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溶剂法制备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73053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剂法制备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聚碳酸酯(PC)中间体的制备技术。制备方法过程包括:以酚类化合物和环酮类化合物为原料,投料比为2∶1~7∶1,以氯化氢为催化剂,硫醇为助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粗产品,再经水洗、无水乙醇75℃~80℃重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产物收率高达到95%以上与无溶剂法的收率80%有较大幅度提高,且后处理采用水和无水乙醇,避免了传统的卤代烷和芳烃在后处理中的大量应用,使此类化合物的生产更加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溶剂法制备聚碳酸脂(PC)中间体-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聚碳酸脂(PC)中间体的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双酚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聚碳酸脂(PC)中间体,而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又以它优良的憎水性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酚类化合物和环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在酸性、无溶剂条件下反应生成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粗产品,再经卤代烷和芳烃重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US 4,223,170 1980年9月16日;US 5,269,887 1993年12月14日)以上述方法制备的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产率低(产率仅为80%左右),且后处理需用到大量卤代烷和芳烃,既不环保也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剂法制备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此方法有别于以往的无溶剂法,反应过程缓和,易于控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其特征包括以下过程(1).酚和环酮按摩尔比2∶1~7∶1加入在反应器中,再加入与环酮摩尔比为0.02∶1~0.1∶1的硫醇化合物为助催化剂,最后加入与环酮摩尔体积比为1mol∶250ml的芳香烃溶剂。反应温度控制在0℃~30℃,反应2~11小时,反应初期以1L/h~5L/h匀速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的催化剂。(2).将步骤(1)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粉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再经多次水洗、过滤、干燥、无水乙醇75℃~80℃重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上述的酚为苯酚、邻甲酚、间甲酚或2,6-二甲基苯酚;环酮为环戊酮、环己酮、环庚酮、3-甲基环己酮、3-甲基环庚酮或3,5-二甲基环己酮。上述的硫醇化合物为十二烷基硫醇、丁硫醇或2-巯基乙醇。上述的芳香烃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或邻氯甲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溶剂法,反应物料混合均匀,产率较以往的无溶剂法产率的80%有大幅提高,达到95%以上。本专利技术以水洗后处理取代了以往的卤代烷和芳烃后处理,从而降低了成本且利于环保。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150.4g(1.6mol)苯酚,39.2g(0.4mol)环己酮,6.24g(0.08mol)2-巯基乙醇,100mL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28℃~30℃,匀速(3L/h)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5h,然后再反应2h。将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粉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用3L沸水多次水洗、过滤、干燥,再用无水乙醇80℃重结晶两次,最终制得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105.5g,收率98.4%。实例2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取172.8g(1.6mol)邻甲酚,39.2g(0.4mol)环己酮,6.24g(0.08mol)2-巯基乙醇,100mL甲苯。操作过程及其它实验条件与实例1相同,制得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116.7g,收率98.6%。实例31,1-二(4-羟基苯基)环戊烷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150.4g(1.6mol)苯酚,33.6g(0.4mol)环戊酮,7.2g(0.08mol)丁硫醇,100mL二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0℃~5℃,匀速(1L/h)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7h,然后再反应4h。将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用3L温水多次水洗、过滤、干燥,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两次,最终制得1,1-二(4-羟基苯基)环戊烷96.52g,收率95.0%。实例4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环戊烷的合成取172.8g(1.6mol)邻甲酚,33.6g(0.4mol)环戊酮,6.24g(0.08mol)2-巯基乙醇,100mL甲苯,操作过程及其它实验条件与实例3相同,制得1,1-二(4-羟基-3-甲基苯基)环戊烷108.4g,收率96.1%。实例51,1-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环庚烷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195.2g(1.6mol)2,6-二甲基苯酚,44.8g(0.4mol)环庚酮,16.16g(0.08mol)十二烷基硫醇,100mL邻氯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28℃~30℃,匀速(1L/h)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5h,然后再反应4h。将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用3L沸水多次水洗、过滤、干燥,再用无水乙醇80℃重结晶两次,最终制得1,1-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环庚烷131.96g,收率97.6%。实例61,1-二(4-羟基-2-甲基苯基)-3-甲基环己烷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172.8g(1.6mol)间甲酚,44.8g(0.4mol)3-甲基环己酮,16.16g(0.08mol)十二烷基硫醇,100mL邻氯甲苯。反应温度控制在28℃~30℃,匀速(1L/h)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9h,然后再反应2h。将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用3L沸水多次水洗、过滤、干燥,再用无水乙醇80℃重结晶两次,最终制得1,1-二(4-羟基-2-甲基苯基)-3-甲基环己烷的合成121.03g,收率97.6%。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包括以下过程(1).酚和环酮按摩尔比2∶1~7∶1加入在反应器中,再加入与环酮摩尔比为0.02∶1~0.1∶1的硫醇化合物的助催化剂,最后加入与环酮摩尔体积比为1mol∶250ml的芳香烃溶剂;反应温度控制在0℃~30℃,反应2~11小时,在反应初期以1L/h~5L/h匀速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为催化剂;(2).将步骤(1)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粉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再经多次水洗、过滤、干燥、无水乙醇重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酚为苯酚、邻甲酚、间甲酚或2,6-二甲基苯酚;环酮为环戊酮、环己酮、环庚酮、3-甲基环己酮、3-甲基环庚酮或3,5-二甲基环己酮。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硫醇化合物为十二烷基硫醇、丁硫醇或2-巯基乙醇。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芳香烃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或邻氯甲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聚碳酸酯(PC)中间体的制备技术。制备方法过程包括以酚类化合物和环酮类化合物为原料,投料比为2∶1~7∶1,以氯化氢为催化剂,硫醇为助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粗产品,再经水洗、无水乙醇75℃~80℃重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产物收率高达到95%以上与无溶剂法的收率80%有较大幅度提高,且后处理采用水和无水乙醇,避免了传统的卤代烷和芳烃在后处理中的大量应用,使此类化合物的生产更加经济环保。文档编号C07C37/00GK1696090SQ20051001339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祥高, 张毅, 徐德顺, 王世荣 申请人:天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剂法制备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过程:(1).酚和环酮按摩尔比2∶1~7∶1加入在反应器中,再加入与环酮摩尔比为0.02∶1~0.1∶1的硫醇化合物的助催化剂,最后加入与环酮摩尔体积比为1mol∶250ml的 芳香烃溶剂;反应温度控制在0℃~30℃,反应2~11小时,在反应初期以1L/h~5L/h匀速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为催化剂;(2).将步骤(1)制得的浆状粘稠物质减压过滤,所得粉红色滤饼即为粗产品;再经多次水洗、过滤、干燥、无水乙醇重 结晶,最终制得含环烷基双酚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高张毅徐德顺王世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