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14805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微量分注器设置于分注装置上,该 微量分注器包括管体、转轴及摆动件,管体的转孔及接孔彼此相连通, 容纳管道及排注管道形成于管体内且与转孔相接通,转轴枢转地设置于 转孔内,转轴具有贯通管道及转接管道,贯通管道的第一对接口及第二 对接口分别与容纳管道及排注管道相对接,该转接管道具有第三对接口, 该转接管道与该贯通管道相连通,摆动件固接于转轴侧;藉此,能以简 单的结构及动作方式即可实现微量的分注作业,具有构造简单、不占空 间、维修保养容易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尤指一种可吸入及 排出定量液体的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
技术介绍
微量分注器(或称微量吸管、移液器或吸注器)可广泛地应用于化 学、生物、医学等各种领域的实验室,不论是在教学实验或是在实际医 学工程技术上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量分注器可至一容器中吸取液体并将其移至另一容器内,以进行 液体的混合或量测等作业,藉由微量分注器的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可精 准的控制液体的吸取及排出量,从而达到实验数据准确的要求。习知的微量分注器可粗略分为手动式及电子式,手动式的微量分注 器必须仰赖人工进行吸注作业,其必须重复大量的吸注动作,因此相当 的耗费工时而不具高工作效率。鉴于手动式微量分注器不便,电子式分注器因而应运而生,然而, 电子式分注器虽可提供人员较有效率地进行吸注作业,但其装置构造复 杂,制作成本颇高且维修不易。另,大部分的微量分注器皆以单一 (或复数个)吸注口进行吸注作 业,即液体皆是经由同一出口被吸取及注出,因此,人员必须先将注口 浸入预定容器吸取液体后,再移至另一容器上方后再释放注出,其吸注 动作较为繁多,因此,若吾人欲将此一微量分注器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则需较复杂的结构及较大的空间方可完整实现前述的吸注动作。缘是,本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 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 其以简单的动作方式即可实现微量液体的分注作业,本技术具有构 造简单、不占空间、维修保养容易且成本低廉等优点。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量分注器,包括 一管体, 其具有一转孔、 一接孔、 一容纳管道及一排注管道,该转孔及该接孔沿 该管体的径向而开设于该管体的周缘面上,且该转孔及该接孔彼此相连 通于该管体内,该容纳管道形成于该管体内且与该转孔相接通,该排注 管道也与该转孔相接通且轴向地开设于该管体的一端; 一转轴,其枢转 地设置于该转孔内,该转轴具有一贯通管道及一转接管道,该贯通管道 沿着该转轴的径向贯通该转轴,该贯通管道两端各具有一第一对接口及 一第二对接口 ,而该第一对接口及该第二对接口分别与该容纳管道及该 排注管道相对接,该转接管道具有一开设于该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三对接 口,该转接管道沿着该转轴的径向成型而与该贯通管道相连通;以及一摆动件,其固接于该转轴侧。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分注装置,包括 一基座, 其设置有至少一立柱及一固接于该立柱上的固定臂; 一动作装置组,其包括一驱动组件、 一浮动接头及一浮动板,该驱动组件设置于该基座上,该浮动板滑设于该立柱上,该浮动接头连接该驱动组件及该浮动板;一 微量分注器,其包括一管体、 一转轴及一摆动件,该管体具有一转孔、一接孔、 一容纳管道及一排注管道,该转孔及该接孔沿该管体的径向而 开设于该管体的周缘面上,且该转孔及该接孔彼此相连通于该管体内, 该容纳管道形成于该管体内且与该转孔相接通,该排注管道也与该转孔 相接通且轴向地开设于该管体的一端,该转轴枢转地设置于该转孔内, 该转轴具有一贯通管道及一转接管道,该贯通管道沿着该转轴的径向贯 通该转轴,该贯通管道两端各具有一第一对接口及一第二对接口,而该 第一对接口及该第二对接口分别与该容纳管道及该排注管道相对接,该 转接管道具有一开设于该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三对接口,该转接管道沿着 该转轴的径向成型而与该贯通管道相连通,该摆动件固接于该转轴侧, 且该摆动件连接于该浮动板;以及一置放平台,其对应设置于该微量分 注器下方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该转轴转动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对接口会伴随转动,且该第 一对接口会由该容纳管道上移开并改与该接孔相接通,而该第三对接口 则同步转移至该容纳管道上并与其相接通,此时,定量的液体会自行被 牵引至该容纳管道内,当该转轴再转回原来位置而使得该贯通管道再次 接通该容纳管道时,液体随即沿该排注管道注出,如上所述,其以简单 的结构及动作方式即可实现微量液体的分注作业,本技术具有构造 简单、不占空间、维修保养容易且成本低廉等优点。