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应生专利>正文

带有动力闭风卸料装置的振动流化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9819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动力闭风卸料装置的振动流化床,属于干燥加工设备。主要解决现有振动流化床存在的因部分风量被“短路”排放而浪费气流热能和风机功率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机体和振动装置,以及至少一层位于机体内且带有下料孔的布风孔板,其中,布风孔板为矩形面并呈水平或倾斜设置,或为圆环面,或为螺旋面,其特征是所说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和/或下料孔设有允许物料下落的同时能阻止气流串通的动力闭风卸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料口、出料口和下料孔在卸料的同时能保证闭风,即不发生气流“短路”,从而能充分利用气流热能和风机功率,提高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燥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振动流化床是广泛用于对农产品和化工、建材等产品中的粒状、片状及粉状物料进行干燥加工的设备。在振动装置的作用下,机体处于振动状态,布风孔板上的待干物料实现流态化,进入机体内的气流(热风或冷风)由下而上穿过布风孔板和位于布风孔板上的待干物料,气流与物料之间进行热质传递和交换,使得待干物料的含水量降低,从而实现对待干物料的干燥加工。当气流为热风时,是干燥机,当气流为常温风时,是冷却机,都起干燥作用。现有的振动流化床,包含上盖参振和上盖不参振的振动流化床,不论是单层布风孔板结构,还是多层布风孔板结构,不论是水平或倾斜设置的矩形面布风孔板,还是圆环面或螺旋面的布风孔板,为了防止物料从机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及布风孔板的下料孔下落的同时排出气流而造成气流热能和风机功率的浪费,在机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及布风孔板的下料孔处设置了“落料阀”。但由于这种“落料阀”属于“压力门式”料门装置,不是动力驱动的,料门在受到物料重力、气流压力、弹簧力、振动力、运动副摩擦力等多种力的作用下,其开、闭状态不能随人所愿地自动调节,因此不能做到允许物料下落的同时阻止气流排出;由此,导致进入振动流化床的气流在穿过底层布风孔板及板上的物料层后,一部分风量直接从出料口吹出机体,另一部分风量经过上层布风孔板的下料孔,直接吹向排风口排出机体,只有剩下的部分风量才穿过上层布风孔板及布风孔板上的物料层,对物料发生干燥作用;也就是说,上述前两部分风量都没有再从物料层穿过,而是被“短路”排放了,因而浪费了气流热能和风机功率。而另一方面,在气力输送与通风除尘领域中使用的关风器和在采矿、冶金、煤炭等领域中用于喂料的振动给料器均具有允许物料下落的同时阻止气流排出的作用,能满足流化床对物料进行干燥加工时其进料口、出料口和下料孔只允许物料下落而不能有气流串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动力闭风卸料装置的振动流化床,在对物料进行干燥的过程中,其进料口、出料口和下料孔在下料的同时能保证闭风,即不发生气流“短路”,从而能充分利用气流热能和风机功率,提高干燥效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机体及振动装置,以及至少一层位于机体内且带有下料孔的布风孔板,其中,布风孔板为矩形面并呈水平或倾斜设置,或为圆环面,或为螺旋面,其特征是所说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和/或下料孔设有允许物料下落的同时能阻止气流串通的动力闭风卸料装置。上述动力闭风卸料装置为带电动机的关风器,其中,关风器的进料口或卸料口与机体的进料口连通和/或关风器的进料口与机体的出料口连通和/或关风器的进料口与布风孔板的下料孔连通和/或关风器的进料口和卸料口分别与布风孔板的下料孔和机体连通。上述动力闭风卸料装置为振动给料器,其中,振动给料器的安装弹簧与机体连接,其料斗穿过机体的壁孔并位于进料口和/或下料孔的下方,振动给料器在壁孔处通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联接件与机体连接。上述振动给料器的安装弹簧与机体连接,料斗位于机体出料口的下方。上述呈圆环面的布风孔板上设有控制物料散落方向的挡板和引导物料流向的导料板。