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波测距原理的混合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47845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行波测距原理的混合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其步骤是:(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其中M为电缆端母线,N为架空线端母线,计算波速度归算后的线路总长度L;(2)测得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两端母线的时间差Δt,计算波速度归算后故障点到线路任一端的距离DMF或DNF;(3)根据DMF或DNF确定故障区段;(4)当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时,线路保护装置在切除线路故障后启动重合闸,否则闭锁重合闸。本方法实现了混合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行波测距原理的混合线路 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电负荷不断增大,现有的架空线路已经无法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纵横交错的架空线路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电缆网络供电 取代原有的架空线路供电已成为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电网的不断改造和升 级,城市电缆网络逐步向Il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发展。由于高压电缆的投资造价相当高,大 部分能利用架空线路的路径,一般不采用单纯的电缆供电方式,这就出现了许多高压架空 线和电缆的混合线路。另外,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跨越大水道和海峡的特殊问题,还出现了超高压架空 线-电缆混合线路。比如,海南联网工程就采用了 500kV超高压、长距离和较大容量的架空 线-海底电缆混合输电线路。架空线故障绝大部分为瞬时性故障,而电缆故障大部分是由于制造上的瑕疵或经 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使得绝缘下降等原因造成的永久性故障。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一般都 会采用自动重合间。但对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间会造成对系统的再一次冲击,从而影响系统 的稳定运行。这就要求对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当故障发生在架空线区段时应实施重合 闸操作,而故障发生在电缆区段时则不能实施重合闸操作。对于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采用常规的重合闸方法不能预先判断故障点所在线 路区段,因而重合间动作行为不具有选择性。为此,在许多地方不得不将重合间停用,这显 然大大降低了混合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适应于电力系统混合线路的自适应 重合闸方法。其技术方案为—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 骤(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 为架空线,用F表示故障点,用L。和Ltj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V。和%分别 表示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用分别表示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 达M端和N端母线的绝对时刻,Δ L表示距离测量裕度,AL > 0,计算将架空线波速度归算到电缆波速度后的线路总长度L 二(2)当线路故障时测得^与、,计算At =V0tM_tN,并计算归算后故障点到M端的距离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为 架空线,用F表示故障点,用L。和Ltj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ν。和%分别表 示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用tM和tN分别表示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 达M端和N端母线的绝对时刻,Δ L表示距离测量裕度,AL > 0,计算将架空线波速度归算到电缆波速度后的线路总长度L = Lc+^2"; (2)当线路故障时测得^与、,计算At =vOtM-tN,并计算归算后故障点到M端的距离Dmf +(3)当Dmf彡Lc时,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区段。当Dmf > L。时,求得故障点到P点的实际距离Dpf = (dMF-lC)vO。若DpFvC> AL,判定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否则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区段;(4)当判定故障点位 于架空线区段时,线路保护装置在切除线路故障后启动重合闸,否则闭锁重合闸。2.一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为架 空线,用F表示故障点,用L。和Ltj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ν。和%分别表示 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用tM和、分别表示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M 端和N端母线的绝对时刻,Δ L表示距离测量裕度,AL > 0,计算将电缆波速度归算到架空线波速度后的线路总长度L = L0+ ;⑵当线路故障时测得tM与tN,计算Δ t = tN-tM,vc并计算归算后故障点到N端的距离Dnf =^(L + VoA0;⑶当DnfSLcTAL时,判定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否则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区段;(4)当判定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时,线 路保护装置在切除线路故障后启动重合闸,否则闭锁重合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步骤是(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其中M为电缆端母线,N为架空线端母线,计算波速度归算后的线路总长度L;(2)测得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两端母线的时间差Δt,计算波速度归算后故障点到线路任一端的距离DMF或DNF;(3)根据DMF或DNF确定故障区段;(4)当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时,线路保护装置在切除线路故障后启动重合闸,否则闭锁重合闸。本方法实现了混合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档编号H02H7/26GK102064539SQ201010622408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余锐, 王伟, 陈军, 陈平 申请人:四川省电力公司, 山东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行波测距原理的混合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为架空线,用F表示故障点,用L↓[C]和L↓[O]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v↓[C]和v↓[O]分别表示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用t↓[M]和t↓[N]分别表示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M端和N端母线的绝对时刻,ΔL表示距离测量裕度,ΔL>0,计算将架空线波速度归算到电缆波速度后的线路总长度L=L↓[C]+L↓[O]V↓[C]/V↓[O];(2)当线路故障时测得t↓[M]与t↓[N],计算Δt=t↓[M]-t↓[N],并计算归算后故障点到M端的距离D↓[MF]=1/2(L+V↓[C]Δt);(3)当D↓[MF]≤L↓[C]时,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区段。当D↓[MF]>L↓[C]时,求得故障点到P点的实际距离D↓[PF]=(D↓[MF]-L↓[C])V↓[O]/V↓[C]。若D↓[PF]>ΔL,判定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否则判定故障点位于电缆区段;(4)当判定故障点位于架空线区段时,线路保护装置在切除线路故障后启动重合闸,否则闭锁重合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陈平陈军余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电力公司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