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麸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776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苦荞麦麸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先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5%~7%,筛分Φ0.3mm~0.5mm的麦麸;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萃取釜压力为21~23MPa,萃取温度为36~38℃,萃取时间为105~120min,并将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第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二氧化碳流量控制为20L/h~23L/h;从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即可得到苦荞麦麸油,最高萃取率为87.49%。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可靠、安全、无污染,产品清澈、无溶剂残留、抗氧化能力强,萃取率高的特点,适宜工业化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苦荞油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油的提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苦荞麦麸油的超临界C02萃取方法。
技术介绍
荞麦,学名Fago;^n/m Mz7/属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蓼科 30个属中的一个属,己经发现的本属植物有19个种。主要药用品种是金荞 麦(F. cymosum ( Trev.) Meisn),栽培品种有甜荞麦[F ew/e/wm Afoec/z]和苦 荞麦[F諭W固C7,叫目前,全球荞麦种植面积700 800x104 公顷,总产量500xl04 600xl04吨,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中国、波兰、 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我国荞麦的分布较广,甜荞种植主要集中在 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苦荞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 等省。苦荞麦亦称鞑靼荞麦,英文名torto^ ^dbi;/^^,是药食饲兼用的植物 资源,广泛分布在亚洲的高海拔地区,是我国特有的品种资源。目前,我国 苦荞麦栽培面积约30><104公顷,总产量约30xl0屯,栽培面积和产量占世 界第一位,主要集中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甘肃、陕西、山西等海拔 1500 3000m的高寒山区和高原山区。尤其是四川省的的凉山州是中国苦荞 麦分布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苦荞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苦荞中油脂的研究表 明,苦荞油是一种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油。王敏等(荞麦油中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的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4, 26(1): 40-43;苦荞胚油对高脂血大鼠血 脂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6, 21 (4) :45-49)对苦荞 中脂类物质的研究表明,苦荞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83.2%,其中油酸 47.1%,亚油酸36. 1%,不皂化物占总脂肪含量的6.56%,其中含P-谷甾醇 54.37%, 生育酚1.41%,且证明苦荞籽油有相当的调节血脂和抗氧化功 能潜力;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苦荞胚油对实验性高脂血大鼠的血脂、 肝脂的上升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有良好控制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是当 代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当前我国居民血脂异常发病形势严 峻,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 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因此,全民预防和治 疗血脂异常,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已不容忽视。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 用的调脂药物成本高、价格较昂贵,且多有反弹或副作用,不宜作为长期预 防之用。为此,从药食兼用食物资源中发现调脂功能食品,研究其调脂有效 成分,从中开发副作用小、成本低、作用稳定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用于心、 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不失为解决当前居民健康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前 期研究表明,苦荞中的大部分脂类物质都集中于麸皮,苦荞麸皮是由苦荞麦 皮和一定数量的胚乳与麦胚组成的混合物,其粗脂肪含量约为11%,在苦荞 制粉过程中会得到约为24. 4%的麸皮。因此,从苦荞麦中提取油脂类物质作 为保健食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植物油的提取主要采用压搾法和溶剂提取法两种。压榨法存在出 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而溶剂法不仅存在提取率低、提 取时间长、溶剂挥发损失多、产品中有溶剂残留等缺点,而且因为对原料脂 溶性组分提取选择性差而易将原料中脂溶性色素等提取出来。且两种方法由 于在提取过程中原料处于与氧接触状态,提取物易于氧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苦荞麦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及现有提取技术中存在油脂得率 低、不饱和脂肪酸在提取过程中易被氧化破坏和溶剂残留污染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荞麦麸油的萃取方法,该方法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来提取苦荞麦麸中脂溶性活性成分,通过控制萃取工艺条件使得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C02流体对苦荞麦麸皮中的苦荞麦油有最大的选择溶解能力, 而且C02超临界流体具有临界点温度低、萃取过程中与氧隔绝及萃取产品无溶剂残留等优点,不仅可保证有效成分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 又能保持植物原有成分的活性和原有气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苦荞麦麸油超临界C02萃取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步骤一,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5% 7%,筛分cD0.3mm 0. 5mm的麦麸;步骤二,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到超临界C02萃取釜中,萃取釜压 力为21 23MPa,萃取温度为36 38°C,萃取时间为105 120min,并将第一 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C;第二分离釜分离压 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C; 二氧化碳流量控制为20L/h 23L/h;步骤三,从萃取釜的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即可得到苦荞麦 麸油。上述工序中,步骤二中所述的最优萃取釜压力为22Mpa,最优萃取温 度为37°C,最优萃取时间为110min。本专利技术采用超临界C02萃取苦荞麦麸油具有操作温度低,无污染、无有 机溶剂残留、产品易分离、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产品生物活性成分损失 小、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所得油脂不需要除磷脂、胶质、蛋白、溶剂、臭味等一系列的精练工艺,这与传统化学溶剂法和压榨法相比是个非常大的进 步。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7%,筛分00. 4 O0. 5mm的麦麸; 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超临界C02萃取釜中,调节萃取温度、压力、时 间,控制C02流量进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压力为21MPa,温度36'C,时间 105min,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 (TC;第 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0°C, C02流量为 23L/h;从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得到苦荞麦麸油,提取率可达84. 9%。 实施例2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6%,筛分00. 3 0>0. 4mm的麦麸; 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超临界C02萃取釜中,调节萃取温度、压力、时 间,控制C02流量进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压力为22MPa,温度40'C,时间 120min,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0°C;第 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TC, C02流量为 22L/h;从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得到苦荞麦麸油,提取率可达85. 89%。 实施例3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5%,筛分00. 4 00. 5mm的麦麸; 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超临界C02萃取釜中,调节萃取温度、压力、时 间,控制C02流量进行萃取,其中萃取釜压力为21MPa,温度38。C,时间 110min,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 O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 0°C;第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0°C, C02流量为 20L/h;从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得到苦荞麦麸油,提取率可达 86. 46%。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6%,筛分00. 3 O0. 4mm的麦麸; 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超临界C02萃取釜中,调节萃取温度、压力、时 间,控制C02流量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苦荞麦麸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步骤一,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5%~7%,筛分Φ0.3mm~0.5mm的麦麸; 步骤二,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萃取釜压力为21~23MPa,萃取温度为36~38℃,萃取时间为105~120min,并将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第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二氧化碳流量控制为20L/h~23L/h; 步骤三,从萃取釜的第一分离釜中收集萃取液,称重,即可得到苦荞麦麸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荞麦麸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步骤一,将苦荞麦麸皮低温烘干,使含水量为5%~7%,筛分Φ0.3mm~0.5mm的麦麸;步骤二,将上述筛分得到的麦麸投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萃取釜压力为21~23MPa,萃取温度为36~38℃,萃取时间为105~120min,并将第一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8.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35℃;第二分离釜分离压力设置为5.0MPa,分离温度设置为25℃;二氧化碳流量控制为20L/h~23L/h;步骤三,从萃取釜的第一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柴岩马春芳王军薛绍平徐攀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