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49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属医药技术领域。该中药由羚羊角、川芎、全蝎、蜈蚣、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三七、地黄、灸甘草等药材制成,可制成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糖浆剂、合剂、胶囊剂等,在临床上用于风阳上扰、络脉不和型偏头痛患者,证见头部胀痛或跳痛,以额颞部疼痛多见,或眩晕、情绪不畅,或月经期头痛加重,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脉弦或弦细数者,治疗效果明显,服用后不会产生副作用,且远期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属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偏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在西方国家有10%以上的人患有此病,且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4.2%~14.6%,男女比例1∶4。现代医学认为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但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在发作初期先有颅内血管痉挛、局部血流量的改变、引起相应的伴随神经系统先兆症状,继发颅外血管扩张,血管活性物质和致痛物质缓激肽渗出,并沉积于血管周围,导致持续性头痛。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因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祛风化痰为治疗三大法。有作者统计51个治疗血管性头痛处方,发现对祛风药、虫类药、活血通络药等普遍重视。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及,用祛风药治疗本病62.7%;虫类药可搜风祛风,镇痉止痛,活血化瘀药可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粘度,川芎为血中气药,用之最多,占70.8%。目前,国内几乎用西药曲坦类、麦角胺,A、P、C克痛宁、必理痛、安乃近、西比灵等止痛药为主治疗偏头痛,曲坦类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缺血,不能预防发作及费用昂贵,限制其应用。止痛西药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而且副作用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纯中药复方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该制剂由羚羊角、川芎、全蝎、蜈蚣、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三七、地黄、炙甘草十一味中药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具有平肝息风,和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风阳上扰、络脉不和型偏头痛,症见头部胀痛或跳痛,以额颞部疼痛多见,或眩晕、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脉弦或弦细数。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其处方组成中羚羊角咸寒、归肝、心经、平肝息风,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君药;全蝎、蜈蚣、白芍、僵蚕、白芷、钩藤、地黄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辅助羚羊角平肝息风作用为臣药;三七止血散瘀安神作用为佐药,配以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而且芍药甘草汤治疗腹中挛急疼痛,疗效显著。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其处方组成中羚羊角12份~50份 川芎12份~50份全蝎12份~50份蜈蚣2份~9份白 芍30份~120份僵蚕15份~60份白芷12份~50份钩藤15份~60份三 七6份~24份 地黄15份~60份灸甘草5份~20份优选羚羊角19份~33份川芎19份~33份全蝎19份~33份 蜈蚣3份~6份白 芍46份~78份僵蚕23份~39份白芷19份~33份 钩藤23份~39份三 七9份~16份 地黄23份~39份灸甘草7份~13份更优选羚羊角 25份川芎25份全蝎25份蜈蚣 4.5份白 芍 60份僵蚕 30份白芷25份钩藤 30份三 七 12份地黄 30份灸甘草 10份以上组成中,各组份是以生药重量百分比计算,若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为胶囊制剂1000粒,片剂1000片,颗粒剂1000袋,口服液1000瓶等。以上组成中,若以份为单位,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胶囊剂,制成1000粒,每次服用剂量可以是1~20粒,共可服用50~1000次。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千克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或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少,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甘露醇、无机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硅衍生物、海藻酸及其盐类、明胶、聚维酮、甘油、吐温类、琼脂、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滑石粉、硬脂酸镁、月桂醇硫酸盐类等。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锭剂、煎膏剂、胶剂、糖浆剂、巴布膏剂、合剂、滴丸剂、胶囊剂、酒剂、酊剂、浸膏剂、膏药、橡胶膏剂、软膏剂、露剂、茶剂、注射剂、搽剂、栓剂、滴鼻剂、滴眼剂、气雾剂、喷雾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锭剂、煎膏剂、糖浆剂、合剂、胶囊剂、酒剂、酊剂、浸膏剂等,优选的是胶囊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服三次,每次1~20剂,如1~20粒或片。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以上十一味,取羚羊角、全蝎、蜈蚣、僵蚕、三七五味,灭菌,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匀。取白芍、白芷、地黄、灸甘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90~95℃)的清膏。取川芎、钩藤二味,用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90~95℃)的清膏。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搅匀,加入上述细粉,混匀,用普通制剂制造技术制备成制剂。如制成胶囊剂,可将上述混匀的药物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以下通过主要药效学研究、毒理试验和临床试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以下试验所用药物为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药物,命名为羚芎胶囊。(一)主要药效学研究1、药品羚芎胶囊临用前用研钵将其充分研细,然后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液或Krebs’液溶解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pH6.4~6.8)。2、动物 实验用动物均由广东省卫生厅医用实验动物场提供。小白鼠,NIH种(合格证号93022);兔,New Zealand种(合格证号93023);均健康未孕。实验前禁食12h,但给予5%糖盐水自饮。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4、方法与结果4.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4.1.1对正常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NIH小鼠50只,体重20.5±1.0g,♀♂兼备,分为对照组、安定20mg/kg组、羚芎胶囊550mg/kg组和2750mg/kg组。除安定组仅在第7天灌胃给药1次外,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20ml/kg。对照组给予同药物组等体积(20ml/kg)的1%羧甲基纤维素钠液灌胃。连续7天。于第7天给药后1小时,将小鼠置于与YSD-4型药理生理多用仪相连的平板计数盒内,让其先适应1min。然后,连续记录小鼠5min内自发活动数。结果见表1。表1各组小鼠自发活动数比较 *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可见,羚芎胶囊2750mg/kg组和安定组的小鼠自发活动数明显减少。表明羚芎胶囊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4.1.2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作用影响NIH小鼠50只,体重21.0±1.2g,♀♂兼备。同前法分组、给药。于第7天给药后1小时,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体重,记录小鼠睡眠的诱导期和睡眠时间。结果见表2。表2各组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作用的影响。 *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安定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诱导期和延长其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羚羊角12份~50份川芎12份~50份全蝎12份~50份蜈蚣2份~9份白芍30份~120份僵蚕15份~60份白芷12份~50份钩藤15份 ~60份三七6份~24份地黄15份~60份灸甘草5份~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罗四通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