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77631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电源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位置检知器连接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则连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连接控制核心芯片,位置检知器检知机械位置后传递至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再传递至讯号转换回路单元将讯号进行转换,转换后的讯号传递至控制核心芯片,控制核心芯片内设有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以进行机械控制功能设定,使其连接线路共享且减少干扰的产生,并可使控制核心芯片内的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系统共享控制单元,以节省设置所需的空间,达到系统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属于应用于机械结构控制 装置的

技术介绍
目前习知的机械结构控制装置如图4至图6所示,其机械结构控制装置的可程式控制器 30由控制核心芯片31及电源控制系统32构成,控制核心芯片31连接设有输入控制回路单 元310、输出控制回路单元311及扩充模块接口312,以上述结构读取数据或控制机械结构, 而机械结构控制装置若需电子凸轮功能时,则以可程式控制器30配合连接电子凸轮模块40 或电子凸轮控制器50,藉由可程式控制器30以读取及控制电子凸轮模块40或电子凸轮控制 器50。图中41和51为电子凸轮模块控制核心芯片,410和510为输入控制回路单元,411 和511为输出控制回路单元,412和512为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413和513为驱动及接 收回路单元,414为连接模块接口, 42和52为电源控制系统。但其存在下列问题-1. 系统可靠度差其可程式控制器系与电子凸轮模块或电子凸轮控制器分离设置,故须 以连接接口配合连接线路相互连接,而讯号于传达时易产生干扰形成错误讯号的控制动作, 故其系统可靠度差。2. 使用便利性差其可程式控制器系与电子凸轮模块或电子凸轮控制器分离设置,故须 以连接接口配合连接线路相互连接,而使可程式控制器系与电子凸轮模块或电子凸轮控制器 分离设置所需空间大,且可程式控制器内的控制单元无法与电子凸轮模块或电子凸轮控制器 内的控制单元共享,故其使用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 控制器,以改善习知机械结构控制装置的控制器系统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包括可程式控制器,该可程式控制器设有控制系统及电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有驱动及接 收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核心芯片、输入控制回路单元及输出控制回路 单元,电源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其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 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连接控制核心芯片,该控制核心芯片连接输入、输出控制回路单元;位置检知器(RESOLVER),其与可程式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核心芯片设有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所述可程式控制器设有扩充模块接口 ,该扩充模块接口一端与控制核心芯片连接。 本技术藉由位置检知器检知机械位置后传递至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再传递至控制系统所设讯号转换回路单元将讯号进行转换,转换后的讯号传递至控制核心芯 片,而控制核心芯片内设有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以进行机械控制功能设定,使 其连接线路共享且减少干扰的产生,并可使控制核心芯片内的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系 统共享相关控制单元,以节省设置所需的空间,达到系统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 系统可靠度佳其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系同时设置于控制核心芯片内,该 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可共享相关控制单元,减少线路复杂设置的干扰产生,故其 系统可靠度佳。2. 使用便利性佳其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系同时设置于控制核心芯片内,该 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可共享相关控制单元,可节省分离设置空间的浪费,并可使 控制更为简化,故其使用便利性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 图4为第一习知状态参考图。 图5为第二习知状态参考图。 图6为第三习知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充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下面将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 细说明,惟本附图仅供说明之用,并非为专利申请上的唯一限制。图1、 2为本技术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主要及细部结构示意图,其 包括可程式控制器10,该可程式控制器10设有控制系统11及电源控制系统12,而控制系统 11设有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111、控制核心芯片112、输入控 制回路单元113及输出控制回路单元114,而控制核心芯片112设有可程控单元112A及电子 凸轮控制单元112B,其电源控制系统12连接控制系统11,而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连接 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lll,另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111连接控制核心芯片112,该控 制核心芯片112连接输入控制回路单元113、输出控制回路单元114;位置检知器20,该位置检知器20与可程式控制器10的控制系统11所设驱动及接收回 路单元110连接。藉由上述结构的配合,以完成本技术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 图2为本技术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细部结构示意图,其电源控制 系统12连接控制系 11,位置检知器20连接控制系统11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该 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则连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111,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 111连接控制核心芯片112。位置检知器20检知机械位置后传递至控制系统11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再由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110传递至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111,将接收 的讯号进行模拟与数字的转换,转换后的讯号传递至控制核心芯片112,而控制核心芯片112 内设有可程控单元112A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112B,以进行机械控制功能设定,使控制核心 芯片112内的可程控单元112A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112B共享连接线路,以减少线路间的干 扰产生,并可使控制核心芯片112内的可程控单元112A及电子凸轮控制系统112B共享相关 控制单元,以节省设置所需的空间,以达系统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图3为本技术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实施例参考图,其系于可程式 控制器10内增设扩充模块接口 13,该扩充模块接口 13 —端与可程式控制器10的控制系统 11所设控制核心芯片112连接,扩充模块接口 13的另端可与其它控制功能控制器进行连接, 强化其整体使用功能性,以增加本技术的另一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程式控制器,该可程式控制器设有控制系统及电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有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核心芯片、输入控制回路单元及输出控制回路单元,电源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其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连接控制核心芯片,该控制核心芯片连接输入、输出控制回路单元;位置检知器,该位置检知器与可程式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核心芯片设有可程控单元及电子凸轮控制单元。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程式控制器设有扩充模块接口 ,该扩充模块接口一端与控制核心芯片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电源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位置检知器连接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含电子凸轮控制系统的可程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程式控制器,该可程式控制器设有控制系统及电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有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核心芯片、输入控制回路单元及输出控制回路单元,电源控制系统连 接控制系统,其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控制及讯号转换回路单元连接控制核心芯片,该控制核心芯片连接输入、输出控制回路单元; 位置检知器,该位置检知器与可程式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所设驱动及接收回路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隆
申请(专利权)人:昶颖自动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