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具有用于脉宽调制控制的可调开口的制冷系统的吸入调节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82015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制冷系统中的吸入调节阀提供了一种脉宽调制控制器。通过吸入调节阀保持有意的小“泄漏”路径,以确保当脉宽调制控制器已经使吸入调节阀运动到闭合位置上时,压缩机外壳内部的压力不会减小到安全可靠性阈值以下,但是同时不会超过某个值,超过该值将使制冷系统效率低下地运行。不断地调节这个最小“泄漏”路径的大小,以确保压缩机外壳内部的最优压力得到保持,而不管蒸发器压力和其它运行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具有用于脉宽调制控制的可调开口的制冷系统的吸入调节阀
技术介绍
本申请涉及制冷系统,其中吸入调节阀(或者在闭合位置上具有小 的受控开口的其它类型的阀)设有脉宽调制控制器,以调节制冷系统容 量。保持吸入调节阀的最小开口大小,以确保位于吸入调节阀下游的 压缩机外壳内部的吸入压力不会降低到特定值以下。然而,这个最小 开口大小是响应于系统运行的条件来调节的,以确保压缩机内的吸入 压力接近容许的最小值,且不会不合需要地太高。制冷系统是已知的,且其用于调节二次流体。作为一个实例,空 气调节系统使输送到气候控制的环境中的空气冷却和干燥。制冷系统 大体包括压缩制冷剂且通过排放管线将该制冷剂输送到第 一 热交换 器的压缩机。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通过膨胀装置,然后通过第二热 交换器。制冷剂然后返回压缩机。在各种条件下,制冷系统可提供超额的容量来冷却或加热供应到 气候控制的环境的二次流体。已知有用于降低制冷系统的容量的许多 方法。降低容量的 一种已知方法是提供用于位于压缩机上游的吸入阀 的脉宽调制控制器,以控制从第二热交换器运动到压缩机的制冷剂的 量。在用于吸入阀的脉宽调制控制器中,阀迅速地循环(打开和闭合), 以限制流向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量。这又限制了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 量和贯穿制冷系统而循环的制冷剂流,从而导致制冷系统的容量降 低,且提供更高效的运行。关于这种操作的 一 个挑战是压缩机外壳内的压力不应被降低到 由压缩机可靠性考虑所限定的特定限值以下。作为一个粗略的准则,需要将压缩机外壳内的压力保持在至少lpsia(磅/平方英寸(绝对压力》。然而,当吸入调节阀在脉宽调制控制器循环期间完全闭合时, 有时,压缩机外壳内的压力可减小到这个特定的最小压力以下。在这 种情况下,在用于压缩机马达的末端处可能会出现火花,这可导致末 端损害。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晕放电"效应,而且这是不合需要的。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需要为吸入阀提供最小"泄漏" 开口,否则在脉宽调制循环期间吸入阀将闭合,以防止压缩机吸气进 入深真空区。同样,在另一种方法中,过去已经提出了脉宽调制阀周 围的、包含小内径毛细管或小孔口的分支旁路管线,以通过提供备选 的小"泄漏"路径以便于制冷剂流入压縮机中,来防止压缩机吸气进 入深真空中。虽然现有技术确实提供了对容量的较好控制,但是"泄 漏,,开口通常大小设置成确保了压縮外壳中的吸入压力在所有运行条 件都超过特定的最小压力。然而,当吸入阀在闭合位置上时,取决于开口的上游的压力,对 于大小不变的开口,压缩机外壳内部的下游压力变化相当大。蒸发器 压力取决于制冷系统的运行条件可改变至少一个数量级。因此,在现 有技术中,在蒸发器处的高压运行条件下,压缩机内部的吸入压力也 将大大高于可认为是对最小压力而言合乎需要的、以便避免"电晕》文 电"效应的压力。使吸入压力大大超过这个阔值是不合需要的,因为 这降低了在脉宽被调制的模式下运行的制冷系统的效率。因此,现有 才支术不能将压缩才几内部的吸入压力有效地控制成在所有运4亍条件下 都刚好超过可接受的阈值而同时避免"电晕力文电"。专利技术概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吸入调节阀的控制使用脉宽 调制控制器来操作吸入调节阀,以降低制冷系统容量。当阀在闭合位 置上时,控制器取决于制冷系统运行条件来改变阀中的最小开口或 "泄漏"开口的大小。在一个/>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制冷系统运行条 件将是吸入调节阀的上游的压力。这个压力通常与蒸发器内部的压力相关联,且非常近似于蒸发器内部的压力。蒸发器压力可由传感器其 中之一测量,并且登记的值与吸入调节阀的期望最小开口有关,以实 现压縮机外壳内的最小期望压力。已知的是,阀的开口越小,通过该 阀的压降越大,因此,对于相同的上游蒸发器压力,可通过改变这个 开口的大小来控制下游压缩机吸入压力。