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419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漏装置,所述测漏装置设置有中空壳体,而中空壳体一侧具有可供空气进入的透孔,且在远离透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排出空气的出气孔,并在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可检测冷媒的检测器,而检测器为靠近中空壳体的透孔,且在远离透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抽风的风扇组,并利用传输线的一端连接检测器及风扇,而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预设的冷媒压力表,让使用者可移动中空壳体来检测冷气机的冷媒管路于何处有泄漏的情形发生,以得知泄漏的位置,进而准确的解决泄漏问题,降低所需的工时,并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检测冷气机的冷媒管路是 否渗漏的测漏装置。
技术介绍
冷气机为利用冷媒来降低温度,使冷气机可吹出冷风,而冷媒输送方式为 利用冷媒管路来输送,所以当冷媒管路有泄漏的情形发生时,会造成冷气机所 吹出空气无法降温,而需再次添加冷媒,但冷媒管路若不加以将泄漏部位找出 并更换,泄漏情形会一直发生而造成浪费,因此,即有相关业者以抽真空方式 进行来检测冷媒管路是否有泄漏的情形发生,此种抽真空方式为先将冷媒管路 中的冷媒抽取出来,并使冷媒管路内形成真空状态,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检 测管路内的负压是否降低,若有降低则代表冷媒管路有泄漏的情形,然而,此 种做法只能得知冷媒管路是否有泄漏,而无法得知泄漏的位置,且在进行检测 前必须将管路内的冷媒抽取出来,相当的费时费工,因此,即有相关业者利用 荧光剂添加至冷媒中,在利用荧光灯照射冷媒管路,而当冷々某管路有泄漏情形 发生时,即可清楚看出泄漏位置,然而,此种作法必须另外购置焚光灯,造成 成本上的增加,且因荧光灯必须使用外接电源,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漏装置,利用测漏装置于冷媒管 路上移动,来检测冷媒是否有泄漏,并可得知泄漏的位置,以可准确的解决泄 漏问题,并可降低所需的工时,并节省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漏装置,其设置有中空壳体、检测空气中冷媒含量的检测器、风扇组及传输线,其中所述中空壳体一侧具有供空气进入的透孔,在远离所述透孔的另一侧设置 有排出空气的出气孔;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检测器具有基座,所述基座一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所述中空壳体所设置的透孔;所述风扇组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风扇组靠近所述检测器的基座在远离进气孔的另一侧表面;所述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与预设的数字式冷媒压力表呈电连接的连接器,且在远离所述连接器的另 一端与所述检测器及所述风扇组呈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测漏装置,利用测漏装置于冷媒管路上移动,来检测冷媒是否有泄漏,并可得知泄漏的位置,以可准确的解决泄漏问题,并可降低所需的工时,并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冷媒压力表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检测灯源组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i兌明l-中空壳体;ll-透孑L;21-基座;22-进气孔;3-风扇组;31-马达;传输线;41-连接器;5-数字式冷媒压力表;才全测灯泡;62-软管;63-电源连接器。lll-导引部;12-出气孔;2-检测器; 32-扇叶;33-罩体;331-吸风孔;4-51-信号连4矣座;6-检测灯源组;6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 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测漏装置设置 有中空壳体l、检测器2、风扇组3及传输线4,其中所述中空壳体1 一侧设置有透孔11,而在远离透孔11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排 出空气的出气孔12,且透孔11内缘为朝出气孔12方向延设有导引部111并使 导引部111的底面抵持于检测器2所设置的基座21表面。所述检测器2位于中空壳体1内,而检测器2具有基座21,且基座21 —侧 表面设置有进气孔22,并使进气孔22靠近中空壳体1所设置的透孔11。所述风扇组3设置有马达31,而马达31—端连接有扇叶32,并在扇叶32 外侧罩覆有罩体33,且罩体33在远离马达31的另一侧设置有吸风孔331,而 吸风孔331为靠近检测器2的基座21底面。所述传输线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41,且在远离连接器41的另一端与检测 器2及风扇组3呈电连接。再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得知,当本技术在使用 时,先将传输线4的连接器41连接至数字式冷媒压力表5所设置的信号连接座 51,此时,数字式冷媒压力表5会提供检测器2与风扇组3在运转时所需的电 源,而当风扇组3获得电源后,风扇组3所设置的马达31会开始运转,并带动 扇叶32转动,使扇叶32呈吸气状态,而因扇叶32外侧罩覆有罩体33,而罩体 33所设置的吸风孔331又靠近于检测器2基座21的底面,而使空气会由中空壳 体1所设置的透孔11进入中空壳体1内,且因导引部111及基座21的阻挡, 而使空气由进气孔22进入检测器2内,再由基座21的底面进入罩体33内,最 后再由中空壳体1的出气孔12排出,此时即可移动中空壳体l, 4吏中空壳体1 的透孔11可靠近冷气机的冷媒管路,进而由透孔11将冷媒管路附近的空气由 透孔11吸入中空壳体1内,而当空气经过检测器2内时,检测器2为会分析空 气中是否含有冷媒,而当空气中含有冷媒时,即会透过传输线4传输信号至数 字式冷媒压力表5,而由数字式冷媒压力表5显示出来,告知冷媒压力表5的使 用者此处有冷媒外泄的情形发生,使用者即可移动中空壳体1来检测冷气机的 冷媒管路于何处有泄漏的情形发生。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所述测漏装 置还包括检测灯源组6,所述检测灯源组6设置有纟全测灯泡61,而检测灯泡61 连接有软管62,且软管62末端设置有电源连接器63,使电源连接器63可与数 字式冷媒压力表5所设置的信号连接座51成电连接,而让检测灯泡61可直接 使用数字式冷媒压力表5的电源,以方便使用者使用。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中空壳体、检测空气中冷媒含量的检测器、风扇组及传输线,其中所述中空壳体一侧具有供空气进入的透孔,在远离所述透孔的另一侧设置有排出空气的出气孔;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检测器具有基座,所述基座一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所述中空壳体所设置的透孔;所述风扇组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风扇组靠近所述检测器的基座在远离进气孔的另一侧表面;所述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与预设的数字式冷媒压力表呈电连接的连接器,且在远离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器及所述风扇组呈电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所设置的透 孔内缘朝所述出气孔方向延设有导引部,且所述导引部的底面抵持于所述检测 器所设置的基座表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设置有一马达, 所述马达一端连接有受马达驱动的扇叶,在所述扇叶外侧罩覆有罩体,且所述 罩体在远离所述马达的另一侧设置有吸风孔,所述吸风孔靠近所述检测器的基 座底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检测灯源组,所 述数字式冷媒压力表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传输线的连接器及所述检测灯源组的 电源连接器电连接的信号连接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漏装置,所述测漏装置设置有中空壳体,而中空壳体一侧具有可供空气进入的透孔,且在远离透孔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排出空气的出气孔,并在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可检测冷媒的检测器,而检测器为靠近中空壳体的透孔,且在远离透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中空壳体、检测空气中冷媒含量的检测器、风扇组及传输线,其中: 所述中空壳体一侧具有供空气进入的透孔,在远离所述透孔的另一侧设置有排出空气的出气孔; 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检测器具有基 座,所述基座一侧表面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所述中空壳体所设置的透孔; 所述风扇组位于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风扇组靠近所述检测器的基座在远离进气孔的另一侧表面; 所述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与预设的数字式冷媒压力表呈电连接的连接器, 且在远离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器及所述风扇组呈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朝
申请(专利权)人:神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