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7179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包括组件外壳,单光纤连接器,滤波器,接收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接收器以及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发射器,所述的滤波器,接收器以及发射器封装在该组件外壳内,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双列直插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结构紧凑,将电信号输入/输出电极设置在同一方向,给光模块制造商提供了对光组件实现自动贴装平台,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收发组件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用于FTTH( Fiber to the home)系统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l所示,目前传统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包括一单光纤和一WDM 滤波器,该单光纤的第一端口为一光发射装置、第二端口为一光接收装置。 该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通常采用"T"形封装结构,包括 一单光纤连接 器1、 一用于向上行发射数字数据信号的同轴TO-CAN封装(Transistor Outline Can Package)的光发射器2、 一用于下行接收数字数据信号的 TO-CAN封装的光接收器3和一分光滤波器4。与光模块连接的输入/输出 电信号电极均分布在二个不同方向上。所述的光发射器2和光接收器3的管帽中心均设有球透镜,用于汇聚 发射光束和接收光束。其中,单光纤连接器1与光发射器2沿光轴光耦合 对齐,分光滤波器4位于两者的光轴上之间呈45度左右放置,光接收器3 的光轴与前述光轴呈90度对齐,由此形成近似T"形结构的单纤双向双端 口组件。该组件的光路原理如下 一波长在1490nm附近的下行数字数据 光信号入1由单光纤1的端面输入,经45度角的分光滤波器4全反射后, 由光接收器3接收,将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入1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而光 发射器2则将电调制信号转换成波长在1310nm附近的光信号入2,经分光 滤波器4全透射后沿光轴耦合至单光纤连接器1的光纤端面输出,从而由 单光纤连接器1完成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入2的输出和下行数字数据光信 号入l的输入,实现由光发射器2的电端口和光^l妄收器3的电端口构成的 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传输的目的。该"T"形结构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 与光模块连接需用柔性电路微带与PCB板连接,组装较复杂,成本高,不 利于光模块自动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列直插式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纤双向 双端口组件装置,其包括组件外壳,光纤连接器A1,滤波器A5,接收下 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接收器B0以及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发射器 C0,所述的滤波器A5,接收器BO以及发射器CO封装在该组件外壳内, 且金属电极B1 、 C1设置在同 一平面的同 一方向上形成双列直插结构。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滤波器A5相对该 单光纤轴向成45。左右角设置。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接收器B0包括:一透射 1490nm光信号用的零度角滤波器B4, —汇聚光信号用的透镜准直器B3, 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的接收器B2以及直插式金属电极Bl。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发射器包括:一输入 电信号用的直插式金属电极Cl, 一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射激光器 C2以及一汇聚发射光束用的透镜准直器C3。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透镜准直器C3以 及零度角滤波器B4相对该滤波器A5设置。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光纤连接器A1,滤波器 A5,零度角滤波器B4,透镜准直器B3、 C3,接收器B3,发射激光器C2 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 置是10针直插式电信号输入/输出结构。本技术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滤波器A5为45° 滤波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结构紧凑, 将电信号输入/输出电极设置在同一方向,给光模块制造商提供了对光组件 实现自动贴装平台,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組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以及图4是本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的封装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包 括组件外壳A0,单光纤连接器A1, 45。滤波器A5,接收下行数字数据 光信号用的接收器B0以及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发射器C0。所述的单连接器Al用于输入一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1490nm波长光 信号)XI和输出一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1310nm波长光信号)X2。所述 的单光纤连接器Al相对该组件外壳AO设置。所述的滤波器A5用于反射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1以及透射光信号 X2。所述的滤波器A5为45。滤波器,其相对该单光纤Al设置。所述的接收器BO包括:一透射1490nm光信号用的零度角滤波器B4, 一汇聚光信号用的透镜准直器B3,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的接收器B2 以及直插式金属电极Bl。所述的发射器CO包括:一输入电信号用的直插式金属电极Cl, 一将电 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射激光器C2以及一汇聚发射光束用的透镜准直器 C3。所述的透镜准直器C3以及零度角滤波器B4相对该滤波器A5设置。 上述光纤连接器Al,滤波器A5,零度角滤波器B4,透镜准直器B3,接收器B2,发射激光器C2以及透镜准直器C3用贴装技术装在同一平面上。上述直双列插式结构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结构为10针直插 式电信号输入/输出,结构紧凑,体积小,为光模块制造商提供了对光器件 实现自动贴装的最佳平台,从而降低了光模块制造商的制造成本。激光器芯片C2发射入2的调制光,经透镜准直器C3汇聚光束后,经 滤波器A5透射,入2耦合进入单光纤连接器Al,从而完成光信号人2上 行传输目的;由单光纤传输的下行数字光信号入1经滤波器A5全反射后, 首先经过滤波器C4滤光,再经透镜准直器B3耦合进入数字接收器B2,从而完成光/电转换的目的。本技术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结构紧凑,将电信号输入/输出 电极设置在同 一方向,给光模块制造商提供了对光组件实现自动贴装平台, 降低了制造成本。权利要求1. 一种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组件外壳,单光纤连接器(A1),滤波器(A5),接收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接收器(B0)以及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发射器(C0),所述的滤波器(A5),接收器(B0)以及发射器(C0)封装在组件外壳内,且电信号输入输出电极(C1)、(B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双列直插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滤波器(A5)相对该单光纤轴向45°左右角设置。3. 根据权利秀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接收器(B0)包括 一透射1490nm光信号用的零度角滤波器(B4), —汇聚光 信号用的透镜准直器(B3),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的接收器(B2)以及直 插式金属电极(B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发射器(CO)包括:一输入电信号用的直插式金属电极(C1), 一将电信号 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射激光器(C2)以及一汇聚发射光束用的透镜准直器 (C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纤双向双端口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组件外壳,单光纤连接器(A1),滤波器(A5),接收下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接收器(B0)以及上行数字数据光信号用的发射器(C0),所述的滤波器(A5),接收器(B0)以及发射器(C0)封装在组件外壳内,且电信号输入输出电极(C1)、(B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双列直插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思强黄章勇孙卫佳
申请(专利权)人:飞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