这样,就消除了现有技术的这个问题在吸入调节阀处于闭合位置上的时段期间,在4交高的蒸发器压力条件下,使吸入压力远远超过压缩机外壳内的最小阔值压力。 根据以下说明和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在 其之后是简要说明。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的一个示意图。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脉宽调制控制器的操作。 图3A和图3B显示了现有技术系统的问题。 图4是阐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图表。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中说明了制冷系统20。制冷系统20结合了压缩制冷剂且将 制冷剂向下游输送到冷凝器24的压缩机22。来自冷凝器24的制冷剂 通过膨胀装置26,然后到达蒸发器28。来自蒸发器28的制冷剂通过 吸入调节阀30,且回到压缩机22。已知的是,用于吸入调节阀30的 控制器34可提供脉宽调制控制,以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迅速 地改变通过阀30的开口的大小,以便限制从蒸发器28通到压缩机22 的制冷剂的量。这样,可实现在制冷系统20部分负载运行期间降低 容量。如图2所示,制冷系统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最大值(完全打开吸 入调节阀)和最小值(闭合为具有最小开口的吸入调节阀)之间循环,从 而使得平均容量小于没有脉宽调制控制的满载容量。图3A和图3B阐明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上所述,通常穿过吸入 调节阀而保持某"泄漏"路径,以确保相对小量的制冷剂确实到达压 缩机22,且从而在压缩机外壳52内保持最小吸入压力。如以上所阐 明,用于压縮机泵单元51的马达50 4妄收在压缩机外壳52内。如果 压缩机外壳52内的压力变得过低,则可能出现不合需要的"电暈放 电,,效应。出于这个原因,通常提供制冷剂"泄漏"路径来防止压缩 机进入深真空区。然而,这个最小"泄漏"路径的大小通常设计成以 便确保压力在所有运行条件下都将永远不会降到特定的最小压力(例 如,lpsia)以下。例如,如图3B所示,如果最小期望上游压力P上游等 于30psia,则最小开口的大小设计成使得吸入调节阀闭合位置处的下 游压力P下游为lpsia。然而,在100psia的P上游压力值下,对于吸入调 节阀30的相同量的开口,如图3A所示,P下游为大约6psia,但对于最 高效的运行而言,将需要在吸入调节阀的下游同样具有lpsia的压力。图4显示了当阀在闭合位置上时对于通过脉宽调制阀的三个不同 最小开口大小(例如,开口 Al、开口 A2和开口 A3)的吸入调节阀下游 压力(P下游)一吸入调节阀上游压力(P上游)的图表。开口越大,对于相同 的P上游压力的P,压力就越大。如图4所表明,Al是最大的最小开 口大小,A3是最小的最小开口大小,且A2最小开口大小介于Al和 A3开口大小之间。如可从图4中看出,当阀具有最大的最小开口大 小Al时,当上游压力P上游等于30psia时,下游压力P下游等于lpsia。 另外,对于相同的开口A1,当P上游等于100psia时,P下游等于6psia。 然而,合乎需要的是具有lpsia的下游压力P下游,而不管上游压力P上 游。通过具有可调的最小吸入调节阀开口 ,即当P上游压力等于30psia 时,最小吸入调节阀开口必须在Al处,并且当P上游压力等于100psia 时,最小吸入调节阀开口必须在A3处,可实现lpsia的该Pf游压力。如可从图1理解,压力传感器32可布置在吸入调节阀30的上游, 以测量上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输送到第一热交换器,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通过膨胀装置并到达第二热交换器,制冷剂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吸入阀并回到所述压缩机;以及 用于所述吸入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操作以使 所述吸入阀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迅速地循环,以调节所述制冷系统的容量,并且所述吸入阀在所述闭合位置上保持最小开口面积,所述控制器选择所述最小开口面积,以确保当所述控制器已经使所述吸入阀运动到其闭合位置上时,用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壳内的压力接近最小预定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利夫森MF塔拉斯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