定所述滑 杆和边框的定位卡,正对所述边框设有通用背板,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与所 述一组滑动孔正对的一组固定孔,所述一组滑杆还穿i殳在所述一组固定孔中。为提高所述通用背板的通用性,在所述通用背板中设有至少两组固定孔。并且,所述各组固定孔具有一个公用的固定孔。其中,所述各组固定孔为螺紋孔,在所述各滑杆的穿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 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紋孔相配合的螺紋。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至少两组卡孔,所述光源能够卡设在所述至少两组卡孔中的一组卡孔中。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反射板。为验证聚光板的聚光效果,在所述边框的边缘处均铰接有聚光板。 在所述聚光板上还设有反射材料层。 为提高精确度,在所述滑杆上设有长度刻度线。 而且,在所述定位卡中设有对齐所述长度刻度线的对准标尺。 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装置,包括有边框,在所述边框上设有一组滑 动孔,在该组滑动孔中滑动地穿设有一组滑杆,即所述边框通过其上的滑动孔 可沿所述滑杆滑动,在所述各滑动孔中还设有一组固定所述滑杆和边框的定位 卡,因此当所述边框沿所述滑杆滑动到适当位置时,可通过所述定位卡将所述 滑杆和边框固定,从而避免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正对所述边框设有通用背板, 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与所述一组滑动孔正对的一组固定孔,所述一组滑杆还 穿设在所述一组固定孔中,这样通过一组滑杆将所述边框和通用背板连接起来, 而且通过沿所述滑杆滑动还可以调节所述边框和通用背板之间的距离,这就可 以调节匀光距离,因此通过该背光模组装置能够方便地改变背光模组的匀光距 离,开发周期短、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开发背光模组时的顺序流程图; 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定位卡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通用背板的结构示意图5为在图2所示背光模组装置实施例中增设聚光板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技术背光模组装置实施例中标尺和长度刻度线配合使用的示意图7为利用本技术背光模组装置实施例开发背光模组的过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装置,利用所述背光模组装置开发背光 模组时,能够方便地改变背光模组的匀光距离,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背光模组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 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装置包括边框1,在边框1上设有一组滑动孔,位于边 框1左下角的滑动孔标记为21,按顺时针依次将滑动孔标记为22、 23和24, 在该组滑动孔中滑动地穿设有一组滑杆,与该组滑动孔相对应,将穿设在滑动 孔21中的滑杆标记为31,依此类推,其余滑杆依次标记为32、 33和34,在滑 动孔n中设有能够固定滑杆和边框的定位卡41,同理,在滑动孔22、 23和24 中也分别设有固定卡(未图示),正对边框1设有通用背板5,在通用背板5上 设有一组与边框1上的一组滑动卡正对的固定孔,位于通用背板5左下角的固 定孔标记为51,与上述情况类似,按顺时针依次将固定孔标记为52、 53和54, 所述各滑杆还分别对应地穿设在所述各固定孔中。其中,由于所述各滑杆分别滑动地穿设在边框1上的各滑动孔中,因此通 过所述各滑动孔,边框1可以沿着所述滑杆滑动,当边框l滑动到预先设定的 位置时,各滑动孔中的定位卡将边框1和所述滑杆相固定,以避免两者之间的 相对移动,完成边框l的固定后,即可在通用背板5上设置光源,在边框1中 承载光学膜片和液晶显示面板,然后对由该背光模组装置组成的背光模组进行 各项指标的测试,其中,如果测试结果不达标,需要改变背光模组装置的匀光 距离时,可以松开所述定位卡,然后对边框1和通用背板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将边框1调整到另一个位置后,再重新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上述过程可 以反复进行,直至所述匀光距离合适为止,最后记录该边框1和通用背板5之 间的距离值备用。由于在该背光模组装置中,可以方便地改变所述边框1和通用背板5之间的距离,因此,利用所述背光模组装置开发背光模组时,能够方便地确定合适 的背光模组匀光距离,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其中,本实施例的边框1由四个棱边拼接而成。由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液晶 显示面板是设置在边框1的卡槽中的,有些光学膜片如扩散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硬度较高,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在装入一体型的边框中或^v—体型的边框 中取出时难度较大,而将边框1制成拼装形式则有利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液晶显 示面板的装入和耳又出。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也可以由两个呈"7"字状的直角型棱边4并-接而成,或者由一个呈"["状的棱边和一个直 线型棱边拼装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在所述边框上设有一组滑动孔,在所述一组滑动孔中滑动地穿设有一组滑杆,在所述各滑动孔中设有一组固定所述滑杆和边框的定位卡,正对所述边框设有通用背板,在所述通用背板上设有与所述一组滑动孔正对的一组固定孔,所述一组滑杆还穿设在所述一组固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勃谭树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