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霞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305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1:32
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稀莶草40-50、黄芪25-35、鸡血藤25-35、丹参20-30、穿山甲10-20、当归10-20、僵蚕10-20、胆南星10-20、地龙10-20、赤芍10-15、川芎10-15、天麻10-15、附子10-15、全蝎8-12、桃仁8-12、红花8-12。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稀莶草40-50、黄芪25-35、鸡血藤25-35、丹参20-30、穿山甲10-20、当归10-20、僵蚕10-20、胆南星10-20、地龙10-20、赤芍10-15、川芎10-15、天麻10-15、附子10-15、全蝎8-12、桃仁8-12、红花8-12。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78%。【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
技术介绍
半身不遂又称偏瘫,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症状:是指身体一侧的上下肢体、面部肌肉和舌部肌下部的运动产生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病症。从患者病情上看有轻重之分,轻度半身不遂病人虽然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是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通常叫做偏瘫病态。重症者肢体障碍较重,丧失生活能力,只得卧床不起。产生该病原因较多,治疗难度很大,急性发作期以西医西药控制病症发展、恶化,疗效较好。进入康复期多以西医物理疗法,内服中药和中医针灸、按摩配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症发展。针对此病特点,专利技术人对用中药治疗半身不遂,进行了长期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药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稀莶草40-50(45)、黄芪25-35 (30)、鸡血藤 25-35 (30)、丹参 20-30 (25)、穿山甲 10-20 (15)、当归 10-20 (15)、僵蚕 10-20(15)、胆南星 10-20(15)、地龙 10-20(15)、赤芍 10-15(12)、川芎 10-15(12)、天麻10-15 (12)、附子 10-15 (12)、全蝎 8-12 (10)、桃仁 8-12 (10)、红花 8-12 (10)。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最佳重量为括号内数字。 本专利技术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如下:稀莶草一活血通络,祛风湿。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不利,高血压。黄芪一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表虚自汗,溃久不敛等。鸡血藤一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治:血虚筋骨酸痛,风寒湿痹,月经不调。丹参一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治: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肢体疼痛,疮痈肿痛,热入营血,烦躁不寐,失眠等。穿山甲一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治:经闭,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痈肿初起或脓成未溃以及瘰疠。当归一补血,活血止痛,润肠。治: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僵蚕一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肝风头痛眩晕,惊风抽搐,瘰疠,咽喉肿痛等。胆南星一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治:顽痰咳嗽,胸膈胀闷,风痰眩晕,中风痰塑,口眼歪斜,療痫及破伤风。地龙一清热,利水,镇疫平喘,通络。治:闻热惊风,咳喘,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热结膀胱,小便不利。赤芍一凉血,祛瘀。治:热在血分,斑疹及血热所致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经闭,痈肿疮疡,损伤瘀痛。川芎一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头痛,风湿痛。天麻一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头痛眩晕,中风抽搐,小儿惊风,手足麻木等。附子一强心,温阳,祛寒湿。治:亡阳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腰酸脚软,阳痿尿频,寒湿偏盛,周身关节疼痛。全蝎一镇痉息风,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惊风抽搐,中风面瘫,破伤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疮痈肿毒,风湿痹痛等。桃仁一破血祛瘀,润肠。治:瘀血疼痛,经闭经痛,胁痛,肿块,伤痛,便秘,肠痛。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跌打损伤,关节酸痛。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物对治疗半身不遂针对性很强,经应用实践验证,对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显著。纵观整体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种药材可以发挥最大效率,用药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按上述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附子先入锅煎1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煎一遍复一遍,两遍合一煎成混合药液500毫升,为I剂。 本专利技术的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I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250毫升,服药后盖被出微汗,注意切不可大汗暴燥,以防风寒感冒。10天I疗程,疗程间歇3天,可连服数疗程。忌:腥、冷食物。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 %,治愈率78 %。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下同)配比为:稀莶草40、黄芪25、鸡血藤25、丹参20、穿山甲10、当归10、僵蚕10、胆南星10、地龙10、赤芍10、川芎10、天麻10、附子10、全蝎8、桃仁8、红花8。 2、制备方法:按上述组方及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附子先入锅煎1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煎一遍复一遍,两遍合一煎成混合药液500毫升,为I齐[J。 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I剂,早、晚饭后温热各服250毫升,服药后盖被出微汗,注意切不可大汗暴燥,以防风寒感冒。10天I疗程,疗程间歇3天,可连服数疗程。忌:腥、冷食物。 实施例2 1、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稀莶草45、黄芪30、鸡血藤30、丹参25、穿山甲15、当归15、僵蚕15、胆南星15、地龙15、赤芍12、川芎12、天麻12、附子12、全蝎10、桃仁10、红花10。 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稀莶草50、黄芪35、鸡血藤35、丹参25、穿山甲20、当归20、僵蚕20、胆南星20、地龙20、赤芍15、川芎15、天麻15、附子15、全蝎12、桃仁12、红花12。 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半身不遂诊断、治疗标准和本专利技术中药疗效总结: 1、诊断标准:身体一侧的上下肢体、面部肌肉和舌部肌下部的运动产生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病症。从患者病情上看有轻重之分,轻度半身不遂病人虽然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是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通常叫做偏瘫病态。 2、治疗标准:有效一症状减轻。治愈一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3、2010年至2014年,有18名患者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治愈14人,病症减轻者4人。 4、本专利技术治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 %,治愈率78 %。 病例介绍: 1、于XX,男,57岁,2010年4月就诊,患者半年前得半身不遂病,经住院治疗病情较稳定,虽经物理康复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近期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治疗,同时进行针灸、按摩。服用一疗程,症状减轻,按效不更方原则,又连服3疗程,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未见病情发展。 2、田XX,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半身不遂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稀莶草40‑50、黄芪25‑35、鸡血藤25‑35、丹参20‑30、穿山甲10‑20、当归10‑20、僵蚕10‑20、胆南星10‑20、地龙10‑20、赤芍10‑15、川芎10‑15、天麻10‑15、附子10‑15、全蝎8‑12、桃仁8‑12、红花8‑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孙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李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