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式逆变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141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简易式逆变电路。包括有振荡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2)、频率变换电路(3)、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保护控制电路(5),其中振荡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功率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变换电路(3)及保护控制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频率变换电路(3)及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分别与保护控制电路(5)连接,且频率变换电路(3)与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半桥式振荡,产生高频,再经电流放大,以推挽方式驱动升压变压器,升压再整流,再经变频,提供给用电器使用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元件数量少,电路实现简单可靠,成本低,体积小,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逆变电源,属于逆变器
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所用到的逆变电源采用的大多采用工频(50/60HZ)的频率做为DC/AC转换 再用工频变压器升压,供用电器使用。但是这种方案的电源会产生很大的体积和不小的重 量,非常不便携带。同时在成本上也比较昂贵。而且要用到逆变电源的地方大多数是不方 便电网供电的环境。需要随时携带,如果体积和重量太,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元件数量少,电路实现简单可靠 的简易式逆变电路。本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体积小,携带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简易式逆变电路,包括有振荡电路、功率 放大电路、频率变换电路、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保护控制电路,其中振荡电路的信号 输出端与功率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变换电路及 保护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频率变换电路及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分别与保护控 制电路连接,且频率变换电路与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连接。上述振荡电路由供电部分电阻R19,晶体二极管D6,电解电容EC5,启动部分电阻 R14,开关二极管D11,电解电容C5,晶体三极管Q11,振荡部分晶体三极管Q7、Q8,电阻R17、 R18、R22、R16,振荡变压器Tl组成,蓄电池提供的12V压经过电阻R19、晶体二极管D6,给晶 体三极管Q11、电阻R14、R15、电容C15形成一个半桥式振荡电路的启动电流,再由晶体三极 管Q7、晶体三极管Q8、振荡变压器Tl、电阻R17,R18、R16,R12、电容C4组成的半桥式振荡 电路振荡之后得到一个方波。上述功率放大电路由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9、电阻R30和场效应管Q9、Q10, 升压变压器T2,整流二极管D7、D8、D9、D10,电解电容EC4组成,经过振荡变压器Tl绕组L4、 L5感应到两组相位相反幅度相同的正弦波再经过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9、电阻R30驱 动电流放大部分的场效应管Q9、Q10,推动输出升压变压器T2初级绕组,次级绕组感应到 交流电,经整流二极管D7,D8,D9,DlO整流再经电解电容EC4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压。上述功率放大电路中升压变压器T2的初、次级绕组比为1 :30,次级绕组感应到一 个电压幅度升高30倍的60-100KHZ交流电,经整流二极管D7,D8,D9,DlO整流再经电解电 容EC4滤波得到一个250V-340V的高压直流电压。上述频率变换电路包括有晶体三极管01、02、03、06及由电阻1 1、1 2、1 6、1 7、R8、 RlURlO组成的桥式输出电路,上述功率放大电路(2)整流滤波得到一个250V-340V的高压 直流电压再经晶体三极管Ql、Q2、Q3、Q6,电阻Rl、R2、R6、R7、R8、RlU RlO组成的桥式输 出电路输出50或60HZ的方波交流电。上述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由单片机芯片MCU1,光耦Ul、U2,电阻R28、R26、R13、R25、R31、R27、R3、R4、R5、R6,发光二极管 LED1、LED2、LED3 和瓷片电容 CC2、CCl、C3、 C2、C12联接而成,桥式输出50或60HZ的方波信号是由芯片MCUl产生,通过15,16脚再经 电阻R3,R4经光耦U1,U2隔离后提供给频率变换电路(3)中三极管Q3、Q6的基极电阻R7、 Rll的PUP和PDOWN网络上;由芯片MCUl的18、2、3脚二极管与发光管LED1、LED2、LED3的 负极联接,单片机芯片MCUl的18、2、3脚输出低电平来点亮发光显示输出的频率;单片机芯 片MCUl还连接有输入开机和选择输出的频率的按键Kl。上述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中还设置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为与单片机芯片 MCUl的1脚连接的蜂鸣器BUZ,单片机芯片MCUl的7脚为故障信号的检测端口,当此脚出 现低电平时,则表示出现故障,同时单片机芯片MCUl的1脚输出报警信号经蜂鸣器BUZ发曰O上述保护控制电路由过流检测电阻R28、R10,电阻R23、R24,三极管Q12、Q13、Q14 、Q4、Q5联接而成,当功率放大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过流检测电阻似8上的电压增大,当超 过设定电压时,三极管Q12、Q13导通,并把振荡电路中三极管Q8的基极电压拉低,迫使振荡 电路停此振荡;三极管Q12导通时Q14也导通,使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中的单片机芯片 MCUl的7脚为低电平,则进入保护;当输出端CNl的电流过大时,过流检测电阻RlO上的电 压增大,当超过设定电压时,三极管Q4、Q5导通,并把频率变换电路中的三极管Q3、Q6截止。上述设定电压为0. 7V。本技术采用半桥式振荡,产生高频,再经电流放大,以推挽方式驱动升压变压 器,升压再整流,再经变频,提供给用电器使用的结构。本技术中的振荡部分是独立的 半桥式振荡,并有独立的启振电路,在宽范围的电压(6-24V)下都能正常启振,并振荡出来 的波形非常稳定并且不会受后级电路负载的影响,振荡出的高频波形由变压器耦合到后 级。前后级完全做到隔离,保证了电路的稳定性。变压器耦合过来的两组信号波形的频率 和幅度相同但相位相反,再利用此信号波形驱动两组场效应管进行电流放大再推动升压变 压器输出,场效应管与升压变压器组成推挽式的输出。从而提高升压部分的工作效率。升 高的高频电压再经整流、滤波,再变频后给用电器用。此外,本技术为了防止负荷过重 而损坏器件,并设置了多重保护电路。当负荷过重时通过流检测电阻,将过流的信息反馈 到控制部分和振荡部分,停止振荡和输出。当负荷降底后重新上电才能恢复工作。本实用 新型简易式逆变电路,与同类电路相比具有元件数量少,电路实现简单可靠,是一种设计巧 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简易式逆变电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振荡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2、频率变换 电路3、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保护控制电路5,其中振荡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功率 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变换电路3及保护控制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频率变换电路3及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分别与保护控 制电路5连接,且频率变换电路3与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连接。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上述振荡电路1由供电部分 电阻R19,晶体二极管D6,电解电容EC5,启动部分电阻R14,开关二极管D11,电解电容C5, 晶体三极管Ql 1,振荡部分晶体三极管Q7、Q8,电阻Rl7、R18、R22、R16,振荡变压器T1组成, 蓄电池提供的12V压经过电阻R19、晶体二极管D6,给晶体三极管Q11、电阻R14、R15、电容 C15形成一个半桥式振荡电路的启动电流,再由晶体三极管Q7、晶体三极管Q8、振荡变压器 Tl、电阻R17,R18、R16,R12、电容C4组成的半桥式振荡电路振荡之后得到一个60-100KHZ 接近的方波。上述功率放大电路2由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9、电阻R30和场效应管Q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式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振荡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2)、频率变换电路(3)、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保护控制电路(5),其中振荡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功率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与频率变换电路(3)及保护控制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频率变换电路(3)及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分别与保护控制电路(5)连接,且频率变换电路(3)与控制显示及保护锁定电路(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军金洪波伍秉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瑞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