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0189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同步并快速地提升所有模板的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该模架体系设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结构墙体的顶部,该模架体系包括设置在低位三个至五个支撑于所述建筑的墙体并支撑所述钢平台的支撑分系统、由若干桁架固定连接形成的整体大钢平台、挂设于钢平台并可沿导轨梁滑动及自身可相对折弯的挂架分系统、挂设于钢平台并可沿导轨梁滑动的分拆组合大钢模板分系统、设置于支撑分系统中推动钢平台和挂架分系统以及模板分系统同步上升并调节钢平台平衡的动力及控制分系统,该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还可以根据建筑墙体结构沿竖向变化对模板以及挂架进行自由调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顶升模架体系,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整 体顶升模架体系。
技术介绍
在国内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领域,提模施工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模板施工系 统提升的方式。其中一种提模方式是在结构墙体内埋设型钢柱,利用该钢柱 作为提升机的支架,提动整个平台整体提升,考虑到提升重量的限制, 一般钢模板是等钢平台提升完成后,再采用葫,将钢模板逐块提升;另一种方式 是在新浇混凝土墙顶上放置门字形支撑架,利用门字形支撑架做支撑提升钢 平台,模板仍然是钢平台提升完成后利用葫,逐块提升;再有一种是利用对 拉螺栓将支撑型钢柱拉结在已浇筑混凝土的墙体两侧,多道对拉螺栓沿竖向 设置,由于多道螺栓同步受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每个支撑点位承载力比较小, 因此整个系统的荷载需设置多点来承受。目前上述三种提模方式都是先提升 钢支架平台,然后采用葫芦将模板逐块提升,从而导致施工工期消耗大且现 场劳动强度较大,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墙体变截面的位置对 模板和吊架进行调整非常困难。传统提升系统中的主架平台是由钢梁连接形成的网状平台,需要耗费很多 钢材,而且重量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设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结构墙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低位的三至五个支撑于所述建筑的墙体并支撑整个模架体系的支撑分系统,由所述支撑分系统支撑并设置于所述高层建筑的顶部的钢平台,挂设于所述钢平台的挂架分系统,挂设于所述钢平台的模板分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分系统中推动所述钢平台、所述挂架分系统以及所述模板分系统同步上升并调节所述钢平台平衡的动力及控制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浩文季万年顾国荣杨玮向小英苏广洪袁爱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