为使能更进一歩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 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图式,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 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7图1为本技术的微量分注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微量分注器的转孔与转轴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微量分注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微量分注器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微量分注器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的分注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的动作装置组驱动微量分注器吸取液体的动作示 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动作装置组驱动微量分注器排注液体的动作示 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微量分注器 11管体111转孔 112接孔 113容纳管道 114排注管道 115排注接头 116吸取接头 12转轴121贯通管道1211第一对接口1212第二对接口122转接管道1221第三对接口 123凸缘部 13摆动件 131摆臂1311固接孔 132连接杆 14注管 15挠性管 16容积调整组件 161活塞杆1611活塞 162固定螺帽1621穿孔 163压縮弹簧 164调整螺帽2 基座21立柱22固定臂 3动作装置组31驱动组件32浮动接头 33浮动板4置放平台41液体容器 5分厘卡 6动作装置组61驱动组件62浮动接头63浮动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分注装置及其微量分注器,其 中,微量分注器l包括一管体ll、 一转轴12、 一摆动件13、 一注管14、 一挠性管15及一容积调整组件1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管体11具有一转孔111、 一接孔112、 一 容纳管道113及一排注管道114。该转孔111及该接孔112沿该管体11的径向而开设于该管体11的周 缘面上,该转孔lll为一贯通该管体ll的圆形通孔,该转孔lll与该接 孔112彼此正交地相接通于该管体11内。该排注管道114与该转孔111相接通且轴向地开设于该管体11的一 端。该容纳管道113形成于该管体11内且开通于该管体11的另一端, 并沿轴向与该转孔111相接通。该管体11上设置有一排注接头115及一吸取接头116,该排注接头115接设于该排注管道114,该吸取接头116则接设于该接孔112。该转轴12枢转地设置于该转孔111内,该转轴12具有一贯通管道 121、 一转接管道122及二凸缘部123,该贯通管道121沿着该转轴12的 径向贯通该转轴12,该贯通管道121两端各具有一第一对接口 1211及一 第二对接口 1212,而该第一对接口 1211及该第二对接口 1212分别与该 容纳管道113及该排注管道114相对接(如图4所示),该转接管道122 具有一开设于该转轴12的圆周面的第三对接口 1221,该转接管道122沿 着该转轴12的径向成型而与该贯通管道121正交地相连通。如此,该贯 通管道121与该转接管道122于该转轴12内共同形成一 "T"型的管道路径以供进行液体的吸取及排注动作。该二凸缘部123为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量分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其具有一转孔、一接孔、一容纳管道及一排注管道,该转孔及该接孔沿该管体的径向而开设于该管体的周缘面上,且该转孔及该接孔彼此相连通于该管体内,该容纳管道形成于该管体内且与该转孔相接通,该排注管道 也与该转孔相接通且轴向地开设于该管体的一端; 一转轴,其枢转地设置于该转孔内,该转轴具有一贯通管道及一转接管道,该贯通管道沿着该转轴的径向贯通该转轴,该贯通管道两端各具有一第一对接口及一第二对接口,而该第一对接口及该第二对接口分别与该 容纳管道及该排注管道相对接,该转接管道具有一开设于该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三对接口,该转接管道沿着该转轴的径向成型而与该贯通管道相连通;以及 一摆动件,其固接于该转轴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世弘
申请(专利权)人: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