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机体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和/或布风孔板的下料孔设置动力闭风卸料装置的结构,在卸料的同时能保证闭风,对同样的物料进行干燥加工时,不仅热能消耗可减少50%左右,而且风机功率可减少40%左右,设备占地面积可减少30%左右,具有结构简单、节能和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和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四种设置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电动机的关风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振动给料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布风孔板呈两层圆环面设置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分别是图7的B-B和C-C视图。图10是图9的D-D视图(沿圆周之一部分的展开图)。图中1——进料口、2——出料口、3——进风口、4——排风口、5——机体、6——布风孔板、7——下料孔、8——关风器(8A——外壳、8B——叶轮、8C——减速器、8D——电动机、8E——进料口、8F——卸料口)、9——振动给料器(9A——电磁铁、9B——主振弹簧、9C——衔铁、9D——联接件、9E——料斗、9F——安装弹簧、9G——控制器)、10——壁孔、11——软联接件、12——下料接口、13——振动电机、14——弹簧、15——气流通道孔、16——挡板、17——导料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体5、布风孔板6、关风器8和振动给料器9及振动装置均按常规方式制成,其中,机体5上有进料口1、出料口2、进风口3和排风口4,布风孔板6共两块并设有下料孔7(其中底层布风孔板6的下料孔7与机体5的出料口2为同一出口),位于机体5内(布风孔板6为矩形面并呈倾斜设置,见图1、图2、图3和图4;为圆环形面并呈水平设置,见图7、图8、图9和图10);振动装置包括激振装置和支承装置,振动装置有振动电机、曲柄连杆机构和惯性激振器等各种常规结构型式的激振装置和相应的支承装置,其中,本实施例的激振装置采用振动电机13,支承装置采用弹簧14;关风器8由外壳8A、叶轮8B和带有减速器8C的电动机8D组成,外壳8A设有进料口8E和卸料口8F,叶轮8B位于外壳8A内,叶轮8B通过减速器8C与电动机8D连接(见图5);振动给料器9采用电磁振动给料器,它由电磁铁9A、主振弹簧9B、衔铁9C、联接件9D、料斗9E和安装弹簧9F及控制器9G组成(见图6),振动给料器9还可以采用自同步振动给料器、惯性激振以及曲柄机构、凸轮机构传动的振动给料器。关风器8可设置在进料口1、出料口2和下料孔7共三处位置中的一处或二处或三处(见图2和图3),振动给料器9亦可设置在进料口1、出料口2和下料孔7共三处位置中的一处或二处或三处(见图4),或将关风器8和振动给料器9混合设置在进料口1、出料口2和下料孔7共三处位置中的二处或三处(见图1)。当采用关风器8时,关风器8的进料口8E或卸料口8F与机体5的进料口1连通和/或关风器8的进料口8E与机体5的出料口2连通和/或关风器8的进料口8E与布风孔板6的下料孔7连通(见图2);当位于下料孔7处的关风器8设置在机体5之外时,关风器8的进料口8E和卸料口8F分别与布风孔板6的下料孔7和机体5连通(见图3)。当采用振动给料器9时,在进料口1和/或下料孔7处,振动给料器9的安装弹簧9F与机体5连接,其料斗9E穿过机体5的壁孔10并位于进料口1和/或下料孔7的下方,振动给料器9在壁孔10处通过由柔性材料(如帆布、滤布等)制成的软联接件11与机体5连接(软联接件11的作用,一是不干扰振动给料器9正常的机械振动,同时又能保证机体5内的气流不会在壁孔10处与外界串通);在机体5的出料口2处,振动给料器9的安装弹簧9F与机体5连接,其料斗9E位于出料口2的下方。在采用振动给料器9时,为了使闭风效果更好,可在进料口1和/或出料口2和/或下料孔7的下方设置下料接口1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启动振动装置,待干物料经动力闭风卸料装置和进料口1进入机体5后,在振动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依次流过上层布风孔板6、下料孔7、动力闭风卸料装置和底层布风孔板6,经出料口2和动力闭风卸料装置排出机体5。与此同时,气流经进风口3进入机体5内,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动力闭风卸料装置的振动流化床,包括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机体和振动装置,以及至少一层位于机体内且带有下料孔的布风孔板,其中,布风孔板为矩形面并呈水平或倾斜设置,或为圆环面,或为螺旋面,其特征是所说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和/或下料孔设有允许物料下落的同时能阻止气流串通的动力闭风卸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应生易启伟张国全徐少春
申请(专利权)人:丁应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