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润肺止咳,祛痰定喘作用,用于治疗 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病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卫生领域。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49283A,专利技术名称为含熊胆止咳药的制备方法中公开了用 熊胆代替蛇胆应用于止咳药,用引流熊胆汁代替了杀蛇取胆,解决了蛇胆原料缺乏的问题, 保护了生态平衡。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处方配伍中佐,使药仅使用杏仁水,故其祛痰定喘作用 不足。中国药品标准WS — B—3495—98中公布了一种蛇胆川贝枇杷膏,用蛇胆汁,川贝,枇 杷叶,桔梗,半夏组方制成的止咳祛痰定喘药,由于其组方合理,用于外感咳嗽疗效显著,但 其不足之处在于处方中使用了蛇胆,必须杀蛇取胆,资源匮乏,破坏生态平衡。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及资源的不足,并根据我国传统医学对外感咳嗽病因及病机 的认识,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组方,并经动物试验筛选及人体临床试验而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利用可再生引流熊胆代替蛇胆与传统中药组方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润肺 止咳,祛痰定喘,清热解毒,利咽化痰作用的口服固体及口服半固体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肺止咳祛痰定喘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熊胆粉0.25-3或熊胆汁2.5-30贝母8-40枇杷叶40-500桔梗10-200半夏10-4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6-10-30 20061002213871.一种润肺止咳祛痰定喘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熊胆粉0.25-3或熊胆汁2.5-30 贝母8-40 枇杷叶40-500 桔梗10-200半夏10-40。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下述一种或几种或其组合的中药材,其重 量份配比为矮地茶20 — 250 乌梅5 — 100 百部5-30 麻黄5-30黄连2-20 苦杏仁10-200 甘草2-20 薄荷脑O. 1-3. 0 蜂蜜20-300。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下述一种或几种或其组合的中药材其 较佳重量份配比为矮地茶30—100 乌梅10 — 30 百部10-20麻黄10-20 黄连5-10 苦杏仁20-50 甘草5-10薄荷脑O. 1-2. 0 蜂蜜20-100。4. 根据权利要求1和2和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较佳组合及较佳重量份配比为熊胆粉1-1.5或熊胆汁10-15 贝母8-18 枇杷叶80-200 桔梗20-50 苦杏仁20-50 半夏10-20 矮地茶40-80 乌梅10_25 百部12-15 甘草5-8 薄荷脑0. 4-0. 6 蜂蜜20-80。5. 根据权利要求1和2和3和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最佳组合及最佳重量份配比为熊胆粉1-1. 2或熊胆汁10-12 贝母10-15枇杷叶80-100桔梗25-35 半夏10-15 矮地茶40-50 乌梅12-16薄荷脑0.4-0. 5 蜂蜜30-60。6. 制备如权利要求1和2和3和4和5所述药物,其特征在于 A: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B: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或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减压浓縮成贝母稠膏或干燥粉碎成贝 母细粉,备用;C:取枇杷叶、桔梗、半夏;或加入或矮地茶或乌梅或百部或苦杏仁或麻黄或黄连或甘草或其组合,加水3-20倍量,煎煮l-4次,每次0.5-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制成水提物稠 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D:取熊胆粉或熊胆汁或细粉、贝母稠膏或贝母细粉、及C所述水提物稠膏或水提物细粉混合 搅拌均匀,另将薄荷脑磨细或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取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 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 滴丸剂。7. 制备如权利要求1和2和3和4和5所述药物,其特征在于A:熊胆粉备用;或将熊胆粉用水溶解,滤过,备用;或熊胆汁滤过,备用;B:贝母,用50 — 95%乙醇渗漉或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减压浓縮成贝母流浸膏或贝母稠膏;C:取枇把叶、桔梗、半夏,或加入或矮地茶或乌梅或百部或苦杏仁或麻黄或黄连或甘草或其组合,加水3-20倍量,煎煮卜4次,每次0.5-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制成水提物清膏 或浸膏或稠膏,备用;D:取熊胆粉或熊胆液或熊胆汁、贝母流浸膏或稠膏、水提物清膏或浸膏或稠膏,搅拌均匀, 另将薄荷脑磨细或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再加入适量防腐剂和香精,蜂蜜,适量辅料,按 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 糖浆剂、溶液剂、软胶囊剂。8. 根据权利要求1和2和3和4和5和6所述药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