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1902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照明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源、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源、以及二次光学透镜,其中该第一发光源与该第二发光源分别射出具不同波长的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腿骨使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入射二次光学透镜,以通过二次光学透镜的绕射,使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混合而产生出照射光线,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选择配置适当种类与数量的第一发光源与第二发光源,通过二次光学透镜的绕射产生符合所需的照射光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混合不同波长光源而产生照明光线的照明i殳备。
技术介绍
照明设备可以提供夜间照明、危险警示、交通指示、分辨物件、气氛营造等多方面的用途,为了不同的需求,照明设备会被设计成产生各种波长(颜色)的照明光线,以满足所需。发光二4及管(LED),由于具有寿命长、〗氐碑毛能、无暖灯时间、颜色多样性、高亮度等特性,因此LED已慢慢取代传统的钨丝灯泡、水4艮灯、萤光灯等,而成为照明i殳备的主流。随着科二技的进步,LED发光效率大幅提升,其在照明上的应用也日趋增多,从室内用的坎灯、台灯、装饰灯,到室外用的雄f灯、才殳射灯、建筑照明等。目前照明系统用的白光LED可以通过半导体制程将红、绿及蓝色LED混合封装而成,或者用蓝色LED和萤光粉组合,或者利用紫外光LED和复合萤光粉组合的方法制造。若要产生其它颜色的LED,同样的必须通过半导体制程选择特定颜色的LED加以混合封装制成,或者寻求特殊的材料使产生的照明光线符合所需。4全取代传统灯泡、白炽灯和萤光灯,每瓦特的流明值(lm/W)和每流明的价格(price/lm)是非常重要的。现今红光LED与绿光LED的制程成熟且因大量制造,其发光效率与价格已可完全取代传统照明设备,而蓝光LED与白光LED受限于专利保护与材料耳又得不易,目前成本仍较高,然而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l支术的成熟与大量制造,其成本,尤其是蓝光LED可迅速接近红光LED与绿光LED的制造成本。然而在特殊颜色的LED方面,如暖白光及黄光LED等,由于应用领域较少,受限于产量并需要重新设计制程,且其制程技术尚未成熟,因此不论在发光效率及价格上都无法有优于传统光源的表现,要立即耳又代传统光源仍有一定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至少两种4交〗氐成本且不同波长的发光源,并搭配二次光学透镜利用混光方式来产生符合所需颜色的照射光线。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二次光学透4竟,4吏点光源变成均匀面光源,降低多个点光源所产生的色散与重影现象。经由以上可知,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源、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源、以及二次光学透镜,其中该第 一发光源与该第二发光源分别射出具不同波长的第 一光线与第二光线,并让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光线入射该二次光学透4竟,以通过该二次光学透4竟的绕射, -使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光线混合而产生出照射光线。因此,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依据所需的照射光线,适当配置适当种类与数量的第一发光源与第二发光源,以通过二次光学透镜的绕射来产生符合所需的照射光线,由于该第 一发光源与该第二发光源都为可大量制造的,因而具有才及低成本,因此其可降低产生该照射光线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混光示意图。图3-l 图3-3为本技术发光源排列示意图。