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6748 阅读:4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它是由阻沙网和栅栏构成。阻沙网高1~1.5m,孔隙度为35%~40%,阻沙栅栏间距为25m,阻沙网固定于间距为3.0m立柱上。立柱采用直径为8-10cm的圆木,埋深50-10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试验和野外实测表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高1~1.5m阻沙网,阻沙网孔隙度为35%~40%,使阻沙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其对于遏制沙害、改善海岸军民生活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和进一步增强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海岸防护林带主要建立在不受潮汐、海浪影响的区域,而受 潮汐、海浪影响的宽阔沙质滩涂遭受风沙灾害由来已久。海岸风沙流活动的 危害是由向海浪、海流和风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即在涨潮时,大量的沙物质 在潮汐和波浪的作用下,涌向并堆积在潮间带;退潮以后,堆积在潮间带的 沙物质经太阳照晒和风干后,再在海岸风力的作用下形成风沙流,以舌状和 片状积沙的形式不断向陆域延伸,其对国防设施、沿海建筑物等构成直接威 胁。每次涨潮、落潮都会产生新的积沙而产生新的风沙危害,年年岁岁,周 而复始。简单的说,就是风力搬运海滩沙,并以风沙流的形式产生风沙危害, 海水又不断的补充沙源。所以,海岸风沙危害较内陆沙漠地区更为复杂和严 重。因此,对海岸风沙危害性质及其防治措施的试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 论价值,而且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加强海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海岸风沙危害防治研究在国内尚处空白的状态,对海岸风沙防治进 行了专题研究,并通过对重点地区水文、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资料数 据搜集整理,结合实地发生器的风沙灾害情况,详细分析沿海地貌、风沙危 害特征和机理,借鉴我国沙漠风沙防治成果和经验,提供一种多功能阻沙防 风栅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是由阻沙网和立柱构成。阻沙网高l 1.5m, 孔隙度为3 5% 40% ,阻沙网固定于间距为3.0m立柱上,立柱直径为8-10cm 的园木,埋深50-10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 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本技术的优点是1、试验和野外实测表明单位时间内栅栏的阻沙量最大值出现在孔隙度 为40%左右,栅栏阻沙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试验发现当孔隙度为30%时, 通过栅栏形成的涡旋将会消失,在没有栅栏的情况下,气流沿沙丘迎风坡加 速,在沙丘顶部分离。当设置不同孔隙度的栅栏时,气流在栅栏顶部分离。 分离较低的剪切气流直接作用于沙丘顶部和在栅栏后沿着沙丘迎风坡形成涡 旋。越过栅栏形成回流与透过栅栏的层流相互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紊动气流。 在栅栏后形成一个以栅栏、沙床面、沙丘迎风坡和上部分离剪切层为边界的 呈不规则四边形的紊流回旋区。由此可见,栅栏孔隙度不仅直接影响沙粒的 穿越能力,而且还改变栅栏前后气流的紊动特性,最终对其防护效益产生至 关重要的影响。2、阻沙栅栏的间距、高度以及沙面蚀积形态共同作用决定其有效稳定 防护效益的形成。栅栏的高度如果过低,易被沙埋,起不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如果高度过高,不但易被风吹倒,而且防护成本也会增加。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是由阻沙网1和立柱2构成。 阻沙网1为尼龙网。阻沙栅栏距流沙区50m处,设置3道长200m、高lm阻 沙网,阻沙网孔隙度为40%,阻沙栅栏间距为25m,,阻沙网固定于间距为 3.0m立柱2上,立柱2直径为10cm的园木,埋深7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 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当尼龙网孔隙度为35%时,平均净阻沙率为52.81%,孔隙度为40%时, 平均净阻沙率为55.42%;当孔隙度为65%时,平均净阻沙率降至47.64%。 试验说明在网高一定的情况下,阻沙效益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度为35%时,网前平均输沙率为1.84g cm—2.min1,当孔隙度为 40%时,网前平均输沙率为1.47g cm'.min—1当孔隙度为65%时,网前平均 输沙率为1.20g*cm—2.min—';试验说明网前平均输沙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平均输沙率在减少,当孔隙度为35%时,网后平均输沙率为0.24g cm—2. min—',当孔隙度为 40°/。时,网后平均输沙率为0.15g cirT2.min—1当孔隙度为65%时,网后平均 输沙率为0.46g'cm—2.min';试验说明孔隙度为40%左右,栅栏阻沙效果达 到最佳状态。在不同风速下,尼龙网前积沙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在减少,而网后积沙量 随高度的增加一直在增加。高度为lm阻沙网,网前最大积沙量位于距沙床 面0 2cm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是由阻沙网(1)和立柱(2)构成,其特征是阻沙网高1~1.5m,孔隙度为35%~40%,阻沙网(1)固定于间距为3.0m立柱(2)上,立柱(2)直径为8-10cm的园木,埋深50-10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它是由阻沙网和栅栏构成。阻沙网高1~1.5m,孔隙度为35%~40%,阻沙栅栏间距为25m,阻沙网固定于间距为3.0m立柱上。立柱采用直径为8-10cm的圆木,埋深50-10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试验和野外实测表明本技术设置的高1~1.5m阻沙网,阻沙网孔隙度为35%~40%,使阻沙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其对于遏制沙害、改善海岸军民生活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和进一步增强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档编号E04H17/00GK201306042SQ20082017971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倪成君, 屈建军, 方华东, 李贺青, 贾挺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军港机场营房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阻沙防风栅栏,是由阻沙网(1)和立柱(2)构成,其特征是阻沙网高1~1.5m,孔隙度为35%~40%,阻沙网(1)固定于间距为3.0m立柱(2)上,立柱(2)直径为8-10cm的园木,埋深50-100cm,其上下端和对角线均采用尼龙绳连接,构成固定阻沙栅栏框架,并在两侧45度角用尼龙绳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成君方华东屈建军贾挺平李贺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军港机场营房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