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945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是:(1)将0.01%-1%的武夷菌素(a.i)加入到含0.05%-0.02%的壳聚糖、0.0875%-0.3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2)将0.042%-0.25%的TPP(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4.5∶1,5∶1,5.5∶1,或6∶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3)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载药量20%-30%的80-90nm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包裹率达100%。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延长相同剂量药物的持效期,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用药量,最终降低成本,为武夷菌素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武夷菌素又称Bo-lO,是从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5^r印tc^7ce,ss/ j^rasc叩j'ctA5 ,W'朋sis)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胞苷骨架 的核苷类抗生素,属于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治瓜类 白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棉花立枯病、芦笋茎枯病等多种作物真菌 病害,同时对作物生长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武夷菌素不仅能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使菌丝畸形生长,造成菌丝原生质体渗 漏,抑制菌丝蛋白质合成,引起分生孢子芽管膨大溢縮。同时武夷菌素还能提高番茄植株体 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物酶(P0D)、多酚氧化酶(PP0)和本丙氨酸解氨酶(PAL) 的活性。推测武夷菌素田间防病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武夷菌素本身在植株体上 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降低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发面通过激活植株体内的防御系统而提 高作物的抗病性。武夷菌素产生菌种的效价偏低,,导致武夷菌素生产成本偏高,这限制了这种生物农药的 产业化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方法,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 速度,使其在某种体系内维持一定的有效浓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释放到环境中。 从而延长相同剂量药物的持效期,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用药量,最终降低成本,为 武夷菌素推广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创新性方法,工艺步骤是1、 将O. 01%-1%的武夷菌素(a. i)加入到含0.05%-0.02%的壳聚糖、0. 0875%-0. 35%的醋 酸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2、 将0.042%-0. 25。/。的TPP (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 4.5:1, 5:1, 5.5:1,或6:1) 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3、 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 载药量20%-30%的80-90nm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微球载体材料是壳聚糖。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 , 4. 5:1 , 5:1 , 5. 5:1 , 或6:1。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微球载药量20%-30%、粒径在80-90nm、包裹率 达100%。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 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的使用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取决于被施用的对象及该药物在纳米微球中的含量。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在实际使用时用常规的方法施用,例如通过喷雾施用。所制得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与以往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 粒径非常小,表面张力低,具有极好的渗透性、润湿性、流平性和流变性;其微球均粒径仅80-90nm,可以使药物高度分散。2、 具有控制释放的功能,延长相同剂量药物的持效期,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用 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3、 溶剂为水,污染小,降低了成本。4、 抑制了环境因素造成的药物分解和流失,提高了药剂本身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环境。将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用于防治作物的真菌病害,具有延长药效,在土壤中 控制释放,减少污染,掩蔽不良气味,提高稳定性,减少防治或施用次数和农药总用量等优 点。经济、安全、环境友好、不易被环境因素及微生物破坏和流失,使其农药的生物利用度 显著提高。解决了生物农药的长效控释问题,增加药效持续时间,减少成本,减缓土壤生态 环境问题,扩大使用范围。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的主要技术指标1、 载体材料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 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载药量达20%-30%。包载率达到100%。3、 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具有控制释放的功能,延长相同剂量药物的持效期,提高 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4、 将武夷菌素用壳聚糖包载成纳米微球。通过选择不同配比的聚合单体,可将药物微球 的有效成分释放时间控制在15-30天,根据不同要求可选择延长控制释放时间。5、 药物释放速率测试采用HPLC法cts泡r鹏固'cs 5Y/7ics, 2003, 38(4), 302), 检测范围从0. 1^/L-200Pg/L以上,追踪检测不同时间释放量,其释放速率符合一级反应方 程。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典型实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歩骤1、将0.02%的武夷菌素(a. i)加入到含0. 05%的壳聚糖、0.087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 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2、 将0.0625y。的TPP (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3、 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 载药量25%的90咖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包裹率达100% 。实施例2.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 工艺步骤-1、 将0.02%的武夷菌素(a. i)加入到含0. 1%的壳聚糖、0. 17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搅 拌均匀制得溶液A。2、 将O. P/。的TPP (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5: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3、 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 载药量30%的80咖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包裹率达100% 。实施例3.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在200mg/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病菌、棉花枯 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将配制好的药液用手持式喷雾器均匀喷于供试植株上,每处理喷雾量20mL。分别于喷药 前、喷药后l、 3、 7、 10、 15、 20d给植株叶片接菌,观察抑菌效果。喷药20d后接菌,纳米 微球对两种菌的抑菌率仍在85%以上,明显优于原药。通过盆栽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武 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具有良好的持效作用,其持效期不低于20d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是: 1)将0.01%-1%的武夷菌素(a.i)加入到含0.05%-0.02%的壳聚糖、0.0875%-0.3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 2)将0.042%-0.25%的TPP(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4.5∶1,5∶1,5.5∶1,或6∶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 3)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载药量20%-30%的80-90nm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武夷菌素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是1)将0.01%-1%的武夷菌素(a.i)加入到含0.05%-0.02%的壳聚糖、0.0875%-0.3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2)将0.042%-0.25%的TPP(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4.5∶1,5∶1,5.5∶1,或6∶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3)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载药量20%-30%的80-90nm武夷菌素可控缓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向东宋倩张克诚黄啟良宁君赵前飞马洪菊张涛李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