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晓敏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7219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栀子8~12,黄柏8~12,甘松8~12,甘草8~12,茵陈28~32,茅苍术18~22,青矾18~22,白矾8~10,五加皮8~12,血藤7~10,上述为重量组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具有补肾益气、活血祛瘀、熄风通络、开窍醒脑之功能;并经临床验证具有对所适应症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有效率达95%以上;还有本中药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良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草药,尤其指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中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风、 痰、火、气、血虚互相影响所致,中风病,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病范畴,是一种具有较 高发病率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的趋势。据流行病学 调查,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为18%,脑梗塞为82%。有关调査资料表明,现我国每年中 风病发病率为115.8/10万,特别是中风病后的智力障碍与肢体致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和医学难题,发病后一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71%~ 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44%有本体感觉障碍,可见中风病的致残率很 高,所以专利技术治疗中风及由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的药,是医学者所需要的,也为患者 消除痛苦所希望的。所以配制出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 标,本专利技术人通过祖传密方再经过自已多年来的医术经验,配制出了一种治疗中风和 半身不遂的中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简 单、成本低、见效快、疗效持久、治愈率高且无副作用的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 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工艺 简单、操作容易的上述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 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栀子8~12 黄柏8~12 甘松8~12 甘草8~12 茵陈28~32 茅苍术18~22 青矾18~22 。上述药原料中还可配制有白凡8~10五加皮8~12 血滕7~10,上述为重量组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权利要求l所述治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6 8成干备用,黄桕炒至5 7成干备用,甘松炒至4 6成干备 用,甘草炒至6 8成干备用,茵陈炒至5 7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7 9成干备用,青矾炒 至4 6成干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上述a中的原料药中还有白凡、五加皮和血滕,将五加皮炒至6 8成千,而将白凡 及血滕分别炒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依据中风发病原因及按照中医理论,本着标本兼 治、辩证施治原则,而配制出治疗中风的中药,具有补肾益气、活血祛瘀、熄风通 络、开窍醒脑之功能;并经临床验证具有对所适应症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持久,有 效率达95%以上;还有本中药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良药。还有本药对治疗骨积水、心悸气短、肢体面色萎黄、黄肿及黄色带白具有一定的效果;还有本配方可对疾病的发作期、过渡期和后遗期进行三部治疗,再配合爬经松经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发作期、过渡期和后遗期的病人能起到治本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g 黄柏8g 甘松8g甘草8g茵陈28g茅苍术18g 青矾18g。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 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0g黄柏10g甘松10g甘草10g茵陈30g茅苍术20g 青矾20g, g表示重量单位克。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 炒至7成千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c、 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 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栀子12g黄柏12g甘松12g甘草12g茵陈32g茅苍术22g 青矾22g 。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 炒至7成千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g黄柏8g 甘松8g甘草8g茵陈28g茅苍术18g 青矾18g 白凡8g五加皮8g 血滕7g。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 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 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c、 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 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0g黄柏10g甘松10g甘草10g茵陈30g茅苍术20g 青矾20g 白凡10g 五加皮10g血滕7.5g 。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栀子炒至7成千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炒至7成千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干备用;b、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 C、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千火、中火、小火封干; d、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品。 服用时用温开水吞服,药量可根据医生嘱托。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的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中药,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12g黄柏12g甘松12g甘草12g茵陈32g茅苍术22g 青矾22g 白凡12g 五加皮12g血滕10g 。 根据上述配方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7成干备用,黄柏炒至6成干备用,甘松炒至5成干备用,甘草 炒至7成干备用,茵陈炒至6成干备用,茅苍术炒至8成干备用,青矾炒至5成干备用, 五加皮炒至7成干备用,白凡及血滕分别炒千备用;b、 将上述的各种药材分别磨成粉末,然后根据上述配方温合在一起;c、 将混合在一起的中药粉末,用干火、中火、小火封干;d、 将上述封干后的中药包装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    栀子8~12  黄柏8~12  甘松8~12  甘草8~12  茵陈28~32    茅苍术18~22  青矾18~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以药物重量份组成栀子8~12 黄柏8~12 甘松8~12 甘草8~12 茵陈28~32茅苍术18~22 青矾18~22。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中风和半身不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原料中 还配制有白凡8 10五加皮8~12 血滕7 10,上述为重量组份。3、 一种权利要求l所述治疗中风和半身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 将栀子炒至6 8成干备用,黄柏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唐晓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