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涵钰专利>正文

导光板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575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光板改良,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其中,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损失的缺点,且可改良习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改良习有导光 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且进 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 损失等缺点的导光板改良。
技术介绍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简称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 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 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 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 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 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因此,具有高画质、 空间利用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性的液晶显示器以逐渐成 为市场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本身并 不会发光,故必须藉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得液 晶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而如图l所示即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该背光模块l主要 由一框架ll、 一反射片12、 一导光板13以及数个光学膜片14所构成, 本图中的光学膜片为三片构成,现有背光模块l的组装方式将反射片 12配置于框架11内,接着将导光板13配置于反射片12上,之后将三个 光学膜片14逐一配置于导光板13上,最后以一金属框架15承载上述的 框架ll、反射片12、导光板13以及三个光学膜片14而完成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习有的背光模块具有下列缺点 1、由于导光才反13与反射片12皆为单独的构件,故需分别成型后,重复组装二次,如此繁复的组装动作,是造成背光模块l组装成本及 工时提高的主要因素。2、 由于制作导光板13与反射片12需经裁切二次才得以达成,因 此裁切的成本及工时也随的提高,且该反射片较薄,故裁切后会产生 翘曲以及断面会产生毛屑,均会造成光学效果不佳。3、 一4殳导光板13底面会形成有复数网点131,如图2所示,以达 到光源扩散的效果,而使导光板13与反射片12间形成有间隙,使得光 线射出导光板时,由于间隙中存在有空气,而使光线产生折射,再进 入反射片进行反射时,会有反射率的损失。4、 反射片藉由表面高反射材质(例如银),而具有约98.8%的高 反射率,但是银容易于空气中发生硫化反应,而使其反射率下降,故 通常会于反射片表面覆盖保护层, 一般为PET、 PMMA、 Si02等材质; 然而,由该导光板进入反射片的光线,会先经过该保护层,而该保护 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同样会使反射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良习 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 点,且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 生反射率损失等缺点的导光板改良。本技术导光板改良的解决手段,该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 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 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 对的出光面;其中,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 可直接由底面的反射层进行反射,而不会产生反射率损失的缺点,且 可改良习有导光板与反射片分开制成,具有制程步骤繁杂以及成本较 高等缺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当组装于背光模块 时,只需要一次组装程序,降低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及加工工时。2、 本技术的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仅需一次裁切即可 成型,不仅节省裁切的成本及加工工时,亦不会造成翘曲所产生的缺 点。3、 导光板即使底面形成有复数网点,该反射层仍可一体直接覆盖于该网点上,令导光板与反射层间并无任何间隙,故光线由导光板 进入反射层时,不会有介质的存在而产生折射,以确保光线的反射率。4、 该导光板与反射层一体制成,亦即该反射层与导光板接触一 面并不会与空气接触,故不会产生硫化反应,仅需要于反射层底面设 置保护层,但该保护层不会影响光线的折射率,以维持该反射层所具 有约98.8%的高反射率。5、 该导光板除了与反射层一体制成外,其出光面亦可一体制成 有复数扩散微结构,不仅具有导光板原有的导光的作用,更具有反射 及将光线扩散的作用,而形成多功能的导光板改良,应用于背光模块 中时,该多功能的导光板可取代原有导光板、反射片以及扩散片的结 构,不仅可使背光^f莫块制造成本降低,更可使整体背光模块的厚度大 为降低,当使用于可携式小尺寸电子装置(例如手持电话、PDA等) 时,可达到轻、薄、短、小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习用导光板与反射片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 图6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中导光板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立体图。图号说明背光模块l 框架ll 反射片12 导光板13光学膜片14 导光板2 底面22 反射层24金属框架15 入光面21出光面23网点25保护层26扩散微结构27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 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导光板改良,主要针对侧光式背光模块架构中导光板 加以改良,其导光板2结构如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其导光板2至 少包括有一入光面21、 一与该入光面21相交的底面22,以及一与该底 面22相对的出光面23 ,而复数光源3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21的 一侧, 其光源3可以为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或线光源(例如灯管),使光线 得以自该入光面21射入,再由导光板2正面的出光面23射出,以达到 光源显示的效果。本案的重点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22—体镀设有反射层24,其可 藉由蒸镀或溅镀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底面22,而该反射层24可以为银、 铝的高反射金属材质或二氧化钛等具有高反射的材质,使光线自该入 光面21射入时,部分光线会由底面22射出,此时由该反射层24将该光 线反射至出光面23,以增加光线使用效率。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导光板的底面22形成 有复数网点25,各网点25可以凸出(或者亦可凹入)该底面22,而该反 射层24则覆盖于网点25上,由各网点25可增加光线扩散的效果,以达 到均光的作用,且该网点可靠近光源处密度较低,而远离光源处则密 度较高。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该反射层24下方进一步形成有保护层26,该保护层26可以为PET、 PMMA、 Si02等材质,以 防止该反射层24于空气中发生硫化反应、受潮或黄化,且该保护层亦 可增加该反射层的耐候性。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该导光板的出光面23进 一步形成有复数扩散微结构27,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扩散微结构 27可以凸出该出光面23的半球型结构体;当然该扩"fU效结构亦可以为 其它不同几何形状,例如六角型,或者如图7所示的第五实施例,该微结构27可将射出出光面23的光线进行扩散作用,以达到整体均光的 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相较于习有具有下列优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改良,其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用以接受入射光线的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底面一体镀设有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建信
申请(专利权)人:柯涵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