图4-l 图4-4为本技术二次光学透镜光学孩i结构花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效的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同,下面例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照明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源io、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源20、 二次光学透销:30、灯座后盖40、以及灯具前盖50,其中灯座后盖40与灯具前盖50可以通过螺丝锁固结合而组合形成容置空间45,容置空间45供i殳置二次光学透4竟30、第一发光源10与第二发光源20,且灯具前盖50具有显示开口 51,且可以佳:得二次光学透4竟30通过螺丝或金属压条固定于灯具前盖50的显示开口 51,以4吏显示开口 51正对二次光学透镜30,以显露出二次光学透4竟30,而第一发光源10射出第一光线11,第二发光源20射出第二光线21,且第二光线21与第一光线11的波长不同,本技术使得二次光学透镜30接收第一光线11与第二光线21,以通过二次光学透4竟30的绕射,^使第一 光线11与第二光线21混合而产生出照射光线15,并4吏该照射光线 15通过该显示开口 51发射出去。另外,灯座后盖40与灯具前盖50为铝或铸铁的金属材料,成 型方式可为通过铝挤、压铸、翻砂、《反金方式制成,而灯座后盖40 可以连4妻有散热鳍片41,以增加灯座后盖40的散热能力,且灯座 后盖40与灯具前盖50夹i殳有防水垫圏60,其可避免水气由灯座后 盖40与灯具前盖50之间'渗入容置空间45。另外,本技术还可以包含基板70、电源驱动器80、以及 电连接线75,而第一发光源10与第二发光源20可以选择使用发光 二极管,基板70上具有电路线(图未示)分布及LED支脚焊接区块 (图未示),以使第一发光源10与第二发光源20电性黏着于基板70 上,而基—反7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于灯座后盖40,另外电源驱动器 80也可通过螺丝固定于灯座后盖40上,且基4反70 i殳有电线连4妄器 71,电连接线75的一端连接电源驱动器80且另一端连接电线连接 器71,并且电源驱动器80供给电源以驱动第一发光源IO与第二发 光源20。此外灯具前盖50 i殳有电源孔52,电源驱动器80具有电源线 81,电源线81设有防水电缆头82,电源线81穿过电源孑L 52且使 防水电缆头82穿设于电源孔52内并与外接电源(图未示)相接,如 此可使用该外接电源供给第一发光源IO与第二发光源20所需的电力。请参照图3-l 图3-3所示,第一发光源10与第二发光源20选 4奪使用发光二极管时,黏着于基板70上的第一发光源IO与第二发 光源20可以为呈直线排列(如图3-1所示)、任意对称排列(如图3-2 所示)与环状排列(如图3-3所示)的任一种,其可以使第一发光源10所发出的第一光线11与第二发光源20所发出的第二光线21得到 较好混合,以使混合出来的照射光线15具有较好均匀性。请参照图4-l 图4-4所示,二次光学透镜30可为具有抗UV 光的光学级PC或压克力塑料材冲+制成,可以为透明、半透明、有 色、或雾面透镜,且该二次光学透镜30的表面亦可设有光学微结 构31,该光学微结构31为选自蜂巢状(如图4-1所示)、圓弧状(如 图4-2所示)、菱形状(如图4-3所示)与锯齿状(如图4-4所示)的任一 种。本技术的可实施方式的其中之一如下所示,可以将第一发 光源10选择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而将第二发光源20选择为绿光发 光二极管,此时将红光发光二极管与绿光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例控 制为1: 2 1: 3,并且红光发光二4及管的波长范围为605 nm至635 nm,绿光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范围为495 nm至520 nm。如上所示,本技术通过二次光学透4竟可4吏得第一发光源与 第二发光源混合而产生照射光线,因此只要选择不同的第 一发光源 与第二发光源的种类,即可产生不同的照射光线以供不同应用场合 使用,且第一发光源与第二发光源的点光源混合所形成的照射光线 为面光源,因而可避免色散与重影现象,因此本技术可依据所 需的照射光线,适当配置适当种类与数量的第 一发光源与第二发光 源,以通过二次光学透镜的绕射来产生符合所需的照射光线,其不 j旦具有專交低成本,且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权利要求1.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源(10),所述第一发光源(10)射出第一光线(11); 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源(20),所述第二发光源(20)射出第二光线(21),且所述第二光线(21)与所述第一光线 (11)的波长不同;以及 二次光学透镜(30),所述二次光学透镜(30)接收所述第一光线(11)与所述第二光线(21),以通过所述二次光学透镜(30)的绕射,使所述第一光线(11)与所述第二光线(21)混合而产生出照射光线(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芳贤许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联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