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东志专利>正文

数控内孔镗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29387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刀具,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的数控内孔镗刀。它包含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刀体,刀杆前端设有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后端设有刀体,主副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5°-10°,主刀刃与主副刀刃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3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头斜面K为20mm-25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3mm-0.5mm。Q是刀体的厚度为6mm×6mm×40mm。主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拆卸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刀具,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的数控内孔镗刀
技术介绍
现有数控内孔刀,由于刀体宽厚、刀尖到达不了工件圆心,由于刀体关 系小直径盲孔加工或内孔圆弧加工,使数控车刀使用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按装、拆卸操作 方便的数控内孔镗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 刀体.刀杆前端设有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后端设有刀体,主副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 5° -10°,主刀刃与主副刀刃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 3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头 斜面K为20mm-25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 3mm-0. 5mm。 Q是刀体的厚度为6mmX6mmX40mm。主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 -40°。本技术 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按装、拆卸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2是本技术结构原理主刀刃与 主副刀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原理M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它包含主刀刃1、主副刀刃2,刀杆3,刀体4。刀杆3前端设有主刀 刃1、主副刀刃2、刀杆3后端设有刀体4,主副刀刃2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5° -10°,主刀 刃1与主副刀刃2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 3mm,主刀刃1与主副刀刃2构成的刀头斜面K 为20mm-25mm,主刀刃1与主副刀刃2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 3mm-0. 5mm。Q 是刀体的厚度为6mmX6mmX40mm。主刀刃1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 -40°。本实用新 型用高速钢刀块磨制而成。刀杆的长度可根据工件内控的深度而加长。车刀的强度能够满 足,且被加工零件小直径内盲孔加工和小直径内圆弧加工效果最理想。权利要求1. 一种数控挖内孔镗刀,它包含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刀体,其特征在于刀杆前 端设有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后端设有刀体,主副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5° -10°, 主刀刃与主副刀刃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 3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头斜面K为 20mm-25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 3mm-0. 5mm,Q是刀体的 厚度为6mmX6mmX40mm,主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 -4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刀具,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的数控内孔镗刀。它包含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刀体,刀杆前端设有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后端设有刀体,主副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5°-10°,主刀刃与主副刀刃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3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头斜面K为20mm-25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3mm-0.5mm。Q是刀体的厚度为6mm×6mm×40mm。主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40°。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拆卸操作方便。文档编号B23B27/00GK201880933SQ20102064412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汪东志, 汪赋龙 申请人:汪东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挖内孔镗刀,它包含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刀体,其特征在于:刀杆前端设有主刀刃、主副刀刃、刀杆后端设有刀体,主副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5°-10°,主刀刃与主副刀刃之间的过渡刃N是2mm~3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头斜面K为20mm-25mm,主刀刃与主副刀刃构成的刀尖圆弧面的圆弧半径R为0.3mm-0.5mm,Q是刀体的厚度为6mm×6mm×40mm,主刀刃与水平线的夹角H为30°-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东志汪赋龙
申请(专利权)人:汪东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